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研碎胆矾
B.人的呼吸
C.水的沸腾
D.石蜡熔化
2、用下图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所放白磷、红磷均为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被铜片隔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气球会持续膨胀
B.白磷a燃烧而白磷b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C.铜片的作用是防止白磷a燃烧时火星溅到红磷c上
D.白磷a燃烧而红磷c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3、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盛有等质量镁粉和铝粉的烧杯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向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
D.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继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固体
4、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5、饮品是中华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
B.冰水
C.可乐
D.小米粥
6、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和CO2
C.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CO和N2
D.用MnO2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7、《天工开物》所述下列过程,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白土烧瓷
B.棉纱织布
C.伐木制舟
D.海水晒盐
8、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石油
B.潮汐能
C.风能
D.太阳能
9、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④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⑤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⑥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③⑤
D.①③④
10、+3价铝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AlCl
B.
C.
D.
11、实验室用电解水实验装置探究水的元素组成,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该探究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b 管中的气体是氧气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2、图1是某潜水艇紧急供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产氧药块主要成分是氯酸钠(NaClO3),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同时发生副反应产生少量有毒的氯气。ng氯酸钠分解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剂X用于吸收氯气
B.供氧设备减少的质量等于排出的气体的质量
C.若不考虑副反应,则b:c=32:39
D.若不考虑副反应,则a+d=b+c
13、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水
B.钢
C.金刚石
D.空气
14、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旨在倡议人们爱护水资源,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不需要节约用水
B.农业上采用大水漫灌农作物
C.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15、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4:3
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C.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16、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B.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C.n点表示的溶液中和
微粒数目相同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17、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舍勒
B. 拉瓦锡
C. 道尔顿
D. 普利斯特里
1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焦炭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B.木炭有吸附性,可用来吸附一些工业产品中的色素
C.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做制冷剂
D.液态氧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19、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用途 | B.元素之最 |
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石墨:用于切割玻璃 |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氢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硅元素 |
C.物质鉴别 | D.环保知识 |
氧气和空气:带火星的小木条 水和双氧水:二氧化锰 | 减缓温室效应: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减少水体污染:禁止使用洗涤剂 |
A.A
B.B
C.C
D.D
20、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 物质 | 性质 | 用途 |
A | 石墨 | 有滑腻感 | 作石墨电极 |
B | 生石灰 | 与水反应放热 | 自热饭盒热源 |
C | 活性炭 | 吸附性强 | 消除异味 |
D | 一氧化碳 | 还原性 | 冶炼金属 |
A.A
B.B
C.C
D.D
21、金银花是在预防新冠肺炎时用到的一味传统中药,其主要成分之一是异绿原酸(C25H24O12),下列对异绿原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C.属于氧化物
D.由三种元素组成
22、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常温下,碱性溶液pH都大于7,则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化合物都由多种元素组成,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则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2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淬火后的钢针能弯曲
B.煮沸可用于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
C.硫酸铜溶液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D.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的失火
24、瑞德西韦(C27H35N6O8P)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可治疗流感等流行病。下列有关瑞德西韦说法正确的是
A.瑞德西韦是一种氧化物
B.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2g
C.一个瑞德西韦分子由77个原子构成
D.瑞德西韦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35:8
25、“宁强雀舌”是陕西宁强研制出的扁形名茶。其外形微扁挺秀,色泽翠绿,形似雀舌,滋味醇爽甘甜,富含茶多酚(C22H18O11)、茶氨酸(C7H14N2O3)、维生素、咖啡碱等物质。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多酚分子由3种元素组成
B.茶多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茶氨酸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
