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世界范围内发生“美元荒”。有些国家不惜拿出国库里的黄金来换取美元以购买急需的美国产品,使美国的黄金储备大幅度增加;没有黄金的国家被迫出售本国的企业、资源,美国公司则趁机压价收购。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A.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制度化
B.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旨在保障贸易自由的机制
D.强化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
2、下图是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帝国的王室艺术作品《贝希斯敦铭文》的浮雕示意图,浮雕描述了大流士一世的平叛功绩。该作品( )
A.说明国王对被征服者的残暴
B.是破解古代象形文字的依据
C.体现了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D.为研究其王权理念提供史料
3、如图为英国画家迈克尔·卡明斯创作于1962的漫画《比骆驼穿针还难》,画中的骆驼脸者为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拿剪刀者为美国总统肯尼迪,针眼上方脸者为法国总统戴高乐,针眼下方脸者为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作者意在表明( )
A.欧共体难以阻止英国欧洲领先地位
B.美国成为欧洲发展的主要障碍
C.欧洲国家普遍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
D.法德试图通过欧共体对抗美国
4、如表所示为1947-1979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七轮多边贸易谈判国家及主要议题。这可用来说明关贸总协定( )
届次 | 谈判时间 | 参加国家/个 | 主要议题 |
1 | 1947.4-1947.10 | 23 | 关税减让 |
2 | 1949.4-1949.10 | 33 | 关税减让 |
3 | 1950.9-1951.4 | 39 | 关税减让 |
4 | 1956.1-1956.5 | 28 | 关税减让 |
5 | 1960.9-1962.7 | 45 | 关税减让 |
6 | 1964.5-1967.6 | 54 | 关税减让、反倾销 |
7 | 1973.9-1979.4 | 102 | 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 |
A.消除了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D.致力于实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5、英国《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如下: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材料表明英国
A.国王的实际统治权得到约束
B.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得以确立
D.责任内阁被赋予相当大的权力
6、有学者认为,权力是跟着土地走的,一旦一块土地分封出去,无论它是大是小,权力就从封主那里转移出去,转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特点。在这种制度下
A.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B.西欧陷于长期分裂
C.基督教的权威丧失
D.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7、《新青年》杂志的文章涉及到了众多的社会话题,包括“孔教、欧战、白话文、世界语、注音字母、女子贞操、偶像破坏、家族制度、青年问题、人口问题、劳动问题、工读互助团、易卜生主义、罗素哲学、俄罗斯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宣传与社会主义讨论”等,由此可知( )
A.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共和制度得到巩固
C.传统文化地位被彻底动摇
D.国人迫切探索救亡新路
8、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
A.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B.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9、1947年12月 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提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原则,指出“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这反映了( )
A.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
B.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C.人民解放军在战略上采取了主动
D.人民解放军军事理论的成熟
10、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11、东晋初年为北方移民设置沿用其原籍的郡名、县名的安置点,称侨郡、侨县,并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县令。侨人户籍称“白籍”,不算正式编户,不必承担国家税役。该政策的实施( )
A.引发了西北少数民族内迁
B.实现了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C.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开垦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2、公元前841年,周都镐京的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经济专利政策,怨声载道。大臣召穆公进谏说:“民不堪命矣!”周厉王不听,甚至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从而引发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国人暴动的发生说明商周时期( )
A.国人的民主意识高涨
B.原始民主传统制约君权
C.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D.思想专制保障集权体制
13、如图为1943年延安县运输大队资本构成图,这反映了( )
注:光华商店、盐业公司为边区政府所办
A.边区经济形势良好
B.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
C.新型经营方式引入
D.抗战力量的日益壮大
14、辽朝南北面官制度和金朝“猛安谋克"制度的共同特点是
A.借鉴了汉族先进政治制度
B.带有民族歧视的色彩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灵活性
D.具有浓厚的血缘关系
15、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有曹婆肉饼、宋五嫂鱼羹、王妈妈茶肆、王小姑酒店、丑婆婆药铺等著名店铺。这些店铺虽以妇女闻名,但前台售卖的以男性为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北宋城市的商业功能十分完备
B.北宋男尊女卑的观念已被摒弃
C.北宋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市的发展已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16、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A.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B.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C.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17、秦灭义渠国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攻取东越后在东南之地置会稽、闽中两郡;汉王朝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合称“河西四郡”。秦汉时期的这些举措( )
A.推动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B.使民族交往交流更为深入
C.增强了地方治理自主性
D.保证了边疆地区政局稳定
18、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的领土变更得以调整,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大批城邦国家取得了独立,荷兰与瑞士成为主权国家,新教国家脱离了教皇的霸权。这表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C.推动了宗教改革爆发
D.集体安全体制得到了完善
19、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假如你是某博物馆的讲解员,当你为前来参观秦朝展厅的同学讲解如图展品时,你会从哪个角度来阐述( )
A.促进了人们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B.体现皇帝对军权的控制,可用于研究秦朝的军事管理制度
C.反映了秦朝的丞相制度,可用于研究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D.体现了秦朝时的冶铸业水平,表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
20、由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参加抗战的目的不尽相同,实行的是不同的抗战路线,统一战线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
A.中美合作
