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从单一的样式、笨拙的形貌到复杂的图案、别致的构造、优美的线条;从国内市场到远 ① 美国、东南亚;那是一种 ② 长的燃烧的裂变,一些东西被烧焦,一些东西在生成。童年、少年、青春生成了柴米油盐酱醋,化作屋檐护着的安暖;风里雨里波涛汹涌的 ③ 动在起起伏伏中平静成一潭幽深。
A.①消 ②漫 ③燥
B.①销 ②漫 ③躁
C.①销 ②慢 ③燥
D.①消 ②慢 ③躁
2、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唐山植物园里,大片红牡丹迎春绽放,让游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B.他精神抖擞、镇定自若地走上主席台,演讲时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C.一个国家要进步,一定不可缺少专心致志、任劳任怨的默默奋斗者。
D.秋日的阳光总是和颜悦色的,弥勒佛样咪咪地笑着,俏皮时还眨眼呢。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大入边。
译文: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
B.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译文:军中将士披着铠甲,拿着锋利的兵器。
C.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译文:将军周亚夫手拿兵器说道。
D.介胄之士不拜。
译文: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绘声绘色地向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B.《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学汉语课本。
C.最近,一部讲述中国东北普通工人家庭生活故事的年代剧《人世间》在中国掀起观剧热潮,深深宽慰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们。
D.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年轻的重庆,更需要青春与活力,更需要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B.王羲之把祝辞写在木板上,雕刻工人赞叹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C.“小当家”十分有做菜的天赋,所炒的菜色香味俱全,油光可鉴。
D.毛不易的一曲《一荤一素》,声情并茂,让人流连忘返,触目伤怀。
6、某同学给大家介绍学习心得,其中加点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蚊子专门挑狮子鼻子等没有毛的地方攻击,狮子气得不卑不亢,却无计可施,蚊子得意洋洋,高唱着凯歌飞起来,没想到却被一张蜘蛛网给粘住了!它无力还击,只好一蹴而就了,这恰好印证了一句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A.不卑不亢
B.得意洋洋
C.一蹴而就
D.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B.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C. 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D. 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从来不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8、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及: (2)国人道之 道: (3)不若无闻也 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9、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下片中划线处“愁滋味”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字,表现作者故作深沉,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很完整。
B.“尽”字,概括了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是本词思想感情上的转折点。
C.“好”字,表现作者积极洒脱,将愁苦情绪寄予自然景色之中的轻松豁达。
D.“愁”字,贯穿全篇,表现作者“少年”至“而今”思想成熟的心路历程。
10、3月30日,最后一批贵州援鄂医疗队员返回家乡,4月14日,他们结束隔离,重返此前的生活状态。庚子之疫,最艰难的时刻正在离我们远去,复工复产复学,过去的“日常”正在回归,这“日常”来之不易。回望这漫长的春季,一幕幕画面浮现在眼前。遵义市光明中学举行了“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表达对援鄂抗疫英雄的敬意,5月1日,我市特意为援鄂抗疫英雄举办了颁奖活动。请你结合本次活动为抗疫英雄写一则颁奖词。________
