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B.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C.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像周杰伦。
D.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孱头(càn) 告罄(qìng) 震悚(sǒng) 心有灵犀(xī)
B.忏悔(chàn) 修葺 (qì) 猥琐(wěi) 怏怏不乐(yàng)
C.亘古(gèng) 颤抖(zhàn) 溯流(sù) 气冲斗牛(dǒu)
D.挑逗(tiǎo) 晌午(shǎng) 羸弱(léi) 金蝉脱壳(qiào)
3、下列划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B. 在武当山机场我与十年未见的朋友萍水相逢,不由得热泪盈眶。
C. 西宁市工商局一举查获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苦心经营的制假窝点。
D. 解放军在地震时积极抢险,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4、关于《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杂院里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就有二强子一家。二强子一家共有五人,为二强子夫妇、三个儿女——即虎妞和两个儿子。二强子把虎妞以二百块钱卖给了一个军官。
B.在兵荒马乱中祥子连人带车被十几个大兵抓走,后来他趁乱逃出来并冒险地牵回了三匹骆驼换了钱,这笔钱他先是存放在人和车行老板刘四那里,后来自己保存在一个瓦罐里,最后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C.《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D.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随后,博物学家才将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记述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B.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C.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宋神宗评价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而得名。
D. 《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诧异 殷红(yān) 拖踏 毋宁(wú)
B.契约 俯瞰(kàn) 污秽 烧灼(zuó)
C.拯救 邀游(áo) 愧怍 点缀(zhuì)
D.陡峭 仁立(zhù) 迸溅 凛洌(liè)
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了三十三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
B. 这桌饭菜非常丰盛,耐人寻味,让人满口生津。
C. 富贵利禄对他而言,有如海市蜃楼,转眼成空。
D. 我和小学同学江东在上海不期而遇,开心极了。
8、阅读《阅微草堂笔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姑妄听之二)
乙
一日,塔尔巴哈台①押逋②寇满答尔至,命印接解。以铁杻贯手,以铁链从马腹横锁其足。时已病,奄奄一息。与之食、亦不甚咽。在马上每欲倒掷下,赖絷③足得不堕,但虑其死,不虑其逃也,至戈壁,两马相并,又作欲堕状,印举手引之,突挺然而起,以杻击仆马下,即旋辔驰入戈壁去:戈壁东北连科布多,绵亘数百里,古无人迹,竟莫能追。始知其病者伪也。参将岳济,坐是获重谴,印亦长枷,既而伊犁复捕得满答尔,盖额鲁特来降者,赏赉最厚。满答尔贪饵而出,因就擒,讯其何以敢再至,则曰:“我罪至重,谅必不料我来:我随众而来,亦必不疑其中有我。"其所计良是,而不虞识其项上箭瘢④也。以印之巧密,而卒为术愚;以满答尔之深险,而卒以诈败,日以心斗,诚不知其所穷,然任智终遇其故,未有千虑不一失者,则定理也。
(姑妄听之三)
注:①“塔尔巴哈台”为清朝驻守塔尔巴哈的驻军,“印”为李印,时为驻守库尔喀喇乌苏的军士。后文“满答尔”“岳济”为人名,“科布多”“伊犁“时为清西北边疆政区、地名,“额鲁特”指一少数民族部落,②逋,音bū,指逃亡,③絷、音zhí,指用绳索拴住。④瘢,音bān,指创伤后下的疤痕。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阅十余岁 阅:___________
(2)坐是获重谴 是: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加点字“之“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求之下流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D.与之食
【3】联系语境,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众服为确论
翻译:众人很信服,
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C.印举手引之
翻译:李印打了个手势暗示他(不要耍花招)。
D.讯其何以敢再至
翻译;问额鲁特部落为什么来归降。
【4】《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不少故事直接表达了作者纪昀的看法·比如:(甲)材料中,作者的看法是①_____;(乙)材料中,作者的看法是②____。而这两则材料推测,《阅微草堂笔记》之所以与《聊斋志异》一起被誉为清代笔记小说“双璧”,不仅在于它记狐鬼怪等故事,还有可能在于③____。(前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9、(1)一年好景君须记,_____________________。 (《赠刘景文》)
(2)__________________,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低调也是一种智慧
①第二届中华艺文颁奖典礼,于2014 年新年之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亦榜上有名。莫言领奖时无不感慨地说:“今后要做的就是好好写作,低调做人,争取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②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圆了所有中国人几个世纪的“诺奖梦”。但让人可歌可敬的是莫言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恣意轻狂 ,目中无人,相反他还一直保持着他一贯的做人处事风格——低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正是这低调成就了莫言。而这样成功,让人不得不叹服,低调亦是一种智慧。
③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低调如悠悠芳草,静静地装点着大地;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懂得低调。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生活使人们变得张牙舞爪、张扬个性失去了那淡泊的本心。追逐名利、标榜张扬的狂热追求,也使人们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研究,最终心态浮躁无所事事。
④低调不是懦弱,而是自信的表现,张扬不是智慧的化身,而是失败的前提。战国时期,庞涓自恃有才,张扬跋扈,不把被其废掉的孙膑放在眼里,总想和其一较高下。相反地,虽然才高八斗,精通谋略的孙膑,却总是放眼未来,不欲与人争锋。最终自恃过高的庞涓落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是庞涓的才能无用武之地吗?不!而是他一向自命聪颖,不知收敛,不知低调做人可为生命积聚更多正能量,反而成了反面教材,成了天下的笑柄。由此可见,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
⑤生活中,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莫言深谙此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果我们都像莫言一样处事低调,低调做人,就会不断充实自己。洗涤心灵上的污垢,专心致志地达成人生目标。
⑥如此看来,低调确实闪耀智慧火花。低调可以让人有最好姿态与心态面对生活;低调可以让人充满智慧地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低调可以让人放低自己暗蓄力量,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学会低调做人,不仅我们平凡人的梦不会再遥远,就是我们的民族梦、中国梦、复兴梦也会计日而待。
⑦让我们学会低调做人吧!在低调中创造高调人生,一如莫言。
【1】下面对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莫言的获奖,告诉人们:只要低调,就能成功。
B. 写莫言的低调,主要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 点出莫言圆了中国人的“诺奖梦”,国人对他由衷的表示感谢。
D. 借莫言低调做人处事成功一例,引出“低调亦是一种智慧”的观点。
【2】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最合适。( )
索罗在瓦尔登湖畔低调生活,息心宁性,丰富了阅历,最终有了《瓦尔登湖》这一脍炙人口的巨作。倘若他依然执迷于俗世,不在低调中品味生活,累积经验,净化心灵,恐怕也不会有《瓦尔登湖》的诞生。
A. 4段 B. 5段 C. 6段 D. 7段
【3】“低调亦是一种智慧”,文中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是什么?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向一棵树鞠躬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②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每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③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④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砖垛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⑤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做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⑥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⑦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⑧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⑨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⑩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⑪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⑫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⑬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⑭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
⑮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砖垛,要活成精呢!”
⑯我看见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⑰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
⑱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
B.第⑥段画线句写出了榆树安分守己,不得不屈从命运的生存态度。
C.作者的情感变化是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
D.作者构思巧妙,托物寓意,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十分契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2】第③段说“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根据文章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⑰段画线的句子。
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12、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伸出我的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充满了挑战,挑战首先是挑战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敢不敢迈开第一步是挑战,要不要改变不适当的行为习惯是挑战,愿不愿意承担应负的责任是挑战,能不能承认错误也是挑战……
请以“挑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 600 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