1、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
D.熄灭酒精灯
2、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降温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Mg+O2MgO2
B.4Fe+3O22Fe2O3
C.Fe+CuSO4=FeSO4+Cu
D.S+O2SO2↑
4、如图所示是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图中装置在实验台上放置了一周后观察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中的铁钉表面完好如初,说明铁生锈与氧气和水无直接关系
B.丁、戊中铁钉比丙中铁钉生锈严重,说明氧气浓度高及食盐水存在等因素会加速铁的锈蚀
C.丙中铁钉水面处堆积了一层较厚的铁锈,说明铁在与空气、水同时接触时易生锈
D.分析甲、乙、丙中的现象可得出,将铁制品与氧气或水隔绝能够防止铁生锈
5、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小李同学不小心将稀盐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对此,甲同学:该气体是什么?乙同学: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丙同学: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该气体。丁同学: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四位同学的说法中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2023年9月23日晚,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举行,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的文化盛宴给中外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3D技术呈现的《新富春山居图》
B.LED屏呈现的裸眼3D立体画面
C.数字火炬手和现场火炬手同步点燃亚运圣火
D.升起亚运会会旗
7、10℃时,将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各3g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图1是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图2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对甲、乙两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
B.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蒸发结晶法分离提纯甲
D.温度升高至25℃时,图1试管内所得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大量氧气,液态氧通常储存在钢瓶里。
材料二: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出炉,“多巴胺穿搭”入选。“多巴胺”是一种化学物质,化学式为 C8H11NO2。 多巴胺由脑内分泌,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
【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有关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体积变小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数目变少
D.分子间空隙变小
【3】下列有关多巴胺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153g
B.多巴胺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C.多巴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多巴胺中氮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
9、用 pH 试纸测定汽水的 pH,如图所示,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A.偏高
B.偏低
C.相等
D.无法确定
10、“神箭冲碧宇,天和傲苍穹”。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顺利完成180多天的在轨工作。下列研究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
A.研制火箭的燃料
B.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
C.计算返回舱落点
D.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冰水混合物
C.牛奶饮料
D.矿泉水
12、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13、常温下,某溶液呈碱性,其pH可能是
A.1
B.5
C.7
D.12
14、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毒害作用很大的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下列有关尼古丁(化学式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尼古丁完全燃烧只生成和
B.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D.尼古丁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15、人造元素是自然界本来没有,通过人工方法制造出的新元素。世界上第一种人造元素是锝(),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锝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C.最外层电子数改变则元素种类改变
D.现代技术可能会制造出更多未知元素
16、甲酸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CH2O2
B.乙为单质
C.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17、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微生物药。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其化学式为C38H72N2O12,下列关于阿奇霉素说法正确的是
A.阿奇霉素是一种氧化物
B.阿奇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9g
C.阿奇霉素分子中C、O原子个数比为19:6
D.阿奇霉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8、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9 | 3 | 22 | 1 |
反应后质量(g) | X | 3 | 4 | 17 |
A.X的值为12
B.乙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C.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D.丙可能是化合物
19、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称量固体
C.过滤黄泥水
D.闻气味
2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部分产物已省略)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21、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饱和石灰水,瓶内壁附有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膜是碳酸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石灰水仍然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22、从化学视角看“烟”和“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3、有关氧化物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纯净物
B.均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C.含有两种元素
D.状态可能是固态、液态或气态
2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A.O2
B.2O
C.2O2
D.2O2-
2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水的体积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用滴管取液体
26、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7、最近,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9的超重元素原子,该原子内,中子数为______,核外电子数为 ___________。
28、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47mL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10mL B 25mL C 50mL D 100mL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
(3)用托盘天平称量3g氯化钠时,向左盘中加入氯化钠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9、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氯化钠中的阴离子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3)4个硫酸根离子_____。
(4)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______。
30、向含有AgNO3、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______。
31、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要将铁丝拧成螺旋状,目的是_____。
(2)集气瓶底铺上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_____。
(4)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
3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符号(或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反应类型: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符号为),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符号(或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请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用字母填空:
A.氢气 B.水银 C.银 D.干冰 E.明矾 F.武德合金
(1)最清洁的能源是 ;(2)热水瓶内胆的金属 ;
(3)温度计含有的金属 ;(4)常用的净水剂是 ;
(5)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6)用作保险丝的是 。
3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用符号可以表示为_______。
(3)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填字母)
A.Na与Mg
B.O与S
C.F与C1
35、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①A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填序号:A化合物、B单质、C混合物)。
②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从反应类型角度: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__(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②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铁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_______(填化学式)。
(3)从物质的量化角度:下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
①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
②反应前一定体积的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mL。
36、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1)“碳”排放。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②请你写出一个节能减排的建议______。
(2)“碳”吸收。
①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绿色植物可通过______吸收CO2。
②风化的岩石(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Ca(HCO3)2,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碳”利用。我国科学家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成功实现了CO2的转化,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填微粒符号)。
37、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如今我们的化学教育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先后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测得实验结果如下气体体积
单位
反应前玻璃管内 | 反应前注射器内 | 反应后注射器内 |
40 | 30 | 18 |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38、实验室过滤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过滤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
(2)欲判断实验室过滤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__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 ②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在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是浑浊的,请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_(答一条即可)
39、什么叫化学变化?
40、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体现了分子的哪一点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