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句意选择句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你看,在那冰雪初融的时候,不是暗暗泛青的芽首先把春意带到人间吗?
②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③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
④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
⑤它那轻盈婆娑的树姿,那迎风摇摆的树枝,那青翠欲滴的细叶,不仅为桃杏增添了色彩,还给人们送来了春的气息。
A.③②④①⑤ B.⑤①②④③ C.③①④⑤② D.②④③⑤①
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B.不蔓不枝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苔痕上阶绿
3、下面对《木兰诗》中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短暂,战斗激烈悲壮。
C.“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两句用伙伴的吃惊反衬出木兰的谨慎和机敏。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隐喻木兰“女扮男装”,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在成年后,除姓和名之外还取字,供他人称呼,用于社会交往,以示尊敬。例如王维字摩诘,韩愈字昌黎,李白字放翁。
B.《河中石兽》选自清代文学家纪昀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C.《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与同情。
D.《卖油翁》选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笔记小说集《归田录》,记述简洁生动,情趣盎然,人物鲜明,哲理深入浅出。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秩序(zhì) 默锲(qì) 家喻户晓(yù) 耀武扬威(rào)
B.镶嵌(qiàn) 粗拙(zhuó) 如释重付(fù) 微不足道(dào)
C.修葺(qì) 校对(xiào) 千钧重负(jūn) 慷概淋漓(kǎi)
D.颤抖(chàn) 点缀(zhuì) 仙露琼浆(qióng) 诲人不倦(huì)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等。
B. 《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C. 《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星期一故事集》、短篇小说《小东西》等。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北宋郭茂倩编,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臧克家,诗人,于1980年2月写了《说和做》这篇散文,表现了闻一多作为诗人、学者、战士的形象。
B.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D.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
8、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群臣应制①。尝一岁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时丁晋公②《应制诗》云:“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须上钓迟。”真宗称赏,群臣皆自以为不及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①应制: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赋诗的一种活动。②丁晋公:即丁谓,北宋奸臣。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尝 一 岁 临 池 久 之 而 御 钓 不 食。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但微颔之 ⑵康肃忿然曰 ⑶尝一岁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 ⑷鱼畏龙须上钓迟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②归来见天子
B.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C.①时丁晋公《应制诗》云 ②学而时习之
D.①莺惊凤辇穿花去 ②一狼径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⑵真宗称赏,群臣皆自以为不及也。
【5】选文中卖油翁与丁晋公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请分别概括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9、默写。
(1)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农家丰收的欢乐气氛,表现出农民的热情好客。
(4)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虽已辞官还乡但仍心系国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那一朵云的温暖
李宽华
(1)晴朗的日子里,我常坐在小院中望着天空发呆。湛蓝的天空,一朵又一朵云从我眼中走过。有时,它走的飞快,迈着急匆匆地步子像在赶路;有时,它的步子轻柔缓慢,走上半天,也不过是从一个树梢抵达另一个树梢。云,一直都在行走着。看得时间长了,我甚至能听见云的脚步声,那声音轻微细小,如同祖母细碎的脚步声。
(2)祖母踩着我的目光,给花盆中的青菜浇水。院子里的盆盆罐罐种满了菜椒、韭菜、茄子……原本用来种花的盆,祖母却种满了青菜。曾问过祖母,怎么不种花呢?祖母说,菜比花要耐看啊。菜怎会比花好看呢?心中不解却也不再去追问。多年后,我才明白,那一盆盆青菜,不过是无法下地干活的祖母对土地和劳作的另一种寄托。
(3)祖母忙完了,坐在我旁边,我又把目光抛向那些云朵。小院是安静的,家人都各自出门忙碌着,只有我和祖母困在小院中,守着一方蓝天,一朵云。
