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固原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下列是西周相关制度的规定,其目的是(     

    身份

    列鼎制度

    乐舞规模

    天子

    九鼎

    64人

    诸侯

    七鼎

    48人

    卿大夫

    五鼎

    32人

    三鼎(或一鼎)

    16人

    A.提高乐舞水平

    B.维护等级秩序

    C.解决分裂隐患

    D.巩固专制统治

  • 2、以下是谷牧(曾任我国国务院副总理)的口述材料。“1978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让我带领代表团,出访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比利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材料可以印证(       

    A.中共内部战略导向一致

    B.国家发展巨大转向显现

    C.文革左倾思想彻底消除

    D.改革开放序幕正式拉开

  • 3、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这样评价秦代的一项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分封制的推行

    B.郡县制的形成

    C.秦朝面临危机

    D.科举制的兴起

  • 4、自先秦到明清,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离不开乡贤阶层。他们是乡绅中的良绅,常常也是宗族长,既能维持乡村社会的礼仪和秩序,也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由此可见,古代乡贤阶层(     

    A.取代了地方行政官员

    B.有利于强化基层治理

    C.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D.完善了地方监察机制

  • 5、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 6、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 7、牌符象征着权力,下图为元代拾二号夜巡铜牌,俗称六体夜巡牌。牌上正反面书写汉文、乌金体藏文、蒙古文、八思巴文、波斯文、梵文,其中正面居中的“元”字最大。该铜牌(       

    六体文夜巡牌正面     背面

    A.应为成吉思汗元年纪念铸造

    B.印证元朝权力通达各个行省

    C.折射出中国民族大交融盛景

    D.是元朝已经统一中国的证据

  • 8、据学者统计,到明朝后期,苏州府有40%~50%的人住在苏州城里,有30%~40%的人住在苏州城附近,住在乡下的人只有10%~20%,当时的苏州府已经高度城市化。对此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B.城市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城市化潮流在当时已席卷全国

    D.苏州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9、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往往是国家外交政策调整和变化的表现。下列讲话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杜鲁门:“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②尼克松:“我们必须避免采取那些会使亚洲国家依赖我们,以至把我们拖入类似越南战争这种冲突中去的政策。”

    ③肯尼迪:“我们都居住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上,我们都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我们都珍惜自己后代的未来,而且我们自己都终有一死。”

    ④克林顿:“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现在这样拥有塑造一个更加和平,更加安全,更加自由的世界的机遇和责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 10、钱穆曾指出,“元代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外族用此制度来统治中国,是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其描述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猛安谋克制

    D.南北面官制

  • 1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A.①——大汶口文化

    B.②——元谋人遗址

    C.③——河姆渡文化

    D.④——北京人遗址

  • 12、1905年,湖北当局在黄陂县募兵,96人中有12个廪生、24个秀才。同时有大量的旧文人转向新式教育,成为新学堂与学务机构的教职员。清末贡生陈蝶仙开办了许多公司,生产牙粉、酒、汽水及玻璃。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废除(     

    A.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B.提高了士人群体的政治地位

    C.反映了新式教育体制的确立

    D.促进了国家政治认同的形成

  • 13、公元780年,“炎(宰相杨炎)建议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役悉省”。杨炎这一建议(       

    A.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阶级矛盾激化

    B.消除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

    C.旨在确保财政收入,维护国家统治

    D.促进了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

  • 14、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

    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分割相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分割相权影响了政府的治理效果

  • 15、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制约地方长官

    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牵制中书门下

  • 16、在宋朝,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先用4块铜版印刷基本的文本和面额,再用蓝色和红色双色版印刷特制的装饰设计:带有金鸡图案的敕字以蓝色印刷;红色版印刷合欢万岁藤图案;龙龟负书图案用黑色墨水印刷。纸币印刷过程中的精心设计从本质上反映了(     

    A.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B.纸币防伪功能较强

    C.金融秩序整体良好

    D.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 17、如图为1965年创作的宣传画:《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该作品反映出(     

