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宜昌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 2、曹魏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该制度是(     

    A.宗法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 3、北魏时期,汉人士族围绕礼制争论不休,孝文帝不得不遣使江南,引入江南典籍解决问题。南齐也每年“特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向北魏展现江南的人物风流。这说明当时(     

    A.国家和平稳定

    B.文化认同强化

    C.南北贸易频繁

    D.民族矛盾消除

  • 4、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监察御史朱克简在《题为停造无益之黄册事》中奏称:“臣等细查科臣移送旧造黄册,系崇祯十五年(1642年),竟预造至二十四年,其间户口多寡,皆预定遥度,原非确数。”由此可知(       

    A.清朝因明朝“预造”而停造黄册

    B.明朝官员为侵吞赋税而虚造黄册

    C.明末赋税征收与实际户口数脱节

    D.明末政治腐败导致户籍制度崩溃

  • 5、儒家礼乐文化的内容本质及传承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具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据此可知,儒家礼乐文化的精髓为(     

    A.秩序、和谐

    B.自由、民主

    C.和平、发展

    D.法治、富强

  • 6、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表明(     

    类别

    制造业

    货物贸易

    商品消费

    外资流入

    外汇储备

    整体经济实力

    世界排名

    第一

    第一

    第一

    第二

    连续多年世界第一

    第二大经济体

    A.“一带一路”倡议辐射作用日渐凸显

    B.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已经完全实现

    C.“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现代化

  • 7、明初,杭州诸郡商贾“不论货物贵贱,一以金银定价”;1436年,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及至1522年,则“钞久不行,钱已大壅,益专用银矣”。这反映出明朝(     

    A.制钱使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B.经济发展推动了白银货币化

    C.赋税制度调整导致货币变革

    D.江南民间金融资本发展迅速

  • 8、北洋水师的致远等舰曾于1890年前往南洋巡视,途径新加坡进行访问时,当地华人商民为之欢欣鼓舞,认为中国海军军威无比。此后,新加坡华人每逢冬季来临便开始热议本年北洋水师是否再来巡视。这一现象说明了(     

    A.洋务运动达到自强目的

    B.清政府注重维护宗藩关系

    C.新加坡华人的身份认同

    D.华人深受荷兰殖民者压迫

  • 9、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与安徽凌家滩文化并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良渚文化的“暨尤”环与红山文化玉猪龙相似,凌家滩出土的玉猪龙兼有红山文化因素,良渚文化玉器汲取了凌家滩的传统并加以创新。这反映了(     

    A.母系氏族普遍使用玉器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原始人群已有区域交流

    D.华夏认同观念已逐渐形成

  • 10、图为陕西临潼郑庄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秦国铁犁铧,整体呈弧形桶状,头部为三角形,较尖锐。这可以佐证秦国(       

    铁犁铧

    A.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B.冶铁技术已经普及

    C.率先完成社会转型

    D.商鞅变法措施彻底

  • 11、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哥伦布于1493年首次把甘蔗带到北美洲,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产业极其成功。后来,甘蔗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脚步,进入菲律宾和太平洋群岛,此后蔗糖进入千家万户这一变化(     

    A.反映出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B.促进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快速发展

    C.是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兴盛的结果

    D.说明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 12、下表为抗日战争时期某根据地的财政来源情况。根据表格,可以推知(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外援(%)

    52.74

    81.86

    74.0

    其他(%)

    47.26

    18.14

    26.0

    A.日军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失败

    B.根据地开展经济建设具有必要性

    C.国民党加大对抗日根据地支持

    D.根据地财政对外援依赖全面扭转

  • 13、唐代大和四年(830年),剑南西川宣抚使崔戎称,“西川税科,旧有苗青如茄子、姜芋之类,每亩或至七八百文,征敛不时,烦扰颇甚。今令并省税名目,一切勒停,尽依诸处为两限,有青苗约立第等,颁给户帖,两税之外余名一切勒停。”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赋税制度改革具有一定配套措施

    B.朝廷财政收入得到了保障

    C.两税法实施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

    D.藩镇割据影响了政府税收

  • 14、《日落紫禁城》:“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里的“几个读书人”中应该包括

    A.谭嗣同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陈独秀

  • 15、清代官方文书记载:雍正年间,江苏某地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官方追回六万亩;广东一向没有土地调查资料, “田亩之欺隐颇多,富户之悭吝更甚”;台湾一般现象则是“种百亩之地,不过报数亩之田”官方之所以会有这些记载,最可能的原因是

