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杭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小说集《呐喊》。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写的一篇怀念儿时保姆的文章。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从战国到五代到期间一千多年的史事。

    C.作家、翻译家杨绛在《老王》这篇文章中,通过回忆老王的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凸现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生命的慨叹。

    D.《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2、古诗词鉴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B.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C. 第二句实写了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散”写出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情状,“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出了诗人孤寂的心情。

    D. 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又用反问手法说谁不会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呢!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案子十分棘手,不仅案情扑朔迷离,侦探不易,而且关注度高。

    B.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

    C.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如此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 4、古诗阅读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颔联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平和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广,更使人胸襟开阔。

    C.颈联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年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尾联紧承颈联,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让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心儿永远 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

    (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 的足迹。

    A.憧憬   怀念   旅人

    B.渴望   留恋   人们

    C.向往   怀念   行人

    D.向往   怀恋   旅人

  •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kuàng) 红(yān)   补(jiào) 而不舍(qìe)

    B.子(jūn)   (zhóu) 鸣(háo) 然入梦(hān)

    C.(huì) 告(qìng)   震(sǒng)   怏不乐(yàng)

    D.(miè) 修()   愧(zuó)   深恶痛绝()

  • 7、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张欣拉住斑马线上缓慢行走的奶奶说:“快走!你不要命了!”

    B.体育委员对报名参加百米跑比赛的李雷说:“你太肥了,跑不过人家的,报另一个项目吧。”

    C.班长对怏怏不乐的李明说:“你只要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肯定会有提高。”

    D.农虎对班里同学说:“谁把我放抽屉里的《西游记》拿去了?迅速还我!”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解缙敏对

    冯梦龙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一步高一步。”上大。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④遽:立刻。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缙/尝从游内苑

    B.此谓/一步高一步

    C.化作嫦娥/下九重

    D.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说

    (2)方

    (3)料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

    (2)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解缙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理解课文《爱莲说》,填空。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拓展阅读

    草帽是父亲的徽饰

    ①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他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却常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向我走来。

    ②父亲是农人,戴着草帽,弯着腰,在土地上劳作,像极了身下的田地。

    ③父亲对草帽一直都非常珍惜。

    ④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是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眼。

    ⑤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因为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损的。父亲说,先祖们为探索香甜的麦子,胼手胝足,甚或血迹斑驳。一顶草帽,一根根麦秆儿,编织着先祖们对美好的无限向往,珍惜草帽,就是对远古祖先筚路蓝缕的敬慕,也是对现代农人们的尊敬。

    ⑥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雨来时,雨水敲响出流逝的音符,“噗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言,却把帽檐烤出了龙钟之态……

    ⑦龙钟老态只是草帽的形体,不老的却是草帽的魂魄。村人们都说,父亲是村里手最巧的。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初始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

    ⑧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好手巧”,父亲黝黑的脸庞上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如同草帽把一朵朵含香的麦花,氤氲了父亲滴滴汗水和一瓣心香,回馈时光村落对父亲的濡染和滋养。父亲编织出的草帽以特有的亲切、亲昵,在季节的轮齿中穿越一载载光阴,在乡人们的心灵中馨香着。

    ⑨有一年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天没下雨。突然下过一场雨后,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如何保住这点儿雨水,让它成为湿土。乡人们在荒野之地,或泥水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

    ⑩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

    ⑪草帽是一种荣誉,而唯有父亲才有资格佩戴这无上荣耀的徽饰。

    ⑫父亲去世后,我跨越时空的田垄阡陌,在父亲草帽的悠悠香味中寻觅。慈善美丽的灵魂是不是该在另一个世界羽化而登仙呢?时光洗去纷扬的尘埃,在对父亲的思念和祭奠中,我仿佛正摔打一粒宿在父亲草帽上的汗珠,这粒汗珠在往生石上开出了一朵朵芳香的麦浪花,宁静芬芳着人们心中的庙宇及圣殿。

    ⑬父亲编织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传送。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

    (选文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父亲和草帽写了哪几件事。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赏析句子。

    (1)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说“草帽是一种荣誉”。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角落里洒满阳光

    陈振林

    ①那是一个冬日。这座城市的冬天,像春天一般,到处洒满阳光。

    ②偌大的报告厅里,坐满了听众,他们正在观摩主席台上的师生上课。这是一堂语文课,内容是分析贾平凹先生的散文《一棵小桃树》。老师是个40多岁戴眼镜的男老师,学生是七年级的孩子们。

    ③课已经接近尾声。按照一般上课的惯例,应该是老师给课堂做个小结的时候了。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给孩子们:“如果贾平凹先生只能给小桃树写一个字,你们觉得是哪一个字?”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学了文章之后自然就有了自己的见解,不断有孩子站起来发言。

    ④“我觉得是敬畏的‘敬’字。因为小桃树在风雨中终于挺了过来。”一个女生说。

    ⑤“我确定是怀念的‘念’字。作者是借小桃树怀念自己的奶奶。”一个男生说。

    ⑥“我选一个梦想的‘梦’字。写小桃树,作者也是在写自己的梦想呢。”又一个女生说。

    ……

    ⑦孩子们说出的答案有七八个了,答案中包含着不同的见解。举手的孩子还是很多。突然,老师将目光投向了最后排右边角落里的一个女生:“来,请你说一说,你觉得是哪一个字?”

    ⑧“我……我没有想好。”小女生低着头,小声地说。大家以为老师会让她坐下,然后让其他学生继续回答。在一些教室的角落里,常会坐着两三个小女生或者小男生,他们也许是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不会主动举手发言,也极少被老师点名发言。

    ⑨“这样,你就从你刚才说出的‘我没有想好’这几个字中找一找,也许有你想要的答案哦。”出乎意料地,老师走近小女生,小声地提醒她。

    ⑩“那……我就选择这个‘好’字。”小女生的声音提高了一些。那个“好”字,发音清脆。听课的人们发出了善意的笑声。小女生接着解释:“小桃树有很多困难,都挺过去了,那就是好的。”

    “是的,我们走过风雨——好!我们战胜脆弱——好!我们选择面对——好!生活路上阴晴不定,但我们要勇敢去面对……”老师接过了小女生的话,开始发表自己的感慨。40多岁的男老师站在学生中间,明亮而刚健。他的嘴里,慢慢地吐出自己的看法。那一个个句子,像清澈的小溪在缓缓流淌

    小女生坐下了,她的眼里,晶莹闪亮。她知道,多年以后,她可能会忘记很多事,但她不会忘记今天这堂课。

    窗外,阳光正好,穿透窗子,投在这角落里,一地温暖。

    (选自《读者•校园版》2020年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写“这座城市的冬日像春天般洒满阳光”,其目的是渲染气氛,为整篇文章奠定一个温暖的基调。

    B.角落里的小女生没有想好如何回答问题,老师却反复追问,是因为老师故意想让她出丑。

    C.第⑩段中加点的“善意的笑声”赋予了小女生力量,使她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D.第段中小女生眼里“晶莹闪亮”的原因是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启发和鼓励,她突破了自己。

    【2】第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3】第段中写道:“多年以后,她可能会忘记很多事,但她不会忘记今天这堂课。”请你发挥想象,说说多年以后如果再见到老师,小女生会对他说些什么。

    【4】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句话有些道理,一方面是说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反而对幸福熟视无睹;另一方面也说明幸福其实是很简单,很平凡的,甚至不被人注意。我们想一想,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一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2)字数不少于500;(3)抒写真情实感,标点符号的运用力求正确、规范;(4)为考试公平起见,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