    A.农村移风易俗呈现新的气象

    B.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

    C.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一五计划”的新成就

  • 18、“这场战役,它更重大的意义,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正如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续范亭所指出的:该战役的特别意义,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毛泽东在贺电中提到:“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根据材料所述,这场战役是(       

    A.台儿庄大捷

    B.平津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淞沪会战

  • 19、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骨耜、木杵和石磨盘、叉、钩、骨哨、骨箭头、弹丸等工具,也发现成堆的稻谷、稻叶及大量的菱角、酸枣等遗迹。这说明河姆渡文化(     

    A.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B.尚未出现经济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C.率先迈入文明时代

    D.渔猎和采集仍是当时重要经济活动

  • 20、1937年意大利罗马有近万人为一位科学家举行国葬,全世界的无线电站停止工作2分钟,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哀。这位科学家是(     

    A.卡尔本茨

    B.莫尔斯

    C.贝尔

    D.马可尼

  • 21、《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     

    A.政府进一步促进民族交融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修筑驿道以加强地方管辖

    D.边疆与内地的管理趋向一体

  • 22、汉代音乐理论将“五声”(宫、商、角、徵、羽)的音声特征和“五政”(君、臣、民、事、物)相联系。郑玄认为“宫属土,土居中央,总四方,君之象也……商属金,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角属木,以其清浊中,民之象也”。《礼记·乐记》中记载“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这些说法(     

    A.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

    B.顺应了尊崇儒术的现实政治需要

    C.体现了音乐的伦理教化功能

    D.借助天人感应思想重建礼乐制度

  • 23、下图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某种农作物的推广过程。

    据此可知,该农作物是(     

    A.甘蔗

    B.水稻

    C.棉花

    D.玉米

  • 24、宋代按有无田产的原则,将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拥有田产(     

     

    史实

    结论

    A

    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户令充役

    宋代九等户制下所有人均需承担徭役

    B

    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客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

    C

    佃农要“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依契约分。”

    租佃关系发展,货币信贷出现

    D

    望吴侬之野,茅屋炊烟,无穷之极

    客户侵占主户田宅为己有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局部战争

    表现

    (1)1931年,日本制________,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2)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________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________爆发的标志

    意义

    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________

  • 26、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 27、建筑:________工匠李春设计建造________,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 28、改旗易帜

    (1)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________”。

    (2)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出北京。

    (3)日本见张作霖不能满足他们的侵略要求,在________将他炸死。

    (4)1928年,张作霖之子张学良通电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 29、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________,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________,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 30、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 31、

    男女地

    位变化

    (1)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2)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_________地位。

    贫富分

    化出现

    (1)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 。

    (2)氏族部落的首领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己有,变成________

    (3)氏族内部出现了__________

    阶级差

    别出现

    (1)部落交战中的_________地位日益上升,个人权力不断加强。

    (2)战俘变成奴隶,出现自由民和________的差别。

    国家

    产生

    (1)随着__________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_________产生了。

    (2)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________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32、兴起:________

  • 33、历史活动

    (1)北大西洋高纬度航路

    ①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__________

    ②16世纪,法国人__________到达拉布拉多半岛;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③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__________通向亚洲的航路。

    ④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__________到北冰洋的航线。

    (2)南半球的新航路

    ①1578年,英国人__________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

    ②1642—1643年,荷兰人__________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 34、(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为核心。

    (2)英国国王是_________,平常仅扮演仪式性角色。

    (3)内阁名义上对__________负责,实际上是对___________负责。

    (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_________,是国家政治生活的___________和领导者。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古代世界主要国家商业发展的表现是怎样的?

  • 36、工厂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 37、请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说一说邓小平的这两篇讲话为什么会被称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

  • 38、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时?请列举一家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企业。

    (2)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领导了哪些重大的救亡运动。

    (3)民国初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4)简要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结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 39、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然而甲午一战表明,两国的“富国强兵”结局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著《论李鸿章》

    材料二  (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俩,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1)分析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变革”举措?

    (2)材料二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认识?

    (3)试结合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简要评析中日两国“富国强兵”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