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四川广元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他们俩在班里学习成绩不相上下,大相径庭

    B.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C.在打黑除恶的斗争中,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惊慌失措,成了瓮中之鳖,无处可逃了。

    D.读书时须对含义深刻的内容进行仔细推敲,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绝不可取的。

  •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义乌道情与众不同,它没有固定的曲调,常常由演艺者自行根据嗓音特点和说唱曲调随意发挥,以好听入耳为目标,因此,义乌道情在很长时间内流派纷呈,在曲艺界独竖一帜。

    B.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C.作品的伟大与否,和作品究竟写了些什么并不会有必然的关联。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必定要呼唤自己的主弦律作品。它是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天赋使命。

    D.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功能先进、造型美观、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卫浴洁具层出不穷,神奇的隐蔽水笼头应运而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被困郑州地铁5号线隧道内的乘客安全______;消防员暴雨中组成人墙营救幼儿园校车里的孩子;人民子弟兵星夜驰援……特大暴雨______河南,大雨无情人有情,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全省各地______排除险情,在疾风骤雨中筑起了守护平安的______,奏响了抗击灾情的昂扬乐章。

    A.疏散   突袭   众志成城   铜墙铁壁

    B.分散   突袭   志同道合   固若金汤

    C.疏散   突击   志同道合   铜墙铁壁

    D.分散   突击   众志成城   固若金汤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电视节目《奇葩说》上李雪琴的讲的段子,常常让人忍俊不禁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谦虚,不耻下问

    C.当文化人都学会悲天悯人,学会了心怀使命、担当道义,这个世界便真正充满了光明与正气。

    D.写作完成的那一刻,他如释重负又满心惆怅,书里的众多人物就像老朋友样和他相伴十几载,但今后他们的命运将全部交给读者。

  • 5、根据阅读积累,选择与下列四部名著相对应的评论(       

    (1)《朝花夕拾》(2)《红星照耀中国》(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傅雷家书》

    a.且不说主人公的形象如何鲜明、生动、丰满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仅是他的一段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就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黎汝清

    b.他力图还原真相,没有戴上有色眼镜,更没有刻意过滤,从而保存了历史的真实与丰满,是那种有质感的真实与丰满。——温儒敏

    c.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某些现状的不满之情。——柳斌杰

    d.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楼适夷

    A.d a c b

    B.a b c d

    C.d b a c

    D.c b a d

  •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使(chāi) 洗)   河(jiāo)   惟妙惟xiào

    B.(cóng)   依(bàng)   倔(jiàng) 恹欲睡(yān

    C.)   记(zài) 田(chóu) 不折不ráo

    D.制(è) 倦(dài) 绿 (yòu) 坦荡如

  •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荣昌折扇是中国三大名扇之一,早在明代时就惟妙惟肖,制作精细,工艺精湛。

    B.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C.考场上,面对考试题目的形式多样,考生一定要有见异思迁的灵活性。

    D.区政协协委员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 ]字的词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   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  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_______

    2用现代语翻译下面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 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4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 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5三年来,我们学习的一些文章涉及了“人才成长与才能的发挥”这一课题。请在下列人物中选择两个人,以他们的经历,谈谈你对“人才的成长与才能的发挥”这一问题的见解。(备选人物:河伯、愚公、孔乙己、清兵卫、陈毅、齐仰之)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围绕一个“   ”字,描绘了荒凉的塞外秋景图。

    2阅读划线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词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3古诗词中,以秋天景物入诗的句子有很多。除本诗外,你还能记起哪些句子?(填出两句即可)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某校计划开展主题为“戏剧知多少”的系列活动,为了使活动更吸引学生,组织者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环境布置等环节。请你积极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阅读以下表格,概括主要信息。

    某校学生对戏剧了解程度的调查

     

    是否进入剧场观剧

     

    是否了解戏剧

    很多次

    6.7%

    非常了解

    12.8%

    偶尔一次

    57.8%

    知道一点

    22.2%

    从来没有

    35.5%

    不了解

    65%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图书馆准备布置戏剧长廊,但准备好的资料被弄乱了,请你帮助图书管理员根据所列表格,从以下各项中寻找匹配的作者和特色标签,并填入相应字母,完成整理工作。

    剧名

    《窦娥冤》

    《屈原》

    《茶馆》

    《枣儿》

    《威尼斯商人》

    作者

    (1)

    郭沫若

    (3)

    孙鸿

    (5)