【2】在抗疫中,涌现了一批批“最美逆行者”。春节期间,许多人都以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抗疫英雄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学校拟写了上联,向你征集下联,上联:快递小哥迎风冒雪送温暖。________
【3】为了增强全校师生自我防护意识,学校政教处准备请当地知名专家李医生在4月16日14:30来学校大礼堂作“学校复学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知识讲座。请你提前两天代表学校给李医生写一封邀请函。________
11、小乐发现,在古诗文中也可寻得好“友”们的身影,并从中感悟到古文人的交“友”收获。请根据提示,整理下列内容。
诗文 | “友” | 交“友”收获 |
①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 ③_______ | 发政治抱负 |
枯藤老树昏鸦,②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④______ | |
我寄愁心与明月,⑤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亲友 | 寄明月之思 |
正是江南好风景,⑥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 | 悟飘零之感 | |
发现:对于旧的知识,我们要复习整理,从而得到新的收获,正如 《论语》中所言:“⑦______,______”;人生得两三益“友”,乃一大乐事,又如《论语》中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12、名著阅读。下面是《海底两万里》部分章节的概述,请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的内容。
祸患总是隐藏在快乐的最深处,宁静的南极给鹦鹉号带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逃离冰山,又遇到______a_______。海底世界虽然奇异精彩,但也充满危机。在牺牲了一名水手后,尼摩船长变得沉默起来。教授跟船长的谈判也以失败告终,_______b______的逃跑计划因为风暴而无法实施。尼摩船长背负的国仇家恨,他心中熊熊燃烧的愤怒之火,让他变得更加神秘莫测。故事结束了,但谜题尚未完全解开。尼莫船长生死未卜,就算经过这场大冒险的教授也无法给他一个明确的评价,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体谅你的不正确
①我读到高二时,不想再读,自作主张退了学,一心要成为一个写作者。难得的是我爸也支持,只是他觉得即便是当作家,还是需要进一步学习,于是到处打听哪里有作家班。
②那年11月中旬,我们听闻复旦大学有个作家班。此时学期已经过了大半,仍要交整个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爸爸认为,孩子的成长期不可蹉跎,他第二天就带我启程,汽车、火车,坐了一天一夜,才终于抵达。
③爸爸先带我去办理入学手续,交了厚厚一沓现金。手续办完,我们就到对外营业的教工餐厅吃午饭。放下大包小包,我四处打量,脸上是外乡人显而易见的好奇。这时,我看到一个女孩子逆着光走进来,她一进来,整个餐厅都被照亮了。
④她身材高挑,打扮得很时髦,最醒目的是脚上的那双靴子,麂皮的,很精巧,钉着漂亮的流苏,跟她白色长毛衣上的流苏呼应。时值深秋,我穿着薄袄,她却穿着一条咖啡色的厚呢短裤,两条长腿极具视觉美感地露在外面。我艳美的眼神和爸爸的目光相对。我回过神儿,压迫感袭上心头,是初来乍到的惶恐,还有对未来的迷茫,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我不见得能适应。
⑤爸爸安顿好我,给了我足够的生活费,自己仅留了几十块钱就回去了。
⑥我揣着钱,就奔去室友推荐的五角场,那里有很多小店,花花绿绿的,让人眼花缭乱到眩晕。我精心挑选了一双人造革的靴子,虽穿在脚上不舒服;但样子不错,尖圆头,鞋跟很高,重要的是鞋边有一圈同色的铆线,——那是浓墨重彩的时髦儿,我不再纠结它昂贵的价格,毫不犹豫地买下,我太着急想要抓住“时髦”了。
⑦之后的很多天,我都在为这个选择付出代价。那双鞋子如暗处的酷刑,磨脚,不透气,让我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像小人鱼一步步走在刀刃上。小人鱼是为了爱情,我是为了什么?虚荣吗?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⑧上海下了第一场雪后,我的脚更是遭了殃。粘上开胶的鞋子,还是有潮气渗进来,脚生出冻疮。夜晚坐在南区的自修室里读书,脚像一块冰冷的石头,回寝室后焐很久也焐不热。爸爸来电话问长问短,我的泪水不争气地倾泄,为虚荣所付出的代价折磨着我。
⑨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尽管遭罪,我也不想买第二双鞋,爸爸是工薪阶层,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几乎花掉了他的全部工资,再一双接一双地买鞋子,我着实于心不忍。
⑩再说,我放弃高考要当个作家,我和我的家人付出那么大代价,我应该做的不是心无旁骛地学习吗?怎么能在穿着打扮上花那么多心思?
⑪然而,就在上海那个冬季最冷的一天,我收到爸爸寄来的包裹,打开来,赫然是一双短靴!柔和的光泽,纯正的牛皮,里面是一层软软的羊毛,经典大方,闪闪夺目,堪比灰姑娘的水晶鞋,我直直地盯了好久,我那土土的老爸,怎么突然有了这样的好眼光!
