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3、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4、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5、(1)现有下列有机物:A.苯 B.乙烷 C.乙醇 D.乙酸 E.裂化汽油。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常温下能与溴水反应的有_________。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
A.金刚石与石墨; B.淀粉与纤维素; C.乙烯与聚乙烯; D.甲烷与丁烷; E.乙醇与甘油; F. 与
; G.H2O与D2O; H.葡萄糖与果糖; I.蔗糖与麦芽糖
6、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铝②氨的水溶液③蔗糖④稀硫酸⑤熔融的NaOH⑥FeCl3饱和溶液⑦冰醋酸⑧CO2⑨CaO固体⑩石墨
(1)上述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2)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混合物有_________(填序号)。
(3)若将⑥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氢氧化铁胶体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冷水 D.沸水
(4)将过量的⑧通入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7、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能得到Fe(OH)3胶体的同学是______。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
(3)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粒带_______电荷(填“正”或“负”)。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标准状况下,充满HCl的烧瓶做完喷泉实验后得到稀盐酸,用标准Na2CO3溶液滴定这种盐酸来测定它的准确浓度,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标准Na2CO3溶液滴定这种盐酸时,Na2CO3溶液应装在________式滴定管中,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从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
(2)现配制三种浓度的标准Na2CO3溶液,你认为最合适的是下列第________(填序号)种。
①2.500 mol·L-1 ②0.25 mol·L-1 ③0.025 mol·L-1
(3)若采用上述合适浓度的标准Na2CO3溶液滴定,用c(Na2CO3)表示,滴定时实验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次数编号 | 待测盐酸体积(mL) | 滴入Na2CO3溶液体积(mL) |
1 | 20.00 | 18.80 |
2 | 20.00 | 16.95 |
3 | 20.00 | 17.05 |
求这种待测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数据和符号列式即可):c(HCl)=______________。
(4)若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浓度时,在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Na2CO3中分别含有:①NaOH ②NaCl ③NaHCO3 ④K2CO3杂质,所测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9、氮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研究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有重要的意义。
(1)合成氨的原理为:N2(g)+3H22NH3△H=-92.4kJ/mol
①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1L的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Pa下达到平衡,平衡时测得N2为0.1 mol,H2为0.3 mol,NH3为0.1 mol。该条件下H2的转化率为______。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②欲提高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
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液化生成物分离出氨
(2)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 △H<0体系中,各成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①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υ=___________。
②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a.υ(NO2)=2υ(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υ逆(NO)=2υ正(O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2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4CO(g)+2NO2(g)4CO2(g)+N2(g) ΔH=-1 200 kJ·mol-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填代号)。
1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⑨ 9种元素,回答以下问题:
主族 周期 | IA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0 |
一 | ① |
|
|
|
|
|
|
|
二 | ② |
|
|
|
| ③ |
|
|
三 | ④ |
| ⑤ | ⑥ |
|
| ⑦ |
|
四 | ⑧ |
|
|
|
|
| ⑨ |
|
(1)③与⑥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_____________。
(2)比较⑥⑦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用化学式表示):_。写出①③⑦形成化合物(其中⑦显+1价)的结构式____________。
(3)①元素的阴离子半径___________②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填“>”、“<”或“=”)。
(4)用化学反应事实说明⑦与⑨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性强弱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1、SO2、Na2S2O3、Na2S、Na2SO3等含硫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完成下列填空:
(1)硫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钠离子的核外有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2)SO2分子构型为“V型”,则SO2是___(选填“极性”、“非极性”)分子,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氯气___(选填“大”、“小”、“一样”)。
(3)棉织物用氯气漂白后,加入Na2S2O3除去余氯时,发生如下反应:___S2O32-+___Cl2+___H2O→___SO42-+___Cl-+___H+
配平该反应方程式,若反应中生成2molSO42-,则转移电子____mol。
(4)Na2S又称臭碱、硫化碱,用离子方程式说明Na2S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
(5)如图是Na2SO3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关系示意图。其中,②是___(填微粒符号)。在Na2SO3溶液中各微粒浓度等式关系正确的是____。
a.c(Na+)=c(SO32-)+2c(HSO3-)+2c(H2SO3)
b.c(Na+)+c(H+)=2c(SO32-)+c(HSO3-)+c(OH-)
c.c(OH-)=c(HSO3-)+c(H+)+c(H2SO3)
12、常温下,现有浓度均为0.1mol/L的七种溶液:①NaOH溶液②氨水③盐酸④醋酸⑤硫酸⑥(NH4)2SO4⑦CH3COONa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___,最小的是___(填序号)。
(2)向等体积③、④、⑤溶液中分别加入溶液①,则消耗溶液①的体积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填序号)。
(3)将①和④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__7(填“>”“<”或“=”),其原因是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将①和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c(Na+)+c(NH)__2c(SO
)(填“>”“<”或“=”)。
13、实验室用浓硫酸、铜与NaOH溶液为原料制取少量并探究其性质。
I.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装置丁的作用有①吸收尾气,防止环境污染;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3)证明丙中NaOH已完全转化为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
II.探究与
的反应,设计实验如下:向2mL1mol/L
溶液中加入2mL1mol/L
溶液,得到绿色溶液,3min内无明显变化。将所得混合液分为两等份,进行实验Ⅰ和Ⅱ。
实验 | 操作及现象 |
Ⅰ | 加入适量 |
Ⅱ | 加入适量NaCl固体,瞬间无明显变化,30s时有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上层溶液颜色变浅。 |
(4)推测实验Ⅱ产生的无色气体为,实验证实推测正确:用滴有碘水的淀粉试纸接近试管口,观察到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对实验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水解使溶液中
增大。
假设2:存在时,
与
反应生成CuCl白色沉淀,溶液中
增大。
①假设1不合理,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②实验证实假设2合理,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
(6)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增强了
的氧化性。某同学设计原电池实验证明该实验结果。
①补全乙实验的现象___________。
编号 | 甲 | 乙 |
实验 | ||
现象 | 电流计指针发生微小偏转 |
|
②已知E为电池电动势[电池电动势即电池的理论电压,是两个电极电位之差,],
为电池反应的自由能变,则甲电池与乙电池相比较,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填“>”或“<”)。
14、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L,质量为61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mol,其中CO2为_______mol,CO占总体积的_______,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
(2)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中,所含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质量之比为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4gH2、11.2LO2、1molH2O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
15、已知A、D、Y、Z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主族元素D最高正价数等于A的最低负价数,且D、Y、Z在同一周期,Y原子基态时未成对电子数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多。Z的单质为紫红色固体,常用作导线。
(1)基态Y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Y在__区。
(2)A与D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
(3)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_Mg(OH)2(填:“>”或“<”)。
(4)元素Z第二电离能比第一电离能大很多的主要原因是__。
16、研究NOx、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已知:
①CO(g)+O2(g)=CO2(g) ΔH=−283.0kJ·mol−1
②S(s)+O2(g)=SO2(g) ΔH=−296.0kJ·mol−1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损耗的主要气体。已知:
CO(g)+NO2(g)=NO(g)+CO2(g) ΔH=−akJ·mol−1(a>0)
2CO(g)+2NO(g)=N2(g)+2CO2(g) ΔH=−bkJ·mol−1(b>0)
若用标准状况下3.36LCO还原NO2至N2(CO完全反应)的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用含有a和b的代数式表示)。
(3)用CH4催化还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1=−574kJ·mol−1①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2=?②
若1mo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kJ,则ΔH2=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