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四幅图中,能够大致表示由P至Q地表形态变化的是( )
A.
B.
C.
D.
2、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人类活动 B.大陆漂移
C.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 D.火山和地震
3、亚欧大陆内部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高原山地气候 D. 地中海式气候
4、亚洲东部和南部经常遭受旱涝灾害,原因是( )
A.夏季风的影响 B.台风的影响 C.地球的自转 D.人类活动的影响
5、关于东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称为“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与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B.由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C.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D.居民主要是黄种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6、下列国家中,锡产量居世界前列的有 ( )
①泰国 ②印度尼西亚 ③新加坡 ④马来西亚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日本是一个( )
A.岛国
B.半岛国
C.内陆国
D.海陆兼备的国家
8、南极洲的永恒基色是 ( )
A. 绿色 B. 白色 C. 黑色 D. 黄色
9、日本工业高度发达,与世界联系密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
B.日本海沿岸
C.濑户内海沿岸
D.本州岛内陆
【2】在日本沿海港口能看到( )
A.装满汽车的船只离岸出港
B.装满铁矿石的船只靠岸进港
C.装满照相机的船只靠岸进港
D.装满石油的巨型油轮等待出港
【3】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其有利条件有( )
A.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B.多优良港口
C.沿海地形以山地为主
D.人口集中,是国内的主要消费地
10、中南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多数大河滚滚北流
C.多高原、山地和盆地 D.地势西高东低
11、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那一项是假的
A.享受美味生鱼片 B.游富士山 C.到热带雨林探险 D.观赏樱花
12、亚洲大小民族、种族有1000个左右,不同地区民族、种族创造了不同文化。旗袍、和服分别是下列哪两个国家的民族服饰文化的代表?
A.韩国、朝鲜 B.韩国、日本 C.中国、日本 D.印度、日本
1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 河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B. 冰川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C. 河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 D. 河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14、被称为“海上生命线”的海峡是 ( )
A. 马六甲海峡 B. 土耳其海峡 C. 朝鲜海峡 D. 白令海峡
15、西亚是世界上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其主要输往
①西欧
②中亚
③美国
④日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 ④
16、“骑在羊背上” 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 )
A.巴西 B.新西兰 C.澳大利亚 D.蒙古
17、关于日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日本的领土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组成
B.日本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最大平原是关东平原
C.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D.日本属于北亚的一部分
18、我国某进出口公司采购员准备采购一批咖啡、甘蔗,他最有可能去的采购地是( )
A.英国
B.巴西
C.德国
D.俄罗斯
19、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其中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A. 赞比亚 B. 埃及 C. 几内亚 D. 南非
20、鹿邑县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1、乌拉尔山脉是亚洲和欧洲分界线的一段,它的西侧是_________平原,东侧是_________平原。
22、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________ 化和________ 化.
23、根据亚洲的地理特点,人们把它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地理单元,中国位于________,菲律宾位于________。
24、从自然环境分异上看,中国分为 、 和 三大自然区。
25、全世界希望巴西着重保护的自然资源是______。
26、限制中东各国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是
27、 增长过快, 供应不足,生产水平落后,开垦草地和森林,致使 恶化, 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简单总结为: 、 、 问题。
28、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_____、公路、航空_______、管道等。
29、我国最大的岛屿是 ,它属于 。
30、欧洲西部多数国家农业以________为主,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货币______。
31、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领导人在2013年9月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它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材料二: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高峰论坛期间,中方对4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形成成果清单。清单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1)读材料一可知:“一带一路”是“____________带” 和“___________路”的简称。
(2)读图可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东南亚的重要海上通道( )
A.马六甲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3)读材料二可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五大类成果, 即政策沟通、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已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4)“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体现了( )
A.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B.各国经济自成一体
C.阻碍各国之间贸易往来
D.不利于各国资金融通
32、读俄罗斯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城市或港口名称。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陆地海拔分布状况,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约1500万吨石油,适宜采用铁路运输和_________运输。
(4)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北部,说明俄罗斯地跨地球五带中的北寒带和______带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 ______________山脉B _______________平原C ________________高原。
⑵填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海域名称:
①__________海,②____________湾,③______________洋。
⑶邻国: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
34、根据下列有关南极地区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2月7日,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恩克斯堡岛为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举行了选址奠基仪式。
材料二:南极地区图。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 是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
(3)我国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站,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站。
(4)我国建立罗斯海新站的时间选择在2 月份,其原因是( )
A.气温低 昼长 B.气温低 昼短
C.气温高 昼短 D.气温高 昼长
(5)有考察队员从中山站出发经泰山站到昆仑站,他前进的大致方向是向_______。
(6)在南极洲建房子,为了采光好,房屋应( )
A.坐北朝南 B.坐南朝北 C.坐东朝西 D.坐西朝东
(7)爱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 )
A.为了保护科考人员的安全,对所遇到的海豹应予以猎杀
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资源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35、读“南亚地形示意及部分农作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亚北部为______山脉,中部有印度河平原和______平原。平原面积大,为该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2)南亚地区夏季盛行______季风(风向),甲、乙两地相比较,降水量较少的是______地。如果该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______灾害,对农业生产不利。
(3)图中甲、丙两地更适合种植水稻的是______;棉花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地形区)的西部,黄麻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河的下游。这些农产品为纺织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