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由此可知,通判的设置( )
A.增加了国家收入
B.增强了军事实力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提升了行政效率
2、战国时期在郡县之外仍设有封君,封君拥有大小不同封邑,有征收赋税及其它特权。但在其封邑之内,必须接受国君命令,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到封邑,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分封制度重新恢复
B.国君封君权力相互制约
C.中央集权趋势明显加强
D.地方监察制度逐步确立
3、明清两朝时期,中国的读书人若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不下五十万,如果把童生也算在内的话,则以百万计;他们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外,多数人成为在各地基层生活的知识分子。这说明科举制( )
A.阻碍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B.未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C.有利于文化在民间的传播
D.束缚了广大士人的思想
4、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 “雁塔题名”(如图)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上述现象的出现源于(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先秦诸子在著述中多次提道:天道为圆,地道为方,法天象地。把这些思想应用于钱币制度,就是:外为圆肉(即钱体),所以像天;内为方孔(即钱的穿孔),所以像地。于一钱之中,法备天地,天覆地载,万宇一统。材料可用来说明( )
A.先秦冶炼技术日益成熟
B.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C.传统文化影响货币形制
D.货币形制走向规范化
6、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取得明显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②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唐中期时,赋税出现了“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
C.租庸调制难以维系
D.丁税沉重激化了矛盾
8、1831年,辉格党在下院公布了改革方案,提出取消一批衰败选区的资格,把议席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城镇,主要是工业城镇。实现财产资格制……城镇统一标准,实行10镑房产持有者选举权。这一方案( )
A.完善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B.获得了英国各阶级的普遍欢迎
C.缓和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
D.有助于政体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9、罗马共和国时期,候选人成为执政官需要得到公民大会的选票,执政官拥有民事权力和军事权力。执政官在组织对外作战时,需要获得元老院的物资支持,同时,公民有权批准或拒绝执政官提出的媾和条件和媾和条约。由此可知,罗马共和国( )
A.公民决定国家政治
B.政府机构分工明确
C.具有一定民主因素
D.实行了民主集中制
10、1820年,美国华盛顿城市宪章规定:华盛顿城的居民应该继续成为一个法人和政治实体。可以拥有以法人的名义参与提起诉讼和被诉讼、控告或被控告等自然人的权力。1831年普罗维登城市宪章中,明确了“普罗维登的居民应该继续成为一个法人和政治实体”。美国这类城市宪章的出台( )
A.平衡了联邦与州的关系
B.推动了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
C.意图是扩大城市的规模
D.奠定了城市自治的法律基础
11、1990年2月,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白皮书》。该书提出了五大共同价值观为: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些价值观充满( )
A.道家哲学理念
B.儒家伦理精神
C.近代人文主义
D.近代启蒙思想
12、钱穆在《中国经济史》中写道:“两税制乃用钱纳税,实乃妨农而利商。史载:‘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纳税人以所供非所业,必将增价以买所无,减价以售所有,使豪家大商得益,而农民日困。当时如无钱币,则可代实物。但物与钱的比例并不固定,时有涨落。”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
A.使农民面临双重剥削
B.增加了政府财赋收入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13、下表所示为拓跋推寅至拓跋珪时鲜卑民族大事记(部分)。由此可知,这一时期鲜卑民族的发展( )
时期 | 大事 |
拓跋推寅 | 从大兴安岭、嫩江地区南迁到大泽 |
拓跋诘汾 | 在匈奴故地游牧 |
拓跋力微 | 迁居定襄之盛乐(位于今山西) |
拓跋珪 | 建立北魏,挥师南进,消灭了夏、北燕、北凉儿个政权 |
A.推动了黄河流域的重新统一
B.极大缓和了胡汉民族的矛盾
C.导致了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
D.推动了农耕文明的不断拓展
14、元朝行中书省最初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来行省权力逐渐强化,可以制定包括核定行省官制及轮区、授权行省总领管内政务、并行枢密院于行省等规定。这反映出元代行省( )
A.是专门治理汉地的机构
B.逐渐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
C.已具备地方割据的实力
D.与中书省形成了制衡关系
15、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
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16、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中指出,五四运动时期的工人罢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基于政治和爱国的大罢工,工人的目的不是要求加薪或改善他们的待遇,而是向中国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议。这反映了当时( )
A.无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
17、下图是唐朝的青釉凤首龙柄壶,该壶的制造既吸取了波斯萨珊王朝(226—642年)金银造型的特点,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龙凤装饰艺术。它体现了唐代( )
A.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
B.陶瓷技术因佛教而广泛传播
C.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D.民族交融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18、1950年6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国营商业机构应在乡村建立据点,“以免一有风吹草动,货币便从乡村卷回城市”。于是,国营商业机构在各地纷纷设立农副土特产公司,恢复购销路线;中央还组织私商下乡收购土产。上述举措( )