    特色

    标签

    元杂剧

    代表作

    (2)

    近半个世纪风云变化的浓缩

    (4)

    (6)

     

     

    A.莎士比亚  B.关汉卿  C.白朴  D.老舍  E.曹禺  F.反应社会现实的独幕剧  G.独白精彩的历史剧  H.构思巧妙、冲突鲜明的喜剧  I.揭示封建家庭罪恶的悲剧

    3活动期间,校园贴出一张海报(如下图)。请你根据海报上的关键词,为本次戏剧主题活动创作一句宣传语(不包括“戏剧”一词,至少用到两个)。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古诗文名句填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无语,人有情,花草香里说人性。莲里有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洁;梅里有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守;落英间有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

    (6)中考,是我们人生路上需要翻越的一座山峰。认准目标全力以赴,你一定会体会到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

    (7)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不畏奸邪、推行新政的决心,显示了高瞻远瞩的气概。

    (8)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秘鲁国会重要演讲中引用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了中国和拉美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开辟增长源泉、拓展合作空间、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难得机遇。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水浒传》片段,回答问题。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鲁智深提着铁禅杖,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

    林冲道:“……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这段选文反映出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你阅读这本书的体会,概括林冲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阅读《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一文,完成题。

    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

    2013年3月份,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上有报导称黄浦江死猪漂流的真相是养殖户为了让猪更有卖相,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了有机砷,也就是砒霜(《水浒传》里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喂食四五个月后导致猪内脏腐烂而大批死亡。这死因见不得光,这样的死猪肉又不敢拿去市场上卖,养殖户只好把死猪抛到河里了事。大家都往河里一丢,猪尸们就在黄浦江大游行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砷这个物质。

    通过对大量的猪、羊和鸡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动物的生长,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杀灭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具有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增强肠壁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肠道细胞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12和一些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舒张毛细血管、改善皮肤营养,使皮肤粉红,毛发光亮,改善商品猪的品相,对改善鸡蛋颜色也有帮助。

    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砷化合物一度成了世界畜牧业的普遍做法。不过,符合规范的砷添加剂都是有机砷制剂,因为无机砷具有很强的毒性,而无机砷中三价砷的毒性又大于五价砷,砒霜中的砷就呈三价。畜牧中使用的有机砷制剂多数是氨基苯胂酸和硝基羟基苯胂酸,它们和砒霜是两回事。

    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有机砷被动物摄入后数小时后,90%以上即会以甲基化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在组织内的沉积量很少。

    饲料中的有机砷制剂并没有致癌性,也没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长期大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集,引起慢性中毒。这种中毒过程缓慢、不易察觉,症状有精神沉郁、触觉减退、运动障碍等,可见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破坏。

    欧盟在1999年禁止将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但美国、拉美、日本等地仍在广泛使用。3月份沪浙地区猪集体死亡事件让人们再次将视线投向有机砷制剂。网络传言认为,猪群突然爆发死亡是由于三四个月前喂食了有机砷制剂,在四五个月后毒发身亡之前预计可以屠宰,但由于屠宰期延后就集体内脏腐烂而死亡。然而即使有机砷有一部分能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它发病也不会有如此精确的潜伏期,不会具有这种造成近万头猪同期死亡的定时炸弹般的功能

    正常合规使用猪饲料有机砷添加剂并不会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但是因为猪本身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砷元素随着粪尿等途径排入了农田、水体等自然环境。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砷容易转化为无机砷,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实。如果继续大量使用有机砷制剂,那么它仍将会为自然界的重金属循环不断补充材料。为改善生存环境,逐渐抛弃有机砷制剂,寻找更加环保健康的添加剂作为替代品是大势所趋。

    【1】文章开头先从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写起,有什么作用?

     

    【2】砷元素有哪些积极作用?请分点简要概括。

     

    【3】段画线句子但长期大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集,引起慢性中毒。中加点的词语长期”“大量为什么不能删去?

