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成语“吴下阿蒙”“扑朔迷离”分别出《史记》中的《孙权劝学》和北朝民歌《木兰诗》。
C.《陋室铭》《爱莲说》中的“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D.短语的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等。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制造要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大师级工匠高超技艺的支撑。
B.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C.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3、下列各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
A.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
B.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对比)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
D. 土地是我的母亲……(比喻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考试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B. 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
C. 我已经在这个行业气势磅礴多年了,经验肯定比你丰富。
D. 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我会一如既往地投入襄州的公益事业。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窗外春暖花开,一听说明天要去春游,一些学生上课都心不在焉了。
B.撒贝宁主持的节目《开讲啦》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C.我了解了抗日英雄杨靖宇那可歌可泣的事迹后,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D.他品学兼优时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他人着想,被评为“校园之星”是当之无愧的。
6、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累赘(zhuì) 孤孀(shuāng) 门槛(kǎn) 气冲斗牛(dòu)
B.校补(jiào) 哺育(bǔ) 修葺(qì) 心有灵犀(xī)
C.调羹(gēnɡ) 诘问(jié) 愧怍(zuò) 颠沛流离(fèi)
D.祈祷(táo) 纠纷(jiū) 赤裸(kē) 深恶痛绝(è)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
8、【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楚有养由基者①,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②曰:“善射,可教射也矣③。”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⑦,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西周策》)
【注释】 ①养由基:人名。②过:经过。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他射箭了。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曲右臂。⑤而不已善息:却不因射得好趁此时休息。已,通“以”,因。⑥少:过了不久。⑦弓拨矢钩:弓身不正,箭杆弯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惟手熟尔 惟:_____
(2)尔安敢轻吾射 轻:_____
(3)左右皆曰“善” 善:_____
(4)子乃曰可教射 乃: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2)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3】【甲】【乙】两文都和射箭技术有关,但所揭示的道理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9、《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
10、书写是技艺,书法是技艺之上的艺术表现
①几千年来,文字一直是人们信息沟通的重要媒介工具。为了便于更好识别和书写文字,常将字体统一在严格规范的书写原则里,但是文字书写的内涵概念及表现形式也随着文化的迁延在悄然发生着交化,具有时代审美特征的各种书体如此形成,并逐渐让人开始认识到文字书写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基础,其功能重在运用,而书法是在书写的基础上形成的再发展。
②为了更好地展现书写的艺术表现性,人们有意地逐渐把书写表现的目的性与实用性分离,使书法从书写对外象的专注迈入对内在精神气质的品析。
③古代书法在经历了唐宋以晋书为主旨的稳定发展后,到了明清时代,为了适应科举考试制度的严肃性,由宫廷推崇出了书写方式庄重、方正、华美、一统化的馆阁体,由于其体还带有便于文字交流的工具性色彩,因此更加注重于通用性中的规范化及共性美。馆阁体虽然也注重形神韵的完美表现,但那严格化一的规定却让书写者自由表现的空间范围变得狭窄,引发了历代不少文人学士的不满。
④近现代一批文化学者由于对自由表现诸体的关注,重新从多样、自由、富有变化的篆、隶、魏碑及章草、行书的体势中去寻得富有艺术精神的启迪,让艺术个性表现之美得以发扬。富有鲜活力的书法表现从沉闷的馆阁体中解脱出来,并以苍朴凝重而又生涩的书风去冲击着巧媚甜俗,中规中矩的馆阁体。
⑤同时由于当代书法文字运用方式的改变,书写功能的必要性已大不如前,很多书家过多地倾注于自由个性的彰显,排斥馆阁体中所表现出的严肃气象,部分书法家甚至刻意去嫁接绘画的造型要素,将设计构成等极富流行色彩的装饰风拿来为我所用并注入书法之中,造成了书法艺术思想的混乱、书法原则的丧失,间书法在无法度支撑中乱象丛生。
⑥馆阁体虽然在艺术表达上存在不足与局限,甚至部分带有所谓的“甜俗”之气和对感情的强制感,但却曾经也是书法本体的重要发展阶段及组成部分,它虽然难以显现出向艺术化发展的势态,却能坚守书写法度的关口,是文化修行的门径之一。因而,要在书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必然不能忽视馆阁体的存在。
⑦书写是技艺的运用,书法是靠技艺去实现艺术的表现,虽然不同审美品性也直接影响着不同人群的不同的欣赏习惯,但从书法艺术的本质上去思考,便会更加自信地去注重由文化沉淀而形成的艺术品性。
【1】关于“馆阁体”,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馆阁体出现在经历了唐宋以晋书为主旨稳定发展后的明清时期。
B.馆阁体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科举考试制度的严肃性,受到宫廷推崇。
C.馆阁体有便于文字交流的工具性色彩,因此注重规范化及共性美。
D.馆阁体庄重、方正、华美、一统化,但忽视了形神韵的完美表现。
【2】关于近现代以后书法表现形式更加自由的原因,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馆阁体严格化一的规定缺少自由表现的广阔空间,引发了不少文人学士的不满。
B.对自由表现诸体关注的文化学者从各种书法体势得到了富有艺术精神的启迪。
C.书法艺术思想的混乱、书法原则的丧失,民间书法在无法度支撑中乱象从生。
D.书写功能的必要性已大不如前,很多书家过多地倾注于自由个性的彰显。
【3】关于书法艺术的发展,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不同时代的书法,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时代审美特征。
B.为了更好地展现书写的艺术表现性,书法逐步迈入了对内在精神气质的品析。
C.要在书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不能忽视馆阁体,它是文化修行的门径之一。
D.书写与书法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现,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文字的书写无关。
11、阅读《伟大的悲剧》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
B.“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探索南极的任务。
C.“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听觉描写了斯科特等人到达南极点看到的景象。
D.“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写出了斯科特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选文写了斯科特等人到达南极点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后心情极度绝望。
B.选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渲染了斯科特异性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C.斯科特接受这项任务是因为他拥有诚实守信的品格。
D.在已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南极点的情况下,斯科特一行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和倔强的性格。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说说你的理解。
12、请以“疫情期间,难忘那份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请用“xx”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