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B.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印度尼西亚一名男子将一头雌虎从小养到4岁。在这4年中,他们形影不离。
C.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
D.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者各得其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谁的人生是一成不变的,充满荆棘,充满挑战,才会更加意义非凡。
B.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深思熟虑,又要随机应变,关键要敢于迎难而上。
C.当这个衣衫褴褛的老水手出现在他眼前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D.物理老师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我们懂得难懂的知识,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二F运载火箭扶摇直上。
B.他们冒着高温酷暑,走村入户,帮助村民们重建被洪水毁坏得行将就木的家园。
C.深红色的矮寨大桥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架在云端上的彩虹,令人叹为观止。
D.浦北红色旅游圣地——柑子根,以其独特的红色革命资源,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干瘪(biě) 虞候(hòu) 顷刻(qǐng) 断壁残垣(yuán)
B.媲美(pì) 瘠薄(jǐ) 商榷(què) 玲珑剔透(tī)
C.窈窕(yǎo) 滑稽(jī) 诘责(jié) 硕果累累(lěi)
D.箴言(zhēn) 瞳仁(tóng) 抽噎(yē) 汗流浃背(jiá)
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摇曳(yè) 拮据(jū) 箪食壶浆(dān)
B.恪守(gè) 娉婷(pīng) 桑梓(zǐ) 矫揉造作(jiǎo)
C.筵席(yán) 狡黠(xiá) 栈桥(zhàn) 孜孜不倦(zī)
D.阔绰(chuò) 恣睢(zì) 游弋(yì) 自吹自擂(léi)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B.《水浒传》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侠义之士,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C.林冲被发配到沧州后,遇到当初在东京得到他救济的李小二,李小二不时送汤送水到营里给林冲吃,并告诉了林冲陆虞候要火烧草料场。
D.《智取生辰纲》主人公杨志“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但他命运多舛。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是( )
A.蒙昧/内蒙 应届/前呼后应 颠三倒四/倒行逆施
B.呕吐/怄气 握手/运筹帷幄 殃及池鱼/怏怏不乐
C.囤积/粮囤 露面/锋芒毕露 恶语中伤/中规中矩
D.雇佣/佣金 切题/切磋琢磨 溘然长逝/恪尽职守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华书局2012年版)
【乙】
颜常道曰:“某年河水围濮州,城窦失戒①,夜发声如雷,须臾巷水没骭②。士有献衣袽③之法,其要:取绵絮胎,缚作团,大小不一,使善泅④卒沿城扪⑤漏便塞之,水势即弭,众工随兴⑥,城堞无虞。”
(选自冯梦龙《智囊•捷智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注释]①戒:防护。②骭(gàn):胫(小腿)骨。③衣袽(rú):烂衣服或破旧棉絮胎。④泅(qiú):浮水。⑤扪:摸。⑥兴:兴修。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一狼径去
③河水围濮州
④使善泅卒沿城扪漏便塞之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一/犬坐于前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以刀劈/狼首
D.城窦/失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甲文中的“屠”和乙文中的“士”,他们的智慧分别体现在哪里?
9、诗歌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下列与本诗体裁不同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 B.《约客》 C.《逢入京使》 D.《赤壁》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综合性学习。
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仿照示例,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的描写角度。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视觉角度)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_)
②踏花归来马蹄香(__________)
(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左右)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告护春】由于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
(2) ,杨花愁杀渡江人。
(3)何当共剪西窗烛, 。
(4)君自故乡来, 。 ,寒梅着花未?
(5)怀旧空吟闻笛赋, 。
(6) ,病树前头万木春。
(7)东市买骏马, , , 。
(8)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机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①选段描写的是长征途中什么场面?选文开头划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②联系原著,说说红军身上体现出哪些长征精神。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鞋架
①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
②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回家再无规律。妻子渐渐习惯了,我每每回家太晚,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我带着责备地说她:“娘,不用惦记我。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母亲结巴着说:“娘知道,娘担心你……”
③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
④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牵挂着我爱着我,却最大限度地给我飞翔的自由。
⑤这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抬手看看表,12点。“她们应该都睡了吧。”我想着,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脱鞋进房间……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突然对我说:“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我边往母亲的碗里夹菜,一边敷衍着:“娘,我知道了。”以后,每次我回家晚了,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但不再多说什么。我知道──母亲是在提醒我别回家太晚,提醒我不能对家过于疏淡。而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我每次晚归,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
⑥母亲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此后便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那晚,我又是临近12点才回到家中。因为酒喝的太多,我没有回房间睡觉,悄悄地去了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站了一会,大厅又传来报时的钟声,十二下,清脆而有节奏感,我开始踱回房间。刚到门口,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原来,母亲每天都是等待我的回来,为了不影响我和妻子,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数着挂钟的钟声来确定时间。而她判断我的鞋子的方法竟然是依靠鼻子闻。我的泪水悄然滑出眼眶。我已经习惯以事业忙碌为借口疏淡了对母亲的关心,但母亲却像从前一样时刻牵挂着我。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那以后,我努力拒绝一些应酬,总是尽量早回家。因为我知道,家中有母亲在牵挂着我。母亲是63岁时病逝的,她去世后,我依然保持着早回家的习惯。我总感觉,那清朗的月光是母亲留下的目光,每夜都在凝视着我。
⑦又是深夜,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走到鞋架前,弯下腰来……
【1】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语段的作用。(答出四点即可)
【2】请你从描写方法和内容上赏析下面的语句。
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惊的情景:废墟下面,一位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年轻母亲双膝跪着,上身向前匍匐,用身体紧紧护住襁褓中的孩子。在孩子的被子里塞有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材料二:一中学生与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材料三: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校大学生中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58%、37%、7%。
(1)结合选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示例再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
示例: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14、阅读《伟大的悲剧》(节选),完成小题。
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选文第⑤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的句子。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3】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第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描绘出暴风雪造成的险恶环境,暗示了斯科特一行的悲剧结局。
B.选文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C.选文第②段中“坚决地画去”表现斯科特在面临死亡时犹豫不决,不知如何面对死亡。
D.选文第④段“跪下来”表达了国王对英雄的沉痛悼念和崇高敬意。
15、请以“耳畔总响起那句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抒发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