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甘肃兰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荫”字在“绿树成荫”读“yīn”,大部分场合都读“yìn”如“荫蔽”。

    B. “大相径庭、混为一谈、拈轻怕重、怪诞不经”这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

    C. “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

    D.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这句话的朗读重音应该标示在“街市”上。

  • 2、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中描绘的孝道文化,既有值得提倡的部分,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也有应该批判甚至摒弃的部分,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

    B.《琐记》中,衍太太鼓励小孩子冬天吃冰,鼓励孩子们比赛打旋子,衍太太是个会教育孩子的人,孩子们都喜欢她。

    C.《父亲的病》,作者在缓缓道来的行文中并没有正面批评庸医,但字里行间满含对庸医的讥讽。

    D.藤野先生是鲁迅十分敬重的老师,他认真为鲁迅订正讲义,修改他的血管解剖图,是一个认真负责、严谨治学、关爱学生并且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

  • 3、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其中,常见的敬辞有“贵庚”“贤弟”“奉陪”“令尊”等。

    B.欧阳修,字永叔,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C.“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D.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狂风席来,电线杆子立马被拦腰截断,乌云卷来,大雨像瀑布一样淅淅沥沥下起来了。

    B. 临近春节的时候,我们县里的麻将馆、赌博厅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大街小巷。

    C. 此刻,他咄咄逼人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D. 大火刚着起来,敌人就锐不可当的从面八方的围起了这间小破屋,有人推倒了老人,有人把小孩子举过头顶就要扔到崖下。

  • 5、下列作者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青——《创业史》

    B.阿西莫夫——《海底两万里》

    C.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D.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甲】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乙诗诗人是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背景下完成的。门阀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

    下面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B.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C.乙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只是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

    D.乙诗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这种笔法,正好直接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昔日的经典值得我们铭记,但他们现在粗制滥造的翻拍充斥着俚俗的语言和愚蠢的对白。

    B.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C.往前望去,长城广袤无垠,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华大地上。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D.大家相互推推胳膊,眨眨眼睛,低声耳语,但是李华却正襟危坐,好像在看书学习。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说:同“悦”,感情和睦。②:念hàn。公孙用,齐国人,邹忌的门客。③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④曲挠:挠,念náo。曲挠,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田忌     为:________________

    (2)邹忌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

    (3)乃王而使田忌伐魏说:________________

    (4)田忌遂走: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限两处)

                使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2)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4】邹忌逼走田忌之后,齐国逐渐失去了强国的地位。请回忆《邹忌讽齐王纳谏》有关内容,并结合本语段,从人物角度分析其原因。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古诗,回答下面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候?浮云出处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②归休去:退休、致仕。去,语助词。③不成:反诘词,难道。④出处:指出仕与隐处,做官与退隐。⑤元:同“原”。⑥得似,真是。

    【1】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片主要抒发时光易逝的愁恨,总言忧愁的难以摆脱,为下文的诉说做铺垫。

    B.下片写自己意欲归耕,寄托了词人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

    C.这首词按“避愁——功业难成之愁——时间之愁——羁旅之愁”的顺序,表达了生命的痛苦。

    D.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愁绪,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一句的妙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江海中学九(1)班开展“我的家国我的梦”系列活动,其中三项请你参加。

    活动一:出版刊物

    出版一期“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校报专刊。其中有一个栏目报道校园内外开展爱国活动的事迹,请你为这个栏目取一个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主题报告

    请你以学生会会长的身份给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打电话,邀请他于2月3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家国情怀”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阅读好书

    读《格列佛游记》可以从作者关注社会的忧世情怀中吸取养分。请你适当联系主人公游历的国家和表现的思想内容谈谈对这本书的认识,6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3)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5)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杜甫《春望》)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没多时,法场中间,人分开处,一个报,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两势下刀棒刽子,便去开枷。行刑之人,执定法刀在手。……又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彪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众士兵急待把枪去搠时,那里拦挡得住。众人且簇拥蔡九知府,逃命去了。……只见人丛里那个黑大汉,抡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晁盖等却不认得,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晁盖猛省起来:“戴宗曾说,一个 ,和宋三郎最好,是个莽撞之人。”晁盖便叫道:“前面那好汉,莫不是 ?”那汉那里肯应,火杂杂地轮着大斧,只顾砍人。

    (1)这是《水浒传》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文中的“半空中跳将下来”的大汉是谁?他的绰号是什么?

    (2)文中戴宗评价这个黑大汉是个“莽撞之人”,请结合小说其它情节作简要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是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

    2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让人,乃众妙之门。

    B.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C.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D.让人,并不是懦弱。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下面给出的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1)是可忍,孰不可忍?

    (2)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3)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 14、阅读莫言《卖白菜》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文章着力描写一个买白菜的老太太有何作用?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据报载,美国有个富翁规定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每周必须谋生一次。每当那天早晨,富翁亲自驾车几十公里,把儿子送到闹市区,赶儿子下车,令其自想办法谋生,傍晚他再驾车接回儿子。尽管往返所耗油费远远超过儿子一天的生活费,但富翁却乐此不疲。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