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发展变幻,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如何重大的变革,我们当今世界的主题是永远不会变的,它是
A. 和平与发展
B. 信任和固结
C. 经济全球化
D. 和平与战争
2、建国以来,我国民族团结之花开得异常鲜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
A.依法治国方针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改革开放政策
3、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建国初期,民主法制建设加紧进行。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国歌中为什么还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呢?用成语表达是( )
A.学以致用
B.居安思危
C.知耻后勇
D.奋发图强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这里的“关键选择”指的是( )
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C.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D.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
7、它是拜占庭帝国继承和保存古罗马光辉古典文化的历史见证;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法学汇纂》
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进行了土地改革。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2018年3月20日上午,中国海警船编队3艘船在钓鱼岛12海里海域巡航执法。我国对这一海区的定期巡航有利于
A.彻底解决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 B.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C.与日本争夺海洋霸权 D.中国主导国际事务
10、历史口号,往往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历史口号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全面夺权,全面内战
C.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1、党的 “十五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是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⑤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⑤
12、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13、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房屋等,激动得喜泪涟涟。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有关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粉碎了“四人帮”
C. 实行了改革开放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下图是 2000—2004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 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设立了 4 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 14 个沿海城市
C.开辟了 3 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5、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是我国科学家的毕生追求。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嫦娥一号 B.神舟一号 C.风云一号 D.东方红一号
1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其中不符合这一梦想的是()
A. 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 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C. 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D. 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17、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许多历史上没有过的、规模但大的钢铁、汽车、飞机、新式机床等企业。东北、华北、西北也建立起批新的工业基地……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 中国实现工业大国之梦
B.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8、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事件是
A.解放战争胜利 B.开国大典 C.第一届政协会议 D.中共八大
19、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 所有制结构改革
B. 国有企业改革
C. 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D. 发展多种经营方式
20、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
①“经济特区”
②“包产到户”
③“公私合营”
④“下海经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新发展理念提出:
(1)时间:_____年10月
(2)会议: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内容:创新、协调、_____、开放、_____。
目标: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_____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_____,增进人民福祉。
2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_为指导,为全面建成___而奋斗。
23、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
24、每一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实践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根据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欢庆场面。这一成就出现在________期间,当时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期间兴建、施工了一万多个项目,其中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________基地形成了。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图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这次运动到________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________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的基本制度。
(3)图三漫画是________时的壁画,在这一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诸如________的失误,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并取得明显成效。
25、抵制抗争:________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26、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______,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7、2013年,__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_________的宏伟蓝图。其基本内涵是国家_______、民族________、人民___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的奋斗目标。
28、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9、“_________”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0、“________”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31、请简答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
3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不变的追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项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
(2)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这一理论最先在哪个地区得到成功运用?
(3)目前祖国尚未完全统一,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分析海峡两岸发展的最终结果。并简要说明理由。
(4)综上所述,请为今天政府处理民族关系与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3、习近平在2012年11月提出了中国梦,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是指哪两个一百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哪些重大举措?至少列举三项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2017年10月24日通过)
材料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道路的选择上进行的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分别是什么?中国农民特有“首创精神”具体指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哪次大会?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