A.推动了人民币成为国家法定货币
B.发挥了乡村市场的主导作用
C.结束了全国物价连续暴涨的局面
D.促进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19、1937年7月8日,蒋介石致电驻守华北的第29军军长宋哲元“固守宛平城,并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同时陆续调第26军、第13军、第53军等部增援。这反映出蒋介石( )
A.做好了对日持久防御的准备
B.对日本扩大侵略有一定戒备
C.对西方各国的调停抱有期待
D.改变了对共产党的敌视态度
20、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西周实行分封制,外围则主要通过封授王族子弟实行控制。与商相比,西周( )
A.国家治理由松散走向强化
B.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C.社会发展由部落进入国家
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1、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日战争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领导民众组织抗日义勇军,自动的武装起来,实行游击运动,直接对日作战,吸引白军士兵,自动对日作战,共同组织指挥这一行动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以脱离和推翻国民党军阀的统治”。这一宣言的提出( )
A.反映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交织
B.适应了当时中国全面抗战的需要
C.表明中共改变了工农武装割据政策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2、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霞锦、桂管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人,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
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
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
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
D.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23、如图为1928年日军侵占济南后在南门城上的合影以及日军从济南收缴的枪械留影。它们可用于研究( )
A.日本局部侵华的突发性
B.列强对北洋军阀的操弄
C.国民政府北伐的局限性
D.奉系张作霖已退守东北
24、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到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
A.社会变化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技术进步
25、全会以邓小平的《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讲话为指导,决定停止使用“以_______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战略决策。
26、随后,________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________复辟
27、由于没有________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________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________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28、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过程:1947年夏,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________》。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2)影响:使亿万农民在________上、________上获得了解放。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29、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道的思想,________。
(2)武则天时期: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________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________。
30、拜占庭帝国:又名____。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31、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2、《_____》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典______文学的基础。
33、官僚资本膨胀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________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民族工商业受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越来越严重
3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家之口( )
35、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汉代选官用官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依据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问题的看法。
36、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个事件过程又称作什么?
(2)“海上马车夫”是指哪个国家?“日不落帝国”又指哪个国家?什么事件标志世界市场拓展?
(3)说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7、形成雅尔塔体系的国际会议有哪些?这个体系的主要内容?评价?
38、试写出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独立的主要历程。(按时间先后,不得有遗漏)
3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是法国人让·艾飞在1958年的作品,标题是《北大西洋联盟的相互依赖》。画面上一条身上遍布$花纹的黑色巨鲨(象征美国)张开大口,正吞噬一条戴着白色小帽的小鱼(象征西欧国家),而这条小鱼也在同样张开嘴吞噬另一条更小的鱼。
材料二这是一幅反映北约主要国家之间关系的漫画。漫画上的山姆大叔口叼雪茄,一手掐住法国的脖子,另一手搭在西德的肩上,身上呈一个大大的“T”字形。西德在美国的“照顾”下,双腿交叉成“O”字状,而可怜的法国则吓得一屁股跌坐在地,双手支地,成“N”字形。中间是被美国压在胳膊下的英国,一副不甘心的样子,身子如一个“A”字形。“NATO”恰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英文缩写。
(1)由漫画判断西欧国家与美国的关系。
(2)请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