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最能说明的是
A.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B.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行走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2、《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作者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化学杀虫剂对人类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作者呼吁大家重视的是( )
A.生态环境恶化
B.化学武器危害
C.全球气候变暖
D.自然资源浪费
3、从1978年开始,中国经济领域吹来--阵阵“新风”。这股“新风”最先吹向
A. 农村 B. 城市 C. 金融 D. 国有企业
4、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发生在( )
A.1980年
B.1984年
C.1990年
D.2001年
5、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是,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下列各项不属于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作用的是( )
A.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B.培养人才
C.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6、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带领团队培育出的超级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这里的“他”是
A. 钱学森
B. 袁隆平
C. 周恩来
D. 詹天佑
7、 “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
A. 大陆与港澳关系的新发展
B. 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新发展
C. 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D. 中英关系的新发展
8、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确立了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一支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军种有
①装甲兵
②防化兵
③陆军
④海军
⑤空军
⑥火箭军
⑦战略支援部队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⑥
C. ③④⑤⑥⑦
D. ②③⑤⑥⑦
9、学习历史要分清什么是史实,什么是观点,下列内容属于观点的是
A.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
B.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C. 1956年,全国农户基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D.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0、正确分析不断变化的国情,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前提。下列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正确分析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九大
C.中共八大 中共十九大 D.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八大
11、鲁迅认为孙中山“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下列活动与孙中山无关的是( )
A.成立兴中会,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B.撰写《革命军》等书籍,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C.成立中国同盟会,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D.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12、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带领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共产党员是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黄继光
13、人类现在能够测定轮船的载重量,应该感谢
A. 欧几里得
B. 亚里士多德
C. 爱因斯坦
D. 阿基米德
1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15、下列对我国1954年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中
B. 规定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C. 是我国的国家根本大法
D. 是真正能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6、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7、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不是“一五”计划期间通向“世界屋脊”的公路有
A. 川藏
B. 青藏
C. 新藏
D. 滇藏
18、1964年10月的一份报纸上有这样一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去的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这一贺电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
A. 庆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为世界核战争的到来做准备
C. 我国国防实力大大增强
D. 我国核弹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19、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江泽民
C.胡锦涛
D.邓小平
20、下图漫画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公私合营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停工“闹革命”
21、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
(1)“________”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
(4)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3、下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_____发生在_____年,看到此图,你有何感想?
2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歌瑶“鞠躬尽瘁好总理,万隆外交显智慧”反映的内容是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北海舰队。( )
26、
(1)图一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作出____________伟大决策。
(3)图二人物是_________,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__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__方针。
(3)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__,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获得了______________称号。
(4)图四反映____________事件,司令员是________,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7、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伟大的领袖是________,代替行使临时宪法的文献是《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28、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9、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
30、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_____,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战略,建设中国同沿线各国经贸交流的大通道。
31、情境一: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分析: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重要任务是什么?
3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行业分别是什么?
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哪五项原则?
34、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为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中国现代史的学习中,八年级某班两个小组就中国脊梁展开了一次探究。
材料一:甲组同学搜集到以下图片:
(1)图一中“中国的脊梁——毛泽东”的活动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为什么他配得上“中国脊梁”这一称号?
(2)图二中邱少云的事述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请列举在该场战争中的另一位中国脊梁。
材料二:乙组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被誉为铁人)
“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其实“中国的奥本·海默”就是为中国核式器研制作出出了卓越贡献的两弹元勋。他是……
(3)材料二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两弹元勋又是是谁?并说说他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哪年试验爆炸成功?
材料三:如下图
(4)材料三中的人物时刻关心人民,他解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他是谁?国际农学界给予他怎样的美誉?
(5)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脊梁身上有着怎样的共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