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人员将PCR扩增得到的毒物诱导型启动子S(箭头表示转录方向)插入图中载体P区,构建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获得能够检测水中毒物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CR扩增启动子S时,图中引物I、Ⅱ分别加入BamHI、XhoI识别序列
B.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以便于转入构建好的表达载体
C.使用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筛选转入载体的菌株
D.可通过转基因大肠杆菌的荧光情况判断水中是否含毒物
2、棉铃虫是棉田常见的害虫,喷洒高效农药可以迅速杀死棉铃虫,但同时也会杀死棉铃虫的天敌。于是研究者采用放养其天敌——赤眼蜂的方法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喷洒农药和放养赤眼蜂控制棉铃虫分别属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B.农药可以杀死棉铃虫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C.利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杀死棉铃虫可能会造成棉铃虫的再次爆发
D.放养赤眼蜂可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组成麦芽糖、蔗糖、纤维素、淀粉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C.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所以糖类不会用来组成细胞的结构
D.在糖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脂肪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4、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他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下图表示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DNA(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注:母系遗传通常指细胞质遗传,父系遗传通常指伴Y染色体遗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tDNA可通过母系遗传用于追踪人类起源
B.Y染色体可通过父系遗传用于追踪人类起源
C.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就越强
D.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的亲缘关系比现代人与黑猩猩更近
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所有的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所有的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
②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在拟核区域
④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真核生物指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都属于原核生物
⑥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
⑦蘑菇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⑧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DNA、核糖体和线粒体
A.5项
B.4项
C.3项
D.2项
6、如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瓶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有氧呼吸引起的
B.D瓶静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为了消耗锥形瓶中的氧气以保证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B、D两瓶反应相同的时间,B瓶中的温度比D瓶的温度应高一些
D.如果把装置甲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C中石灰水变浑浊程度一定不同
7、下列关于生物膜说法正确的是( )
A.溶于脂质的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只由脂质组成
B.分离细胞器用差速离心法,在较高的离心速率下可将较大的颗粒分离出来
C.从大肠杆菌细胞中提取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
D.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电镜照片就是物理模型
8、某些细胞的分泌物(如某些酶)没有立即分泌到胞外,而是储存在分泌细胞内,当细胞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分泌泡才与细胞膜融合并将内含物释放出去,这种现象称为调节型胞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型胞吐过程需要膜上转运蛋白的参与
B.人体进食后分泌消化酶的过程属于调节型胞吐
C.分泌物的胞吐过程不需要线粒体等结构提供能量
D.线粒体膜的成分更新与调节型胞吐有关
9、核糖体蛋白(r-蛋白)与rRNA分子有较强亲和力,二者组装形成核糖体。当细胞中的r蛋白过多时,蛋白可结合到自身mRNA分子上,阻止核糖体与mRNA结合从而对蛋白质的翻译产生抑制。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内r蛋白的合成及其核糖体装配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rRNA分子足够时,r蛋白通常不会结合自身mRNA分子
B.rRNA上的反密码子能与mRNA结合,从而开始翻译过程
C.r-蛋白的合成需要以rRNA为模板
D.若破坏大肠杆菌的核仁,则rRNA不能形成
10、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过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B.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
C.提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D.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11、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研究我国沿海某城市人口的变化,除①和②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B.①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C.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改变③,从而使害虫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D.往往通过研究某国人口的④来预测一段时间后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12、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无特异性;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B.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C.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13、酶和ATP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TP可直接给反应提供能量
B.构成酶的成分也可能参与ATP的构成
C.生成ATP的细胞都能合成酶
D.酶的合成需要ATP,ATP的合成也需要酶
14、进行“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时,低温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酶的活性
B.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抑制DNA的复制
D.降低细胞分裂速度
15、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因在淡水中生长茂盛时使水体呈暗黑色而得名,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叶片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对叶片适当光照或升温可使现象更明显
B.可以叶片为材料观察质壁分离,对叶片进行染色处理可使现象更明显
C.可以叶片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常用纸层析法提取光合色素
D.可以根尖为材料观察有丝分裂,观察前无需解离等操作便能获得单层细胞
16、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以下有关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C.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参与、推动以及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支持
17、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好的办法,有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减缓并最终阻断疾病流行。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为主动免疫,首次注射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
B.接种疫苗是一种预防措施,在高风险时期呼吸道传染病仍要贯彻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C.灭活的病毒制成的疫苗仍保留病毒的抗原性,但失去增殖能力
D.再次接种疫苗后,机体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可不断分裂而增强免疫效果
18、坏死性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坏死性凋亡与细胞凋亡的联系与差异如表所示。已知细胞内容物外泄会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一方面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严重的机体损伤。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细胞死亡方式 | 形态特征 | 发生原因 |
细胞凋亡 | 细胞膜完整,内容物不外泄 | 细胞自然更新,病原体感染 |
坏死性凋亡 | 细胞膜破坏,内容物外泄 | 病理性刺激,病原体感染 |
A.坏死性凋亡对生物体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
B.病毒感染可能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也可能导致坏死性凋亡的发生
C.坏死性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至关重要
D.坏死性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19、人体内环境稳态能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疾病发生
