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2、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与以往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 )
A.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进行的
B.是在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
C.具有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性质
D.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
3、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查阅的资料( )
项目 | 内容 |
民族迁徙 | 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 |
联合斗争 | 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政府。 |
友好往来 | 魏晋以来,在和平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 |
据表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B.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C.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汉化
D.文明在和平交流中演进
4、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侵华日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长沙大捷
5、春秋时期,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号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这反映出当时
A.统一趋势逐渐增强
B.中央集权日趋瓦解
C.贵族政治业已崩塌
D.宗法原则受到冲击
6、1757年,清乾隆皇帝颁布上谕,撤销沿海各海关,仅保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促使一个特殊的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他们是( )
A.徽商
B.十三行商人
C.晋商
D.宁波商帮
7、南北战争后,惨败的南方精英们推崇种族歧视。种族歧视便替代“老南方的旧制度”,成为美国南方的“特殊制度”。美国的种族歧视源于( )
A.分权制衡的联邦制
B.种植园奴隶制度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考迪罗独裁制度
8、如图是英国国王查理二世(1650—1685年在位)通过一种被称为“国王的触摸”的公共仪式来治疗淋巴结核病患者。这是欧洲君主常用的一种做法,国王把手放在患者身上,来治疗当时一些疾病。这一现象( )
“国王的触摸疗法”
A.符合神化王权的需要
B.是近代科学兴起的条件
C.表明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D.有利于教权控制王权
9、1928年,英法美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废弃以战争作为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各国也有保留条件:英国保留特殊重大利益关系地区进行自卫不受约束的权利,法国则保留在其同盟国遭受攻击时给予支持的权利。这表明,《非战公约》
A.对成员国约束力有限
B.明确了制裁违约国的措施
C.有效解决了国际争端
D.推动各国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10、1764年7月,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这( )
A.表明立法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B.体现了疑罪从无法律思想
C.标志着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
D.反映了程序公正深入人心
11、秦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称谓制度。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文告称“制”或“诏”,其印称“玺”,其使用的出行工具被称“乘舆”;臣民面见皇帝时要尊称“陛下”。这些( )
A.凸显了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B.意在规范秦王朝的礼仪制度
C.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D.保障了皇帝的专制独裁统治
12、佛教主张避世,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观点。这说明( )
A.佛教开始放弃避世的主张
B.佛教主动向主流思想靠拢
C.儒佛思想由对立走向融合
D.佛教进一步发展儒家思想
13、清代中后期,疆吏与军机大臣暗中互动几乎是普遍现象,越是地位重要的疆吏,越会设法联络军机大臣,否则不但做事不便,甚至位置不稳。这反映出当时( )
A.地方政府的离心力增强
B.军机官员擅权专政
C.政治腐败问题日益突出
D.专制皇权高度集中
14、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应用于现阶段的实践,把它同我国特殊条件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南斯拉夫
A.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D.建设“福利国家”
15、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据此可知,老子主张( )
A.顺应自然
B.天下为公
C.为政以德
D.革故鼎新
16、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认为,新石器时代有四大特征:农业的产生、动物的驯养、陶器的制作、磨制石器的使用。关于这四大特征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原始农耕开始出现
B.原始农业起源与江河密切相关,因为大河流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C.家畜饲养是在野生动物被驯化的基础之上展开的
D.生产工具获得进步是手工业出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17、现代西方各国文官制度均要求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即文官不能介入政党之争,不得参与政治活动,不得选任公职(要担任,就得辞去文官职务),不得接受政治捐款,并规定文官不随政党在竞选中的胜败和政府的更迭、进退而更迭和进退。这些要求( )
A.损害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B.有利于政治与管理的结合
C.使官僚习气和政治舞弊现象被禁止
D.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提高
18、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中外交流活跃。如表中①所对应的史事应该是( )
序号 | 史事 |
① |
|
② | 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
③ |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
④ | 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有40多次 |
A.文成公主入藏
B.唐玄宗重用贤能
C.鉴真东渡日本
D.安史之乱被平定
19、雅典末期的阿吉纽西审判中,议事会被精英操纵,公民大会的出席人员来自精英的安排,民主成为非法审判的帮凶,最终偏激的判决使雅典失去了几乎所有海军将领,之后仅两年雅典就彻底输掉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说明( )
A.民主政治无法制约精英
B.民主与法治的关系紧张
C.民主程序无法确保正义
D.直接民主必然走向衰败
20、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以“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为题。为此,黎冰鸿创作了宣传画(如图)。该图反映的“三项伟大任务”是( )
A.剿匪镇反、进行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B.剿匪镇反、“一五”计划、三线建设
C.争取抗美援朝胜利、进行土地改革、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争取抗美援朝胜利、“一五”计划、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外交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出普惠均衡、合作共赢的口号。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一带一路”的倡议有利于( )
A.全面践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提高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三世界的地位
D.消除霸权主义影响
22、下图为1928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侧面反映出( )
A.日本侵华对中共发展的影响
B.毛泽东革命道路论断的正确性
C.国民党对中共政策不断调整
D.“工农武装割据”的日益发展
23、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 内容 |
太平天国方面 | 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
清廷方面 | 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24、洋务运动期间,王韬指出:“盖洋务之要,首在借法自强。非由练兵士,整边防,讲火器,制舟舰,以竭其长,终不能与泰西诸国并驾而齐驱。顾此其外焉者也,所谓末也。至内焉者,仍当由我中国之政治,所谓本也。其大者,亦惟是肃官常,端士习,厚风俗,正人心而已。”这一主张( )
A.否定了洋务运动的自强思想
B.要求作战能力和武器装备并重
C.强调了整肃政治风气的重要性
D.倡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
25、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________错误发动,被________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________
