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嘉兴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文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故事,因此诗歌详写她的英雄气概,而略写她的女儿情态。

    B.《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的小说。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也给我们留下了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C.人类使用航天飞船进行探险,一艘航天飞船在航行中失事,滞留在太空,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太空中度过余生,这是刘慈欣获奖小说《带上她的眼睛》里演绎的故事。

    D.《未选择的路》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自如的节奏中透着坚定又渗出丝丝遗憾。

  •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黄河颂》从自然特征、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B.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以善良体察善良,《老王》中作者杨绛以自己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老王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

    D. “我”和“海燕高傲的飞翔。”两句中的“在”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和“介词”。

  •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B.《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弗罗斯特,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D.《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主人公尼摩船长既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 5、下列对语句中加点的短语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这片地上,不光有碎石和杂草,还有泥土和鲜花。(并列短语)

    B.他不停地眨眼睛。(补充短语)

    C.春从柳梢来,春也从第一场春雨中来。(偏正短语)

    D.“东方红,太阳升……”这首经典歌曲令人振奋。(主谓短语)

  • 6、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烦燥   辫子   吞噬   语无伦次

    B. 稠密   惶恐   晶萤   深恶痛绝

    C. 凛冽   震悚   遗撼   不可捉摸

    D. 闲暇   取缔   深宵   锲而不舍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B.“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C.通过教育现代化创建,使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B.但当涉猎   涉猎:涉及

    C.往事耳   往事:历史

    D.刮目相待   更:另,另外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军中多务 我酌油知之

    B.结友别 温故知新

    C.始就学 悟前狼假寐

    D.大兄何见事晚乎 但微颔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出自《资治通鉴》,此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

    C.孙权现身说法,既可以看出他善劝,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

    D.鲁肃对吕蒙的称赞,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当人们爬山登临山顶时,心中会豪情顿生,自然想起杜甫的《望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桌小明这几天心情苦闷,你便用普希金的诗句去安慰和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别踩疼了雪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4)雪开始零星的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6)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的妈妈离开了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话。在春天,总是阳光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1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

    2第(7)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品味语言

    (1)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A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B 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2)第(16)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4联系全文,说说“雪”在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5文中第(10)段有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作答。

  • 11、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搬入新房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

    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问道:“你找谁?”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⑪“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哦,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技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⑫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⑬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牢牢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⑭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⑮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⑯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我看见了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2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3结合语境,揣摩下列句子,说说文中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

    ①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②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

    4文中的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鲜花的绽放不为观赏者的愉悦,小鸟的飞翔不为仰视者的观赏,波浪的欢笑不为游人的聆听……展现优雅的风姿,是万物生灵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或许,你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默默无闻,就像田间的小草;或许,你是莘莘学子中的佼佼者,就像娇艳的鲜花。但只要我们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都很有价值。

    请以“就这样做自己”为题,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