B.国共第二次合作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D.工农兵代表
21、下表为某同学搜集的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部分战争的简介。这些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战争 | 时间 | 简介 |
赤壁之战 | 公元208年 | 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以弱胜强,大破南下的曾军,曹操被迫退守北方,天下三足鼎立雏形形成。 |
淝水之战 | 公元383年 | 东晋军队在淝水击败拥有绝对优势的北方前秦(氐)军队,前秦王朝走向分裂,东晋则将战线推至黄河以南。 |
梁武帝北伐 | 公元505年 | 梁武帝组织了南朝规模最大的北伐,先胜而后败,最终与北魏(鲜卑)边界维持在淮河一线。 |
隋灭陈之战 | 公元588年 | 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过长江,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了三吴、岭南等地区。 |
A.统一是历史的发展潮流
B.大一统观念已深入人心
C.民族矛盾加剧社会动荡
D.战争谋略的重要性凸显
22、1917年4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三卷第二号,其中刊登了毛泽东同志以笔名“二十八画生”发表的《体育之研究》,指出“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材料表明( )
A.毛泽东思想处于萌芽时期
B.鸦片输入败坏了国人体质
C.毛泽东主张塑造民族精神
D.《新青年》重视体育报道
23、宋代城市中出现了“卖酸文”的现象,所售文章内容通常由消费者指定,要求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作,并且用词要通俗易懂,能来点幽默调侃则更佳。该现象( )
A.体现了重视文化的风气
B.根源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C.导致社会风气江河日下
D.说明当时文人怀才不遇
24、19世纪中期,当法国主动和英国商量共同占领埃及的时候,英国首相表示:“我们并不想要埃及,就像一个脑子正常的人,并不希望拥有沿途客栈一样。他所要的只不过是这些客栈对他开放,当他来到时,客栈会提供羊排、晚餐和驿马,如此而已。”这是因为英国( )
A.无意扩大在埃及的权益
B.经济扩张方式转变
C.殖民霸权逐步衰落
D.认识到埃及人民的反抗力量
25、《南京条约》签订后,________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26、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________的步伐。刘少奇冤案的平反,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
“文化大革命”中 刘少奇遭到迫害 | 刘少奇的火葬单上写着化名 “刘卫黄”,职业为“无业” |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 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致悼词 |
27、东欧剧变
(1)原因
各国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_______”战略的影响。
(2)含义: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_______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
(3)概况
类型 | 主要表现 |
变化相对平稳 | 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 |
发生流血冲突 | _______ |
续 表
类型 | 主要表现 |
国家实现统一 | 民主德国并入了_______ |
国家陷入解体 | 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_______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 |
28、社会治理
(1)修筑驿道,设立________。(目的:巩固统一;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2)实行________: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行政效率较高。
(3)对于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________进行管理。
(4)对西域:设________等管理军政事务。
(5)对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________,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29、遵义会议
(1)_______年_______月,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_______。
(2)中共中央在____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_______和_______问题。
(3)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_______为政治局常委。
(4)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_______负总责,并成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5)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_______,挽救了_______,挽救了_______。
30、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推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当地____的发展。
31、“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___________。
32、1860年10月,________联军抢劫、焚毁________后,进入________城,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
33、(1)北宋东京和南宋________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恢复________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_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34、歌剧
(1)背景:19世纪,欧洲歌剧取得了辉煌成就。
(2)代表:意大利,威尔第的①_______;法国,②_____的《卡门》。
35、 南宋以后,随着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波义信先生把南宋时杭州的商品集散和流通划分为三个层次(环)的市场圈。一环市场圈由杭州和它的近郊区组成;二环市场圈是杭州的中距离商业运输圈,它直接供应杭州150万人口的日常需要物资,如米谷、薪炭、油脂、鱼肉、生鲜食品、原料、建筑材料、茶、盐等,其范围涉及明州、衢州、镇江、黄池等地;三环市场圈是杭州的远距离商业运输圈,它联络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其实各个城市都能够划分出大小不等的市场圈。市场圈是通过商品的消费和商品的吐纳构筑的。……这些市镇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城市的周边,依次递进,构成了市场网络的联结支点。它们的兴起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分不开的。
——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
材料二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注:华亭即徐阶,明代内阁首辅)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徐光启为明代内阁大学士)
材料三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市镇兴起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述。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形成与完善
(1)科举制是什么时期形成的?
(2)唐朝时期是如何完善科举制的?
(3)科举制度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7、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了那么多产品,可工厂还在不停地生产。这说明当时美国的社会生产存在什么问题
38、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
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问题二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
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
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2)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问题三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议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鉴于英国法律是英豳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
——英国《王位继承法》(1701)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这一法案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