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固体 | 观察颜色 |
B | 区分硬水和软水 | 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
C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
D |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后回收二氧化锰 | 过滤、洗涤、干燥 |
A.A
B.B
C.C
D.D
2、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是“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脯氨酸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有机催化剂,其化学式为C5H9N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脯氨酸属于氧化物
B.脯氨酸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脯氨酸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脯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学习要善于归纳和总结。以下认识完全正确的是
A对除杂的认识 | B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
①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②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 ①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②生活污水排放对水质影响不大 |
C对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 D对化学史的认识 |
①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炼铁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冰箱除臭 | 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②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贡献巨大 |
A.A
B.B
C.C
D.D
4、将24g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36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
A.17.5%
B.21%
C.66.7%
D.87.5%
5、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A.C60
B.Cu
C.NaCl
D.H2O
6、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检验氢气的纯度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
7、下列物质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A.CuCl2
B.FeCl3
C.ZnCl2
D.AgCl
8、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A.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洗去油污
B.铝能与氧气反应,常用于制作炊具
C.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可制作照明弹
D.不锈钢有耐腐蚀性,可制造医疗器械
10、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 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6.4 | 3.2 | 4.0 | 0.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6 | 7.2 | 0.5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8g
B.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若物质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a与b充分反应时的质量之比为2:1
11、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12、量取5mL水,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托盘天平
13、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S+O2SO2
B.C+2CuO2Cu+CO2↑
C.NaOH+HCl=NaCl+H2O
D.2KMnO4K2MnO4+MnO2+O2↑
14、“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乙是两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A.两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
B.图示的所有物质均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C.两个变化前后原子、分子数目均发生了改变
D.两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
15、碳和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O2→CO吸收热量
B.反应CaCO3→CO2,一定是分解反应
C.反应C→CO2,一定是C的燃烧
D.反应H2CO3→CO2,一定需要加热
16、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人们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B.氧化物中都含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碱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17、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2R+C(金刚石),则R的化学式为
A.NaCO3
B.Na2CO3
C.Na2CO2
D.Na2O
18、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的钢、锑、锗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如图是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锗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2
B.锗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32
C.锗属于金属元素
D.锗原子的质量为72.63g
19、如图是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是是
A.只能通过化合反应才能实现a转化为c
B.由c转化为b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溶液变红
D.d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20、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做出了巨大贡献。
【1】下列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关的重大问题中,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①环境保护 ②能源开发 ③材料研究 ④精确计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我国古代的发明及应用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
B.使用火药
C.粮食酿酒
D.活字印刷
【3】以下实验操作规范、安全的是
A.取用固体
B.滴加液体
C.读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21、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海水中分布着丰富的氯化钠
B.工业上可以氯化钠为原料来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盐酸等物质
C.赤铁矿属于金属材料
D.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80多种金属元素
23、近几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需要对呼出的CO2进行处理。对于短期飞行的载人航天器而言,常采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CO2生成碳酸锂和水。已知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中锂元素化合价相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碳酸锂的化学式为LiCO3
D.LiOH是由一种金属元素和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24、茶是一片树叶的故事。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属于混合物
B.单宁酸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3个氧分子
D.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25、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作冰箱除味剂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C.铜丝具有导电性,用作导线
D.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26、《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田七氨酸中含氮气
B.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C.田七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田七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27、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降雨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环节,云南部分地区今年以来遭遇罕见特大旱灾.为缓解旱情,部分地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等进行人工降水.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碘化银(AgI),不溶于水,见光易分解生成一种金属和一种双原子分子.该金属在人工降雨中,充当冰核形成剂.碘化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如图是A、B、C三个地区雨水的pH柱状图,其中________(填字母)地区的雨水是酸雨.
(2)电解水时,加入少量NaOH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NaOH在电解前后不发生变化.现将0.1gNaOH溶解在99.9g水里,接通直流电源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变为0.2%时,有________g水被分解.
28、苹果中富含苹果酸,苹果酸的化学式为C4H4O4.请回答:
(1)苹果酸是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
(2)苹果酸中C、H、O三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29、如图A、B、C、D、E、F均为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在常温下为最常见的液体,C为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物、生成物均已标出。请依据图示推断: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文字表达式。
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基本反应类型 )。
氯酸钾制取氧气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31、根据所学的知识用化学用语填空;
(1)①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②硝酸根离子______;
(2)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①Fe2+______;
②2SO2______。
3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碳与氧化铜反应______;
(3)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______。
33、(1)在①胆矾(CuSO4·5H2O) ②稀有气体 ③氯酸钾 ④四氧化三铁 ⑤蒸馏水 ⑥空气 ⑦锌 ⑧澄清石灰水 ⑨液氧和氧气混合物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4、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有大量白烟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
(2)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
(3)有两种气体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
(4)实验室用加热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________。
(5)用镁制造照明弹_________。
(6)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
35、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氢氧根离子 ;(2)2个铜原子___________;
(3)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4)氧化铁 。
36、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净水步骤是______,吸附过程常用到活性炭,其具有吸附性的原因是_______,请说出为什么书写档案时要用碳素笔:_____.
37、下面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
Ⅰ.实验小组按A装置进行实验,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总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Ⅱ.实验A测得结果不够准确,实验小组进行反思。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选定白磷在如图B所示装置中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燃烧的温度为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导致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_______mL时停止下流。
38、根据如图所示列举的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收集满的标志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___________端进(选填“①”或“②”),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9、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1)结构决定性质.研究发现含有“过氧基(﹣O﹣O﹣)”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作杀菌消毒剂.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第3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上表中与铍(Be)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为(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__。
(4)一般地说,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的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请比较:
氧原子半径____(填“>”或“<”,下同)硫原子半径;磷原子半径____氯原子半径。
(5)研究表明: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由此推断:第三周期中得电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原子;失电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原子。
40、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将燃着的红磷(红磷过量)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
(3)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的水上升到不足瓶内体内1/5处,请推测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