D.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g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
D.在加压条件下氮气的体积变小是因为氮气分子体积变小
27、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基础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钠原子质子数为 ,金属Na、Mg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2反应的实质是 结合成水分子。
28、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1)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2)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_________保持碘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_____(“会”或“不会” )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_______(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29、用“元素”“分子”“原子”填空:
(1)每1000g加碘盐平均含碘_________35毫克;
(2)碘___________遇淀粉变蓝。
30、现有①二氧化碳 ②高锰酸钾(KMnO4)③氧气 ④水 ⑤河水 ⑥空气 ⑦氢气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请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31、(4分)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1)下列汽车部件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橡胶轮胎 B. 钢板车门 C. 玻璃风挡
(2)对汽车的部分钢铁部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 。
(3)汽车制造需要消耗大量的钢铁。工业炼铁时,CO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目前,CNG双燃料环保汽车已经投入使用,这种汽车所用的燃料是汽油和压缩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2、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分子_____;
(2)三个硫酸根离子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的化学式_____。
33、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右图是自然界中的部分碳循环途径。
(1)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___________(填“单质”或“元素”)。
(2)⑥的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填“释放”或“吸收”)能量。
(3)①~⑥中,表示CO2消耗途径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主要过程属于缓慢氧化的有①、②和_____________。
34、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铁离子 _____
(2)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足球烯分子_____
(3)氩气 _____
(4)4个铜原子 _____
35、水被誉为“生命之源”,对水的研究让我们对化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净化:净水器中常用______来除去水中的色素、异味等杂质。
(2)组成:根据如图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管a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②该实验证明水由______组成。
(3)用途:
①做硫燃烧实验时,需在集气瓶底部留少量水,其目的是______。
②硬水会给生活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6、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2)3个铵根离子______。
(3)氧化铁______。
(4)NaClO中Cl的化合价______。
37、兴趣小组同学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按照教材进行红磷燃烧法(如图),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经测定氧气残留为8.89%,理论上进入集气瓶的水量__________瓶内气体总体积的2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按照图用木条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利用火柴点燃木条,并将橡胶塞迅速插入集气瓶口,观察氧气数据曲线变化如下图。点燃木条后,氧气含量曲线上有小幅度上升,原因是:木条燃烧使瓶内空气膨胀、压强升高,导致短时间内透过氧气传感器敏感器件的氧气分子____________(选填“减少”或“增加”)。
(3)按照下图用蜡烛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点火枪点燃钟罩内的蜡烛,观察氧气数据曲线变化如图。由图可知,蜡烛燃烧对氧气含量的要求_________木条燃烧(选填“低于”或“高于”)
(4)按照图1用“暖宝宝”内芯材料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观察到氧气数据曲线变化如图2。“暖宝宝”内芯中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氯化钠、木炭粉、水等,接触空气之后,立即发生氧化反应,其主要产物为_________(填化学式),从图2中温度曲线a可知该反应_________。综合以上实验可知以下物质的氧气消耗率最高的是_________。
A.红磷 B.木炭 C.蜡烛 D.“暖宝宝”内芯材料
(5)将图1装置改成图2装置,加入适量滴有红墨水的水于U型管,调节左右管高度,使两管液面相平,且左管液面距顶部橡胶塞底面距离为20cm后。制作装有不同比例混合均匀的铁粉和木炭粉的滤纸袋5个,用相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润湿后,用订书钉将滤纸袋固定于顶部橡胶塞底部,分别测量每组反应后左管液面上升高度至c厘米所需时间如右表。则c较合理的数值为_________,由表可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铁粉和木炭粉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____(填写最简比)。
组别 | 铁粉质量/g | 木炭粉质量/g | 液面上升所需时间/min |
1 | 2.0 | 2.5 | 20 |
2 | 1.5 | 3.0 | 20 |
3 | 3.0 | 1.5 | 12 |
4 | 3.5 | 1.0 | 11 |
5 | 4.0 | 0.5 | 15 |
38、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当恰好完全反应时,观察到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2)图2中,点燃酒精喷灯前先通入CO,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点燃酒精喷灯后,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中一氧化碳作______剂。点燃装置右端酒精灯目的是______。
39、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1)水是由氧、氢两种______________组成的(2)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______________;(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
40、5月12日,是我国汶川大地震记念日。回想当年,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________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 C.分子不断运动 | D.分子间有间隔 |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___ (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________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漂白粉、氯气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________ 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