    A.鼓励农业生产

    B.关心粮食供应

    C.重视政府税收

    D.促进边地开垦

  • 1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为作者观点提供最主要依据的是辛亥革命(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结束了封建帝制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 17、“一边倒”这(     

    A.中苏意识形态的一致

    B.美苏冷战的影响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国家利益的考虑

  • 18、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番薯、番茄、番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这种命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贸易高度发达

    B.华夷观念不断改变

    C.贸易体系逐步转换

    D.朝贡关系强弱变化

  • 19、1942年,晋察冀边区指示,必须加强政权工作中的党员的统一战线与民主的教育,使之养成善于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习惯和民主主义作风。该指示(     

    A.利于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

    B.表明中共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促进了“三三制”的贯彻实施

    D.推动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 20、永乐年间,明政府在贵州部分地区设置机构,拉开了贵州“改土归流”的序幕。1725年,雍正帝在贵州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了土司制度。其采取的措施应是(     

    A.朝廷派官员到土司府任职辅佐土司

    B.土司任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C.给予当地民众推选土司首领的权力

    D.由中央政府任命流官直接管理

  • 21、尚书一职源于战国,其在汉武帝以前是九卿的属官,职掌皇帝的笔札,地位很低。武帝、成帝时扩充尚书人数,武帝设四人,成帝又增加一人,分别主“丞相御史事、刺史二千石事、人庶上书事、外国四夷事、断狱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朝(     

    A.中央机构决策权力发生转移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尚书成为中央最重要的职官

    D.丞相权力得以强化

  • 22、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23、习近平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昐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据此可知,改革开放

    A.顺应了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趋势

    B.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C.是综合考虑国情和国际形势的结果

    D.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

  • 24、如图是1922—1927年中国工会会员人数的发展统计图。造成这一时期工会会员人数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刺激

    B.革命性质的剧变

    C.国民革命的推动

    D.列强侵略的加剧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________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________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26、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 ______________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7、

    时期

    地位

    发展历程

    先秦到秦汉

    奠基发展

    (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2)蔡伦改进造纸术;出现了《________》《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论著

    魏晋到宋元

    繁荣外传

    (1)魏晋南北朝:贾思勰的《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西晋裴秀绘制《____________

    (2)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____开始应用于军事;孙思邈的《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_______;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

    (3)宋代: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基本成熟;沈括著《_________

    (4)元代: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天文观测仪器、编定《_____》;王祯的《农书》

    明清

    总结落伍

    出现总结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________》《徐霞客游记》

  • 28、内容

    代表中国____________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 29、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 30、内容:中央委任________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 31、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年

    目的

    联合____等政权共击匈奴

    路线

    沿河西走廊出使____

    意义

    ①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②被称为“____”,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 32、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朝的民族关系:说出明朝主要的民族事务管理的中央机构。他们是怎样加强周边民族管理的?

    (1)民族事务管理中央机构:明朝管理各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有:礼部、鸿胪寺、________馆。

    (2)周边民族管理:

    ①北方:防御与交流并存:修筑边墙,形成明朝________(西起________关,东到________江一线);设置军镇,号称“________”。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

    ②采取羁縻政策

    A.东北,设立都司、________________

    B.西北,________、沙州、________等卫

    C.西南,________(实行土官制度)

    D.管理藏族地区:敕________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________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________进行经济交流。

  • 33、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阿根廷: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________的罢工。

    (2)智利: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________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3)尼加拉瓜:1926年,________带领游击队,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

    (4)墨西哥________改革

    ①对内:推行________ ,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②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________收归国有,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 34、十月革命的胜利:过程

    (1)二月革命后的局势:二月革命胜利后,________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达成协议,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________进行了一些改革,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2)革命战略与策略: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________革命向________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3)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________

    (4)苏维埃政权正式建立: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国家的诞生。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不同特点。

  • 36、分别比较一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四月提纲》、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异同。

  • 37、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 38、   进入20世纪,我国有几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各举一例来说明该特点。

    (3)到了世纪之交的中国,指导思想、理论方面又有了怎样的发展?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问题?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项理论创新各是在党的哪次代表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4)从我国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创新,有什么启示。他们所选择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 39、人类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解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2)世界经济的三大区城集团化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3)1995年,一个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成立了,它叫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