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8年4月下旬,蒋介石下令在交战区、沦陷区省份创建国民抗敌自卫团,协助国民党军队直接参与作战。1938年7月,国民政府又在《抗战建国纲领》中要求“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指导援助各地武装人民……捍御外侮之效能”。这表明当时的国民党政权( )
A.抛弃了消极的片面抗战政策
B.努力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积极动员民众参与全民族抗战
D.致力于与中国共产党争夺群众
2、《北史·西域传》载:“(高昌)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1972年吐鲁番出土开元四年(716年)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片,说明了( )
A.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
B.民族交融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族际流动与文化整合加强
D.西城少数民族受到中原文化影响
3、拂森(拜占庭帝国)王曾多次遣使到长安,献赤玻璃、绿金精、狮子、羚羊等物,唐朝则赐以绫绮等。日本遣唐使、僧侣、学者、工匠等从唐朝带回大量书籍、文物、典章制度,推动了其社会变革。由此可知,当时( )
A.长安成为国际贸易都会
B.中外经济文化联系频繁
C.中外交通发达海路为主
D.丝绸成为外贸主要商品
4、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率领着仅有168人的小分队,手持枪炮和铁剑俘虏印加皇帝,并在次年率领军队征服了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灭亡了印加帝国。继用于战争的欧洲军马之后,来自旧大陆的驴、牛、猪、咖啡等动植物也相继登陆美洲。从材料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美洲社会物质生活日渐丰富
B.殖民者大肆掠夺美洲的物种
C.美洲开始融入现代文明世界
D.美洲主导当时世界物种交流
5、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律体系是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分为公法和私法两部分;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注重程序“诉讼中心主义”。这两大法律体系都( )
A.以习惯法为基础
B.突出司法独立和法官作用
C.注重成文法作用
D.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6、20世纪以后,随着美国政府职能的增加,总统的行政权日益崛起。但当美国总统的纲领和优先项目与文官自身和所在机构的利益发生矛盾时,文官集团常以阳奉阴违或怠工等方式与总统对抗,他们常常得到国会委员会和利益集团的支持。由此可见,文官集团( )
A.反映了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失控
B.成为制约总统行政权的重要力量
C.是垄断组织影响政府意志的工具
D.折射出总统和国会之间权限不明
7、1922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发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经过中共的努力,大会通过了共同宣言,指出“国际帝国主义和本国军阀也是我们的敌人”,提出“工人阶级要联合全国的农民以至于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这次大会( )
A.取得了理论创新的初步成果
B.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雏形
C.扩大了新民主主义的影响力
D.改变了全国工人运动的方向
8、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了一些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城市,《史记》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人肩摩,举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同时,魏国的大梁、赵国的晋阳、楚国的郢等都成力远迁的大都市。这主要是因为( )
A.社会生产力发展
B.国强民富政权稳定
C.各国变法的成功
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9、如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这反映了( )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利于安排农事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
魏晋南北朝 | 翻车 |
|
《齐民要术》 |
| |
隋唐 | 筒车曲辕犁 |
|
宋元 | 踏犁 |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不足 |
《农桑辑要》 | 元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 |
《十二气历》 |
| |
明清 | 《农政全书》 |
|
A.历代政府重农抑商
B.精耕细作不断发展
C.自然经济日臻成熟
D.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10、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重要官员的任免由议会多数党掌握,盛行任用私人。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
A.营私舞弊的政治乱象
B.分裂割据势力的出现
C.“天赋人权”思想的出现
D.国王的个人喜好受限
11、《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讲述了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以下典籍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诗经》 ②《史记》 ③《齐民要术》 ④《天工开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12、明末徐光启修订的《崇祯历书》既采用了计算精确的西方天文物理学知识,又保留了中国古代历法《大统历》的优点,因而被称为“熔西人精算,入大统之型模;正朔闰月,从中不从西,完气整度,从西不从中”。由此可知,徐光启( )
A.推崇中体西用思想
B.践行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C.主张利用西学救国
D.推动国人“开眼看世界”
13、1954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炮击金门,蒋介石当即发炮还击,第一次台海危机拉开序幕。12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与台湾代表叶公超正式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秋,毛泽东对一些工厂的领导讲:“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哪一天赶上美国,我们才吐了一口气。现在我们不像样子嘛,要受人欺负”。据此可知,新中国初期( )
A.美国霸权主义威胁下陷入外交孤立
B.朝鲜战争阻碍了国家统一进程
C.国际紧张局势影响一五计划的制定
D.冷战格局影响国家工业化战略
14、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文件体现出的主要观念是( )
A.财产自由
B.王权有限
C.主权在民
D.权力制衡
15、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王莽篡汉时期绿林赤眉起义,为东汉开国奠定了基础;黄巾军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覆灭,这此史实印证了( )
A.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C.古代中国西北民风彪悍
D.秦汉时期国家尚未统一
16、武昌起义之后,士绅、商会在各革命政权中都占有不少重要职位。湖北广济的农民成立了农林党。妇女们也成立了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等党团组织。这表明,辛亥革命( )
A.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B.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
C.颠覆了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
D.推动了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17、如图是1990年劳动部发布《职业介绍暂行规定》第七条中的相关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B.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C.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趋成熟
D.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18、茶叶种植至宋代已遍及南方97个州郡,北宋中叶,产茶在五、六千万斤左右,南宋增至一亿斤上下。以每斤均价30文计,产值达200万~300万贯铜钱,折合米约200万~300万石,相当于北宋漕粮总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据此可知宋代(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C.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19、古代地中海商业贸易圈的交汇点在西西里岛,希腊人、腓尼基人、罗马人接受和崇拜原住民的神祇,并与本民族神灵结合起来;原住民也受到希腊文化、布匿文化、罗马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这说明古代西西里岛地区( )
