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 V
B.家用空调工作时电流约为0.5A
C.电视机的额定功率约为1000 W
D.汽油机的效率可达到10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条导线,粗导线的电阻较小
B.负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为失去了正电荷而带上了负电
D.电路中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
3、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B.人体的安全电压值为
C.电冰箱的功率约为
D.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4、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整个过程中,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的阻值为30Ω
B.R2的最大阻值为10Ω
C.当电流表示数为0.2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0Ω
D.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滑到 b端的过程中,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3W
5、某型号的电热毯有高温和低温两个挡,其内部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其主要参数如表所示,、
为加热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额定电压 | |
高温发热功率 | |
低温发热功率 | |
交流频率 | |
产生的热量为 |
A.当开关、
都闭合时是低温挡
B.电阻的电阻为
C.该型号电热毯高温挡正常工作产生的热量为132J
D.该型号电热毯用高温挡加热,当实际电压为时,其实际发热功率为
6、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关于该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R1与R2串联,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一定相同
B.此实验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与电阻R大小是否有关
C.通电后,左侧U形管内的液面高度差将会比右侧U形管内的液面高度差小
D.此实验是通过透明容器中空气的受热膨胀的程度来反映电阻R产生热量的多少
7、将一束塑料细丝上端扎紧,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塑料绳会问四周散升,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塑料绳下端( )
A.带上同种电荷
B.带上异种电荷
C.分子相互吸引
D.分子相互排斥
8、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
B.
C.
D.
9、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验中,通过比较压下海绵的深浅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②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
③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④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描述的铸“釜”时的场景,匠人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固结成型,铁是一种晶体,下列能反映铁水固结成型过程的图像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某实践活动小组制作了一个风速探测器,当水平方向的风吹过时,探头产生升力,弹簧的长度会发生变化,与探头连接的金属板将带动滑片P滑动,分析这一装置所实现的功能和各元件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风速增大时,弹簧的长度减小
B.当风速增大时,探头向下运动
C.当风速增大时,电压表示数增加
D.当风速增大时,电阻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
12、巨磁电阻是指某些材料的电阻会随磁场增强而急剧减小,这一发现大大提高了磁、电之间信号转换的灵敏度,从而引发了现代硬盘生产的一场革命。如图所示是说明巨磁电阻特性原理的示意图,图中GMR 是巨磁电阻。小京按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其中两个电路电源两端电压均不变,闭合开关S1、S2并使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动,观察到指示灯的亮度越来越亮,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已知指示灯变亮时,其灯丝电阻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示灯所在电路的总功率变小
B.巨磁电阻GMR的阻值变小
C.电磁铁的磁性变强
D.此时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
13、如图所示是智能扶手电梯的原理图,其中R是压敏电阻。电梯上无乘客时,电动机转动变慢,使电梯运动变慢;电梯上有乘客时,电动机转动变快,使电梯运动变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铁上端是N极
B.电磁继电器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
C.电梯上有乘客时,压敏电阻R的阻值增大
D.电梯上无乘客时,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小,衔铁与触点1接触
14、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W1≠W2 P1≠P2
B.W1=W2 P1=P2
C.W1=W2 P1>P2
D.W1=W2 P1<P2
15、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间的高度。若用、
表示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表示拉力所做的功(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A.,
B.,
C.,
D.,
16、在下列的四幅图中,能遵守安全用电原则,不会引起触电的是( )
A.
B.
C.
D.
17、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是正电荷定向移动所形成的
B.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该导体的电阻越小
D.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
18、如图所示,将塑料绳撕成丝状,用毛巾分别摩擦塑料细丝和PVC管,然后将塑料细丝放在PVC管上方,塑料细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这就是神奇的静电“章鱼”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塑料细丝呈“章鱼”状现象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B.塑料细丝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式创造了电荷
C.毛巾与PVC管摩擦时,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D.用手触摸“章鱼”后,“章鱼”吸在PVC管上是因为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
19、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两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不变
B.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变大
C.V示数不变,A示数不变
D.V示数变大,A示数变小
20、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保险丝可以用铜丝代替
B.禁止用湿手触摸开关
C.高大建筑物无须安装避雷针
D.在高压线下钓鱼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尘土飞扬,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2、下列情况,属于防止电热产生危害的是( )
A.用电熨斗熨衣服
B.家电长时间停用,隔一段时间应通电一次
C.电脑机箱里装有小风扇
D.冬天用电取暖器取暖
23、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滑片P缓慢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
C.电压表V1示数和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小
D.电压表V2示数和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不变
24、“天宫课堂”第四课中,航天员桂海潮在轨演示了太空中点燃蜡烛的实验。在有重力气对流的地面上燃烧蜡烛,火焰是锥形和淡黄色,那么在微重力、弱对流的太空站燃烛,火焰的形状近似为( )
A.锥形
B.球形
C.长方形
D.三角形
25、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形成的,这预示着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所以“天就要下雨”。
26、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 (选填“大”或“小”)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装有5kg的水,当温度升高了20℃时,它吸收了 J的热量。[c水=4.2×103 J/(kg·℃)]
27、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1)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时因为液态氢的___________大,燃料燃烧后燃气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___________能,此能量转化过程与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_____冲程相同,火箭___________热机(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2)升空过程中,飞船外面的整流罩与大气产生强烈摩擦,以_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产生大量热量。为保护飞船安全,整流罩必须具有极好的___________(选填“导热性”或“隔热性”)。
28、如图是奥斯特曾经做过的实验示意图.