26、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古代日本文化
类型 | 内容 | 特征 |
神道 | 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7世纪____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 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①文字: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②其他: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
武士 | 表现12世纪以,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____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 |
文学 | 诗歌集《____》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 |
建筑 | ____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 |
绘画 | 大和绘和____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
27、国民大革命高潮。________年7月——________年初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派军阀,到1927年初,北伐军很快歼灭________、________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____。
28、冷战与两极格局:两极格局
(1)形成:到20世纪________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
①两极格局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________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________及其盟国
②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________、________等
29、西学东渐
(1)明末清初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____》《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____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2)鸦片战争后
领域 | 表现 | 影响 |
科学 技术 | 林则徐和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____设立。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如严复、詹天佑等。 1868年,____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 | 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推动了____的展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成为____的思想武器 |
学术 思想 | 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____的思想。 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接受马克思主义 | 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____在中国的传播 |
30、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社会主义改革
(1)原因: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________的道路。
(2)________最早进行改革。
内容 | 建立了社会主义________制度 |
影响 | 积极:通过________,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
消极:改革导致________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
(3)东欧其他国家改革成效:________在1956-1960年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匈牙利国民收入、人民消费水平都迅速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________经济稳步增长,其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局限: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________的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
31、西欧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背景:
(1)中古封建国家的建立:
____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
(2)克洛维皈依基督教:496年。
(3)教皇国建立:756年。
①建立:756年,丕平献土。
②影响(政治格局):基督教会与____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32、西欧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表现
(1)以_______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①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②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______生活。
A.基督教文化的载体:《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B.神学家的作用: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发展出_____哲学,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C.神学家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③《圣经》对西欧文学艺术有重要的影响。
(2)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反映了_____时代和_______时期的社会生活。
(3)科技:少有成就。
33、近代欧美
(1)自治制度的确立
①背景:随着________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继承________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②各国概况
英国 | 1835年,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
美国 | ________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________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
法国 | 大革命后,形成了以________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________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
(2)社会救济的新方法:随着________的发展,城市中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例如,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________开始形成。
34、美国的政治制度
(1)政体类型:________。
(2)1787年美国宪法
内容 | ①确立“________”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②规定美国是________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
评价 | ①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不足: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
35、隋唐时期的户籍又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36、附加题
写出中央行政制度,并对其进行解析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38、(题文)20世纪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最终形成了哪两个军事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格局?其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日三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这个同盟的名称是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美、苏等国在哪一年建立了一个什么组织来共同对付德意日法西斯?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世界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5)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请你设计一条呼吁和平的宣传标语。
39、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苏联和中国都曾取得过辉煌成就,但也出现过严重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请回答:
(1)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斯大林为在苏联快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了怎样的政策?
(2)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重大失误的根本原因。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在管理和分配制度上进行了怎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