A.多元文化和谐互动共生
B.商业交流推动文化创新
C.因文化融汇而繁荣发展
D.人文精神影响宗教神话
20、《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发展状况“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可用于研究( )
A.北方民族内迁后的影响
B.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原因
C.南宋时和平繁荣的景象
D.南朝南方经济发展成就
21、“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论述的是( )
A.儒学的独尊
B.戏曲的成熟
C.印刷的普及
D.专职画家开始出现
22、汉惠帝(高祖之子)见相国曹参整天请人喝酒聊天,根本不用心治理国家,怪之;曹参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这就是历史上的萧规曹随,这一治国理念出现的原因是( )
A.汉初经济凋敝
B.文景二帝实施与民休息的政策
C.儒学成为正统
D.道家无为而治不适应形势发展
23、孙中山指出:“今天这个盛会是中华民国的新纪元,大会的任务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的问题,第二件是改造国家的问题。希望各位代表要把自己的能力和各地方的能力都贡献到党内来,合成一个大力量,用这个大力量去改造国家”。这说明孙中山( )
A.对建立中华民国充满信心
B.决定用苏俄革命道路改造国家
C.致力于各地方的经济建设
D.认识到革命力量联合的重要性
24、下表为元明两代部分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及其情节梗概。这反映了( )
角色 | 情节梗概 | 剧作 |
萧淑兰 | 萧淑兰求爱张世英,张世英拒绝并云:“女人家不尊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 | [元]贾仲明《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
卓文君 |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爱,受阻挠后私奔文君为相如驾车,并有台词“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 | [元末明初]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 |
李云英 | 李云英的丈夫从军后不知所踪,亲友规劝再嫁时以“烈女不更二夫”为理由拒绝。 | [明]李唐宾《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
A.经济发展下市民文化的繁荣
B.社会环境宽松催生批判意识
C.戏剧作品蕴含社会教化功能
D.政府极力维护理学的正统性
25、(1)隋唐时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两种基本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26、古代中国教育____与____是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27、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_______、_______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28、一战结束:1915-1916年,________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作战
29、1970年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3年,________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成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30、同时,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_______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31、酝酿——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1)背景:在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以______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妥协退让,压制______运动,放弃对革命的______,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2)初创:毛泽东针对陈独秀______错误,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阐明_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_______的极端重要性。
32、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 |||||
产生条件 | 生产力的进步 | ||||
农牧业的产生 | 表现 | 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________、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________和南瓜等。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 |||
影响 | 生产方式: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 ||||
社会分工: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促进了________和贸易;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 |||||
生活方式:走向定居生活,发展出早期城市。 | |||||
社会分工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 |||||
产生的标志 |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 国家的形成 | 文字的产生 | ||
33、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1)科技
造纸术 | 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火药 | 推动了欧洲____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 |
指南针 | 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____的到来 |
印刷术 |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____,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
(2)思想:孔子的思想以及____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3)其他: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____和建筑成为风尚。
34、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35、联系现实讨论,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有什么深远意义?
36、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出帝制,走向共和”的旗帜,请指出这一时期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具体内容。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对哪一场革命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2)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长征途中的哪一次会议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人民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之路。请指出20世纪90年代党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上所做出的重大决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是在哪一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的?
(4)“长征永远在路上。”综上所述,如何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谈谈你的认识。
37、写一份呼吁保护地球环境的倡议书或做一份反映环境问题的海报,以宣扬环境保护意识。
38、孔子
(1)用一句话概括孔子的地位?
(2)孔子思想出现的背景和核心问题是什么?
(3)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从核心观念、政治、教育和典籍整理等思考)
39、(题文)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