⑫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当我的脚被温暖包裹,脚趾隔着袜子也能感觉到羊毛柔软的触感和鞋的美丽所带给我的满足时,我那么深切地感觉到,是爸爸默默的爱给予了我温暖与光辉。
⑬寒假回家的那天,奶奶跟我说,“你爸那天一到家就感叹,上海的女孩子长得漂亮,穿得也漂亮。”爸爸一向不爱对别人评头论足,他跟我奶奶说这些,一定是体谅到女儿的心了吧。奶奶还絮叨着:“你爸说他不会说啥大道理,就知道他孩子不够出众,但又有一颗要强的心,你爸说他没啥眼光,就给你挑了咱镇上鞋店里最贵的一双。”泪水悄悄溢满我的眼眶。你看,每个人都不完美,真爱你的人,就会体谅你的不够强大、不够正确的那些地方。
⑭那晚,我在日记中写道:爱就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它从体谅亲人的不正确、不完美开始,让自卑悄悄变身,让一个生命因自信而散发出光芒,也让父亲无师自通地成为父爱的榜样。
(选自《读者》,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父亲“体谅孩子不正确”的两件事。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⑨⑩段。
【3】请说说选文第⑫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
【4】通读全文,简析选文标题的妙处。
【5】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的月亮
①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
②母亲的手术是临近中秋节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在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母亲总是忍受着饥饿和痛苦,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年幼的他,独自支撑了这个家,他觉得不能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他的孩子刚满2岁,妻子下岗了,他的收入是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工作的母亲知道家里艰辛,很早以前就说过,如果患上癌症,就不治疗,因为她认为那样既浪费了钱也救不了命。
③他很孝顺,便和妻子哄着母亲说是小病能治好,但需要做手术,这样才把母亲骗进了医院,从手术室出来,经过他三天三夜的细心护理,母亲逐渐清醒过来,那天正是中秋节,母亲住院一个星期时间,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即便这样,仍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现在他身上已经没钱了,只盼着妻子快点借到钱送来。
④夜晚,病房里冷冷清清,他守在母亲身边,同房的病人都回家团圆了,细心的他怕母亲触景伤情,就问母亲想吃点什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的母亲只是说:扶我下床,我想看一下月亮,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看到,他听得眼眶一阵发酸,流下了泪,然而他知道,母亲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移动的,思索了片刻之后,他有了一个决定,继而叮嘱母亲不要乱动,就转身离开了。
⑤街上华灯初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唯独他行色匆匆,孤单而焦急,饭店、小卖店、电子游戏室,他一个店铺接一个店铺地问:有一个小时50元的工作吗?但是店主们的回答都令他大失所望,终于,在一家搬运站里找到了10吨待搬的水泥,一袋水泥100斤,搬1吨6元,他挽起衣袖开始玩命地把一袋又一袋水泥从小山似的堆上扒到肩上,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半个小时就把那10吨水泥搬到了车上。等到接过60元工钱的时候,才感到双腿如铅、头昏眼花,仿佛随时都可能晕倒,但他坚强地忍受着。
⑥他将挣来的钱买了一个深颜色的脸盆,剩下的钱全部买了月饼,他抱着脸盆和月饼回到了医院。路上他抱得紧紧的,生怕磕碰到怀里的月饼和脸盆,仿佛那是抱着母亲的命,回到病房,他把月饼摆在桌上,然后掰开一个月饼,把最柔软的一块月饼馅递到母亲嘴边,看着脸色憔悴、满头大汗的儿子,母亲含着泪说:我不吃,这病咱也不治了,他笑着说:你看看今年的月亮多圆多亮啊,您肯定会好的!他端过盛满清水的脸盆放到母亲床前,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⑦看着水中晶莹而富有生命的月亮,望着眼前的儿子,母亲心情好了许多:真好看呢,比往年都好看,他拉着母亲的手说:明年您还要陪我看月亮!母亲郑重地点点头。
⑧那一夜,母亲睡得非常安详,似乎已经远离了病痛,窗外月亮静静地悬挂着,虽然光芒依旧纤弱,但却仿佛迸射出了一种足以撕破无边黑暗的光明,一种足以融化天山冰雪的温暖。
⑨母亲开始配合每项治疗,出院时医生告诉他说:这次手术做得很成功,你母亲能够再活10年甚至康复。
⑩又是一年中秋,天上的月亮又圆了,母亲对儿子说:去年在医院里看到的月亮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月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标题“最美的月亮”的含义。
【3】文中的“他”作为儿子,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4】请任选下面其中一个句子进行赏析。任意角度即可。
(1)路上他抱得紧紧的,生怕磕碰到怀里的月饼和脸盆,仿佛那是抱着母亲的命。
(2)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1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什么是穿透力?排除周围所有的纷纷扰扰,眼睛盯着你前行的路,就是穿透力。你可以穿透黑夜,看到星光;你可以穿透交通拥挤,走向高远;你可以穿透所有微信和微博的骚扰,坚持专注学习,这就是穿透力。
请以“穿透______看星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