B.长跑比赛时,人体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0、下列关于酶的作用特点及本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B.酶只有释放到细胞外才能起作用
C.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D.酶能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
21、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食性、栖息条件相似的种群为同一个功能组。某海洋牧场区有21个功能组,构成了五个营养级,其中P是浮游植物,D是碎屑(包括水中所有无生命的有机物),R是呼吸消耗量。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关系如图所示[单位:/(k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Ⅱ的总干重一般小于Ⅲ的总干重
B.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在D与Ⅱ之间循环流动
C.该生态系统某时刻的能量金字塔可能倒置
D.该生态系统的存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22、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必要条件,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可以发生葡萄糖氧化分解并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B.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C.血浆的PH是由血浆中的氢离子维持的,与其他物质无关
D.海鲜过敏可使血管通透性变大,血浆蛋白渗出造成组织水肿
23、下列是几个同位素标记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
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14C2H5OH
D.利用15N标记某丙氨酸,游离的核糖体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都出现放射性
24、辐射处理纯合红花种子,从中筛选出如下图的甲植株,甲植株产生的各种配子活性相同、无致死,且基因均能正常表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获得甲植株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甲植株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RXR、XR、RY、Y
C.F₁中只有表型为红花雄性的植株染色体形态正常
D.F₁中白花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rXX、rXY
25、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构成膜结构的物质,a~d表示跨膜运输的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与细胞膜行使功能复杂程度密切相关的物质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2)图中表示细胞膜外侧的是图上方的那一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测人体细胞吸收的氧气是通过图中的方式______(填字母)对应途径进入细胞的。
(4)若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该细胞,运输速率变化最大的方式是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6、根据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填写下表。
项目 | 精子的形成过程 |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
发生场所 | _____ | 卵巢 |
原始生殖细胞 | 精原细胞 | _____ |
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细胞 | _____ | 初级卵母细胞 |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子细胞名称和个数 | 2个次级精母细胞 | _____ |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子细胞名称和个数 | _____ | _____ |
细胞质分裂是否均等 | _____ | _____ |
27、某昆虫的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裂翅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存在某种配子致死现象。为研究其遗传机制,选取红眼裂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数目见下表。
| 红眼裂翅 | 红眼正常翅 | 白眼裂翅 | 白眼正常翅 |
雌性个体(只) | 179 | 0 | 60 | 0 |
雄性个体(只) | 31 | 29 | 32 | 31 |
回答下列问题:
(1)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亲本红眼裂翅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2)F1红眼裂翅雌性个体有_________种基因型。亲代产生的_______基因型配子致死。
(3)让F1中所有红眼裂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其子代中纯合红眼裂翅雌性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子代昆虫个体的体细胞内基因b的数目最多时有______个。
28、某种鸟(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中ZZ为雄性,ZW为雌性)的羽毛有红色和灰色两种且红色对灰色为显性,羽毛颜色由B、b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但不清楚这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该种鸟羽毛颜色的基因遵循孟德尔_________(填“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2)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这对等位基因构成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这对等位基因构成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Z和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这对等位基因构成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3)现有纯合红色雌雄个体若干只,灰色雌雄个体若干只,请设计杂交实验来探究B、b这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情况。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1)安第斯山区所有的长筒花植株的总和称为_____。长舌蝠和长筒花的相互适应,是长期_____的结果。
(2)调查安第斯山区该种长筒花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法,调查长舌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法。
(3)安第斯山区植物群落的生存受气候、湿润的程度和土壤等条件决定而使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且随着海拔升高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下图是研究者通过对该山区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海拔的不同植被类型中物种的分布状况所画的模式图;分析可知海拔_____处物种多样性最高。
(4)研究发现,该山区的长筒花种群中有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AA、Aa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分析第36个月时,基因a在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
30、如图为真核生物DNA的结构(图甲)及发生的生理过程(图乙),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为DNA的结构示意图,其基本骨架由________和_______(填序号)交替排列构成,⑥的名称是_____。
(2)图乙为___________过程,此过程遵循__________原则,发生的场所主要是____________。
(3)从图乙可看出,该过程是从_________(填“单个”或“多个”)起点开始复制的,从而提高复制速率;图中所示过程需要消耗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
31、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 A和a,B和b)控制。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 A__Bb | A__bb | A__BB或aa_ _ |
花的颜色 | 粉色 | 红色 | 白色 |
(1)现有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做亲本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一代花色全是红色,则亲代白花的基因型 。
(2)为探究两对基因( A和a,B和b)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
实验步骤:
第一步:对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花色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表示为下图第一种类型(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②如果子代植株花色出现其他分离比,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你在答题卡的图示方框中补充其它两种类型。
(3)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是 (用分数表示),粉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杂合子占 %。
32、下图表示某林科院对某废弃农田最近30年来出现的几种植物的数量进行调查统计后,得到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上述几种植物的密度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其中罗汉松和苏铁之间存在___ 关系。
(2)在2010年到2020年这段时间内,该废弃农田中罗汉松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在2020年左右,其种群数量逐渐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3)到2020年,该废弃农田中的植物有高大的乔木、灌木、半灌木以及低矮的草本植物,这说明生物群落存在明显的____,该结构的形成通常与植物对___ 的利用有关。
(4)该废弃农田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____,该林科院对这几种植物进行调查后绘制的数量统计图属于模型构建中的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