(1)比较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2)比较甲、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2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要使两灯串联,应闭合开关______;若要使两灯并联,就要闭合开关______;此电路中不能同时闭合开关______。
30、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张开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______(“产生了电荷”或“电荷发生转移”),此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带______电。
3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市多名援鄂医生与当地人民携手抗疫,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会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形成的;拿下口罩和眼罩,医护人员的脸上留下深深的印痕,这是力改变物体______的明证,为了缓解久戴口罩对耳朵造成的压痛感,可以适当增加口罩系带的宽度,这样可以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32、居家开窗通风和勤洗手都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洗手后用力甩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这是因为______(选填“水”或“手”)具有惯性;水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水受______的作用。
33、欧姆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得到的,它对______(填“所有”或“大部分”)导体是成立的。欧姆定律的公式是______。
34、如图所示,如果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泡变暗,则M和N的接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M接A,N接D”,“M接A,N接B”或“M接B,N接C”)。
35、小明发现了一个废弃的电子元件,他想了解它的一些特性,为此他进行了一些实验并收集了相关的信息,他根据收集的信息做出了该元件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当电压
时,通过此元件的电流为________
.
()该元件两端电压在
之间变化过程中,电压与电流的比值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在
之间变化过程中,电压与电流的比值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36、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焰心、光屏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_上。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小明发现光屏上看不到烛焰完整的像了。为了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他可以将光屏向______(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实验中将凸透镜从图甲处逐渐远离蜡烛,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丁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B.
C.
D,
(4)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______(填“1”、“2”、“3”或“4”);
(5)小莉把别组的凸透镜置于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透镜(填“靠近”或“远离”),这是在模拟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6)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
37、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______相等的沙子和水;(选填“质量”或“体积”)
(2)实验中用火焰大小相同的酒精灯加热,通过比较______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加热过程中需要不断搅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乙图象可知,当烧杯中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较高的是______,吸热能力更强的是______(选填“沙子“或“水”);
(4)根据实验所得结论进行分析,如图所示白天的海、陆风流动情况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
38、小明同学和小刚同学分别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过程中。
(1)选择实验器材时,小明同学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在不更换电流表的情况下,小明的正确操作是对电流表___________;
(2)小刚同学在闭合开关前,电流表指针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丙所示,请你帮小刚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_____(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4)若在图乙中把a导线的左端由电流表的“0.6”接线柱改接在“-”接线柱上,改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_____(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5)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下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只写表达式),这样得出的规律_________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
位置 | IA | IB | IC |
电流/A | 0.30 | 0.24 | 0.54 |
3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好处是___________;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图乙中,质量为20 g的该物质在12 min至20 min的时间段内,共吸收热量___________ J。[已知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c=1.7×103 J/ (kg·℃)]
40、为了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江涛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实验中除所用两个烧杯及水的初温相同外,还有控制相同的量有:____和____.实验通过比较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确定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
41、小红学习了“机械效率”的知识以后,利用弹簧测力计、家中的案板和茶杯等器材做了以下实验.
A.在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杯子放在塑料袋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杯子和水的重力G;
B.用案板做斜面(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杯子沿斜面匀速向上拉至斜面顶端;
C.分别测出拉力F、杯子移动的距离s和上升的高度h;
D.改变斜面的高度,做四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通过计算完成表中四个空格.
(2)观察实验数据,分别说明:在斜面上拖动水杯,是省力还是费力?省力或费力情况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红猜想“斜面的粗糙程度可能对它的机械效率有影响”.
①你认为小红的猜想是否有道理(简述理由)?
②若要设计实验证明小红的猜想是否正确,在上述器材的基础上还应补充什么器材?在实验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简要说明验证方法.
42、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 质量/g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最后温度/℃ |
水 | 60 | 20 | 6 | 45 |
食用油 | 60 | 20 | 6 | 68 |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高”或“低”).
(2)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43、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
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g和200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一 m1=100g
表二 m2=200g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__________(相同/不同)的。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
44、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实验时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___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实验时选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 ___________。
(2)实验中记录下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并描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甲可知b物质是 ___________,分析图像还判断出 ___________(水/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45、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地面。甲的质量为4千克,乙容器的底面积为米2,内有0.2米深的水。
求:(1)甲对地面的压力;
(2)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3)将甲物体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测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乙为2940帕,通过计算判断是否有水溢出?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质量。
46、在某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在2min内把质量为104kg的花岗岩碑石提升2.4m,g取10N/kg,通过计算回答。
(1)起重机对碑石所做的功是多少?
(2)起重机对碑石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47、某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200g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加热时每只酒精灯平均每分钟消耗0.8g酒精.解答以下问题:
(1)加热满4min时,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加热4min时间内,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传递给水吸收的效率是多少?
(3)试求出沙子的比热容.
48、根据实物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49、如图所示,曲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曲杆 AOBC 自重不计),O 为支点,请在 C 点作 出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动力 F.
50、根据要求作图.
(1)如图甲,O为乒乓球的重心,请在图中作出乒乓球竖直上升过程中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请画出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根据图丙中通电螺旋管的N极,标出电源的正极和小磁针的N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