(4)那时,只有十五岁的我,还不能接受双腿再不能走路的现实,常常是哭完了,闹够了,便呆呆地望着天上的云,一句话也不说。祖母却有说不完的话,她轻声絮叨着一些陈年往事,我从不打断祖母,尽管那些话我已听过许多遍。
(5)祖母患有心脏病,病情严重的时候,只能卧床休养。祖父去世得早,祖母一个人拉扯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但祖母却从不说这些,她的话语中多是一些日子里的暖,一些人的好。
(6)祖母从不会说到我的病,说到我不能行走的双腿。有一回,邻居来串门说,这孩子真可怜,不能走路了,以后可怎么办呢?祖母转头看我,我望着天上的云,默然无语。祖母轻声说,不可怜,我们家孩子挺好的。祖母不说,也不许别人说。
(7)静默的时光里,一朵又一朵云从我孤寂的内心走过。我自言自语地说:“我要是一朵云该多好。”祖母说:“云也是被风吹着走的,由不得自己啊。”我望着祖母,一脸茫然。……若干年后,当我渐渐走出内心的困境,才慢慢懂得了饱经沧桑的祖母是在跟我说,要我接受这无法改变的苦难。只能默默地接受,像被风吹动的云一样,以平静,以淡然。
(8)我挪着小板凳要去倒水喝,祖母起身帮我。每次,我都执拗地说,我自己能倒。祖母说,水热啊,会烫着你。祖母拿起水杯,摇晃几下把剩水倒掉。倒上开水后,祖母把水杯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然后轻轻地转一下水杯,水杯的把手就朝向了我。这个细微的动作,是在祖母给我倒了许多次水后,我才注意到。没人知道,那轻轻地一转,曾在我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波澜。
(9)得病最初的日子,内心的苦闷和茫然,常常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荒寒。是祖母那悄无声息的一转,把一个叫“温暖”的词,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祖母就像天空里的云朵一样,以她的平静,抚慰着我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苦闷和忧伤。
(10)岁月翩然,流云飞走。八十多岁的祖母已不认得她的亲人,也不知该何时吃饭喝水,整日呆坐在院中。回家去看祖母,曾经喋喋不休的祖母,变得沉默寡言。我坐在祖母旁边,给她梳理花白的头发,喂她吃饭。我摇着轮椅去给祖母倒水,水倒好后,我把水杯放在祖母面前,祖母看看我,伸出手,把水杯轻轻一转,把手就朝向了我,一如当年。我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已经记不清我名字的祖母,却还记得帮我转动水杯。
(11)流年暗换,我早已不再羡慕一朵云的行走,而祖母也已故去多年。窗外,小城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我常会想起小院里的蓝天白云,想起祖母陪我走过的那些时光,想起那一朵云的温暖。
【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时间 | 祖母的行为 | 我的心理或情感 |
我十五岁生病不能走动时 | 祖母忙碌打理花盆里的菜 | (1)______ |
我病中要喝水时 | 祖母给我到开水然后轻转水杯让把手朝向我 | (2)______ |
祖母八十多岁时 | (3)______ | (4)______ |
【2】赏析下面的语句。
(1)祖母拿起水杯,摇晃几下把剩水倒掉。倒上开水后,祖母把水杯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然后轻轻地转一下水杯,水杯的把手就朝向了我。(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祖母就像天空里的云朵一样,以她的平静,抚慰着我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苦闷和忧伤。(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请说说你对题目“那一朵温暖的云”的含义的理解。作者在第(7)段说懂得了祖母“要我接受这无法改变的苦难”,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理解或感悟。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②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小时候从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④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⑤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⑥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⑦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①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故乡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⑧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②,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③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⑨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⑩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选自《主题学习丛书》有改动)
(注释)①旖旎(yǐ nǐ):柔和美丽。②耄耋(mào 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年纪;耋,指七八十岁年纪。③望:夏历每月十五日。
【1】作者在第⑤、⑥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写出来。
【2】从第⑥段中摘抄与第⑦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
【3】“月”作为作者思乡之情的依托,贯穿全文。请写出两句借月抒怀的诗句。(文中出现的除外)
【4】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
12、写作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以《朋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不得抄袭、套写;⑤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