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全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华国锋指示中央宣传部门对这场讨论“不表态”“不介人”,汪东兴也在若干场合指责这篇文章。但是,这场讨论已不可能按照他们的意愿冷却下去。这说明
A.社会渴望思想的解放 B.社会一致要求党中央改变政策
C.党中央对社会舆论失去控制 D.中央宣传部门对这场讨论放任自流
2、我国人民当前的日常生活呈现出的新特点是。
①统一性
②单调性
③个性化
④多样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下面不属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英雄人物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黄继光
4、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以下是两位同学对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讨论。对此,你的判断是
A.小土错误
B.小地错误
C.小土小地都对
D.小土小地都错
6、中共八大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先后受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的严重破坏,究其主要原因是
A. “右”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B.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 “左”倾冒进思想的发展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1978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A.实行大包干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8、“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于( )
A.1931年
B.1941年
C.1947年
D.1952年
9、毛泽东在政协会议筹备会上充满自豪地说:“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自己解决,自己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丝毫干涉。”材料表明新中国是一个
A.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消灭地主阶级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0、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大力发扬倡导的。这种精神是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雷锋精神
11、浦东地处上海黄浦江东岸。改革开放以前,流传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说法。1990年以来,浦东快速发展,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这最主要得益于
A.浦东的地理优势
B.浦东人民的辛勤劳动
C.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12、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3、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中著名的老字号,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 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C.改革开放决策的实行 D.新中国的成立
14、“一国两制”是为实行祖国统一而提出的。在解决下列问题中,不能适用的是( )
A. 西藏问题 B. 香港问题 C. 澳门问题 D. 台湾问题
15、如果请你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在你所拟的提纲中绝对不能出现的内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紧抓不懈
C.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1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是在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末
C. 21世纪初
D. 21世纪中期
17、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
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
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④自谋职业,下海经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18、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相遇篇是献给无名英雄的一曲世纪赞歌,它的创作背景是
A.“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宁愿牺牲自己,绝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 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 )
A. 黄继光 B. 冼星海 C. 邱少云 D. 王进喜
20、1953年底,毛泽东率队去杭州,途中他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毛泽东说的这部大法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1、下图会议上通过的文件是__________。
22、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各阶级颁布了法律文献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文献。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想建立“大同”的理想社会;
(2)孙中山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2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____的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_______。
2.中心议题:讨论_________的问题。
3.内容:
(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_________。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的作用。
(3)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以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5)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_纪念碑。
4.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制度。
25、_____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6、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7、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
28、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9、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
30、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__业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面问题。
(1)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它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怎样的正确路线?
(2)为什么中共八大提出的正确路线与意见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随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有过严重的失误,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列举一例这一时期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4)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哪些模范人物?他们身上的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32、 思想引领历史,先进的、进步的思想为历史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先进思想理论,武装人们的思想。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创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哪一次会议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4)你是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4、新中国成立40年来中美关系一波三折,风雨兼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中美关系的总体特点。请选取材料一中的1件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据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材料三:今后的道路也已明确了,那就是共同推进与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美之间在开展合作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竞争,这是国际关系的正常现象,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来看待和处理,如果一味放大竞争,就会挤压合作的空间,而聚焦扩大合作,才符合中美的共同利益,也是我们两国对世界所承担的责任。所以我们希望美方能够摒弃离合思维,同中方相向而行,在深化双方合作的进程中形成良性竞争,在各自发展的同时实现互利双赢。
——《王毅谈中美建交40年》
(3)据材料三,概括王毅关于发展中美关系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