     

    【4】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段已经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那么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14、现代文阅读

    一善染心 百灯旷照

    (朝颜)

    ①事情和一箱酒有关。酒自然是好酒,按征文主办方的说法,奖品价值六千元,也就是他们寄来的这箱酒。写作亦有数年矣,我何曾获得过如此丰厚的奖赏?欣喜之余,我早就想好了,这箱好酒只能拿来犒劳老父。父亲平生好几口小酒, 却每每只替家人着想,一味地节俭。

    ②然而就在愿望即将实现的路上,我心里却一度被阴霾笼罩,自以为将与这箱酒失之交臂。真的,每每想到当初的那个俗念,我都为自己羞惭万分。

    ③那日接到托运部电话,说有一箱货物待提,我知道准是酒来了。兴冲冲地赶过去,才发现自己根本搬不动它。怎么办? 如果父亲知道,一定会骑着自行车跑来,将酒搬上货架捆好蹬回去的。从前的许多次,手无缚鸡之力的我都曾经这样劳烦和依赖过父亲。但是前些时父亲喊腰疼,我就发誓再也不让他当我的搬运工了。

    ④来到街边,顺手招了一辆电瓶车。车主是个年约五十的大叔,前额有些秃,穿着酱红色的衬衫,看上去脏兮兮的。他的电瓶车更是如此,杂乱地推着一些蛇皮袋和包装带之类物品。他停下来, 与我讲价。拉什么呢?一箱酒。拉到哪?我报出小区名称。他问我可以出多少,五元,我一口咬定。他没再争论, 爽快地说, 走吧。在托运部,他吭哧一下就将那箱我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搬不动的酒扛上了电瓶车。

    ⑤走在路上,我与他聊了几句,他说他是收废品的,平时收一百斤废纸才能赚五元左右。这次顺路带一下,也挺好的。本来我一直跟在他后面,越聊越觉得大叔实在,也就渐渐放心,自己走在了前头,让他跟着。他一直跟得很紧,我在后视镜上一直可以看见他专注的样子。

    ⑥直到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灯时,他还在我的身后稳妥地停着。绿灯一来,我回头招呼了一下他,就冲了出去。出于警惕我一直观察着后视镜,只是一个拐弯,我就发现不对劲,后视镜里怎么没有那人那车了呢?我心里一下子发起慌来,这辆电瓶车没有车牌号,也没有车主的电话,他姓什么,他是哪里人,我全然不知。一旦丢失,只能自认倒霉。

    ⑦我掉头往回走了一段,真的没有跟来。我吓坏了,心想他或者从另一条路走了,又赶到那边看,也没有。再往前赶去看,还是没有。往后看,有两条岔路,人海茫茫,车来车往,如果他真的携货潜逃,到哪里去寻找他的踪影?我想我多半是遇上见财起意的坏人了。价值六千元的酒,他要收多少次废品才可以赚到啊。

    ⑧那一刻,我的心里闪过无数个镜头,那些充斥在人群中坑蒙拐骗的,顺手牵羊的,扒窃偷盗的,还有将坏的食品以次充好的……这个社会,坏人真是太多了。我的心里万分沮丧,好不容易送到家门口的奖品,还被人拐走,说好的孝敬老父呢?这样的倒霉事我又该向谁诉说?报警吗,根本没有破案的可能;向别人诉苦吗,只会遭来耻笑。谁叫你不跟紧呢,谁叫你轻信一个陌生人呢?

    ⑨天空渐渐变得阴暗,似乎即将下雨的样子。而我盘桓在大街上,多么像一只灰头灰脸的流浪猫。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奔回小区,来到小区北门的路边,没有;进了小区北门,没有;又在小区里转了几圈,还是没有。我基本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我不甘心,跑到小区南门边转了一圈,门里边没有,门卫室也没有。结局不言自明,还有什么比这种事情更让我万念俱灰呢?

    ⑩可是事情却有了转机,在我最后颓丧地将头探出小区南门外的时候。天哪,那个收废品的大叔正笔直地站在那里等我,不知道等了多久。再一看,电瓶车上的那箱酒,也还好好地等在那里。几丝微雨飘落下来,我感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

    ⑾大叔说:“打你电话也不接。”原来他早就到了,没见到我,就从货单上找了我的电话打过来。可是那时候,我一直团团转忙着找他,忙着想那个最坏的后果。于是,那箱酒就像个与我失散的亲人,乖顺地等在我的前方,等着我过去与它相认。大叔说:“你讲的这个小区我认得,别担心,我们都是老实人,做老实生意。”我知道,我遇上好人了。

    ⑿走在小区的花径上,我嗅到一股桂花的清甜。“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天仍是阴天,可我的世界瞬间通透明亮起来。

    1全文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2读选文第②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文中对大叔的刻画主要采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你认为大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4“一善染心,百灯旷照”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萧纲的《唱导文》,通过对本文的阅读,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文末“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的理解。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题目:在路上

    要求:①根据要求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