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3月27日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发现CO中毒者,迅速将其移到室外通风处
B.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D.厨房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2、将pH=4的酸雨放置一段时间后,酸性会增强,此时溶液的pH可能为
A.3
B.5
C.7
D.9
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下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
A.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
B.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
C.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
D.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4、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家居: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都有害
B.化学与出行:为减少公交压力,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C.化学与环境:为防止工厂废气污染空气,可将工厂烟囱加高
D.化学与社会发展:新材料的使用为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5、某硝酸铵样品,经测定其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仍为35%,则一定含有下列杂质中的
A.CO(NH2)2
B.NH4HCO3
C.NH4Cl
D.(NH4)2SO4
6、下列选项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A.
B.
C.
D.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B.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mL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5%
C.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8、下列对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金刚石坚硬、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C.用墨书写的字画可以长久保存——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D.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9、很多成语、俗语、诗词、甚至广告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金刚石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人要实,火要虚”——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10、下列化学知识用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几种可燃物的着火点
B.空气中某些气体的含量
C.常见金属的年产量
D.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11、请根据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硒原子质子数是34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C.硒原子核外电子数是45
D.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12、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市里出售的瓶装矿泉水是纯净物
B.含洗涤剂的水去除油污是乳化作用
C.淡水资源取之不尽
D.水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溶质
13、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4、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物质是
A.木炭
B.红磷
C.硫
D.铁丝
15、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看到瓶口有白烟冒出
B.将生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立即有气体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C.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16、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小明在家帮忙做家务,请运用化学知识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煤气泄漏,立刻打开抽油烟机
B.切过咸菜的菜刀,洗净擦干后保存
C.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向锅内倒水灭火
D.用钢刷或钢丝球擦洗铝制炊具
17、下列对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红色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二氧化硫
B.采用点燃法除去CO2中混有的CO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把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18、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NaOH+CuSO4=Cu(OH)2↓+Na2SO4
B.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C.木炭不充分燃烧:C+O2CO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19、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是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物质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
B.D的化学式为H2S
C.B物质大量排放能形成酸雨
D.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20、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实验结束最先熄灭乙处酒精灯
B.甲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CO22CO
C.丙处试管可防止因液体倒吸发生危险
D.装置丁只有吸收一氧化碳气体作用
21、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旧衣服属于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厨余垃圾
D.有害垃圾
2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D.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A.从花园经过能闻到花香
B.氧化汞受热分解
C.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D.氧气在-218℃时变成淡蓝色固体
2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 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
实验设计 | ||||
选项 | A | B | C | D |
A.A
B.B
C.C
D.D
25、明代李梃的《医学入门》中最早记载了制取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6H7O5)的方法,并将其用其治疗流感。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7:5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6、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味
B.熄灭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过滤
27、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反应;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反应;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反应。
2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中某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上述结构图中的 x= ______;
(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上述图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根据图示信息,确定一个甲烷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______;
(4)根据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
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它们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
C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D它们依次表示离子、原子、离子
29、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名称,a仪器: ,b仪器: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是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3)若要用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应先 ,再移开酒精灯.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后,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4)为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 (填编号).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理论计算所得质量.若不考虑实验误差,请你就此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相应验证方案: .
30、A在B中充分燃烧生成C和D,A、B、C、D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看图回答:
(1)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A中氮、氢原子数之比为_____,氮、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
(3)A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中若48克B与足量的A充分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_____克.
31、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2)写出水在生活中的两种应用:__________。
(3)写出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___________。
(4)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32、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认真分析信息,回答∶
(1)分析上表规律,可推知,表中X =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_________,该元素的氧化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
(3)表示的是_________。(写粒子符号)
(4)实验证明∶在上表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则上图元素中失去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原子是_________(填原子符号,下同),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原子是_________。
33、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油菜籽榨油,很近能闻到油香味,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2)“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和酸性物质一同使用,会产生强烈紧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氧气,根作吸进,其至会敌人死亡,下列物质显酸性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澄清石灰水
B.白醋
C.蔗糖水
D.汽水
E.食盐水
34、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填化学式);
③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有助于理解反应实质
①结合图一分析,该微粒转化过程是Mg原子失去电子变成Mg2+,H+______(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H原子,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据图二分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据此推理,硫酸氢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______色。
35、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里充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很多汽车为了环保使用压缩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6、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新物质被发现或被合成出来,为新能源开发和新材料研制开拓出更大的空间。
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一氧化碳、氧气、水、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中的三种包括在标准内,而另一种不在标准内。
(1)标准一 ,包括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
(2)标准二 ,包括的物质 。
37、请根据下图提供的实验装置(部分铁架台、铁夹省略),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a__________;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发生和收集装置____________ (填图中代号,下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检验 B 装置气密性时,可以采用 ___________的方法替代用手紧握试管;若用装置 C 收集氧气,当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B中试管内空气已排尽。若用装置 D 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
(3)CO2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实验室常温下用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制取 CO2。则实验室制取 C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 ,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
(4)利用如图 F、G 装置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 。
38、实验室里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写出检验b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_____。
39、已知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计算:
(1)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2)硫酸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3)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0、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______.
②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