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因为( )
A. 西部地区的气候适宜森林的生长
B. 西部地区人口少,需要的粮食数量也少
C. 西部地区有悠久的畜牧业历史,当地少数民族的人们擅长于种植牧草
D.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2、河西走廊地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A. 塔里木河 B. 祁连山冰雪融水 C. 黄河水 D. 山地降水
3、下列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香港被称为“购物天堂” B.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C. 澳门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 D.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4、下列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与浙江省的全部
②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③气候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是江海交汇之地
⑤是我国经济水平最高,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
A.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5、当来自南方暖湿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时,所在的区域常出现降水。在我国某地区这种冷空气交锋造成的的降水常出现在端午节前后,给当地带来暴雨、雷电、冰雹等恶劣天气,民间将这个时段的降水称为“龙舟水”。阅读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961~2012年“龙舟水”降水量统计数据
平均值 | 317.6毫米 |
最小值 | 133.7毫米 |
最大值 | 612.6毫米 |
【1】据表中数据资料推断,该地区的降水特点为( )
A.年降水量较小
B.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
C.年际变化大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2】出现暴雨、雷电、冰雹等恶劣天气时,正确的做法是( )
①减少外出,远离道路低洼地带 ②关好门窗,将窗外物品收回
③驾驶汽车冲过立交桥下的积水 ④避免到山区沟谷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诗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7、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B. 位于东北平原北部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传统民居是窑洞
8、长江沿江地带以钢铁、煤炭为主的工业地区是( )
A.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工业地区
B.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地区
C.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工业地区
D.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工业地区
9、新疆有一怪:“干旱盼太阳。”天气越干旱,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天气干旱,河流断流,吸引游人观光
B.气温高,有利于牧草生长
C.天气干旱,太阳能丰富
D.气温高,冰雪融水多,灌溉水源充足
10、港珠澳大桥施工不可能会遇到的的自然障碍的是( )
A.台风 B.地震 C.风浪 D.泥石流
11、下列河流中,属于中国和朝鲜界河的( )
A.鸭绿江、松花江 B.鸭绿江、图们江
C.嫩江、乌苏里江 D.黑龙江、图们江
12、下列省区中太阳能、地热能都很丰富的是( )
A. 四川省 B. 内蒙古自治区
C. 西藏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3、读中南半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中南半岛上的国家与首都,对应错误的是( )
A.越南-河内
B.柬埔寨-曼谷
C.缅甸-内比都
D.老挝-万象
【2】有关中南半岛地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复杂,南高北低
B.平原为主,地形平坦
C.山地为主,东高西低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该半岛上居民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橡胶
14、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东北和西南两个端点分别是( )
A.黑河、腾冲 B.漠河、腾冲 C.漠河、拉萨 D.黑河、成都
15、下列有关香港、澳门的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
B. 它们地处中国大陆的西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
C. 它们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西省相邻
D. 它们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长江口南、北两侧,与广东省相邻
16、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 )
A. 对外贸易 B. 博彩旅游业 C. 纺织业 D. 钢铁工业
17、世界各国名胜古迹众多,属于法国名胜古迹的是 ( )
A. 故宫 B. 泰姬陵 C. 比萨斜塔 D. 埃菲尔铁塔
18、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通过对我国地形剖面图的阅读,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B.我国所有外流河都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C.这种地势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D.在地势阶梯分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19、我国原始热带森林保存最完整的省是:( )
A. 台 B. 琼 C. 滇 D. 闽
20、塔里木盆地出产的特色农产品是( )
A. 茶叶 B. 橡胶 C. 青稞 D. 哈密瓜
21、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了________工业,形成了“________”型经济。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G为____湾,C为____海,B为____海,BC之间有____海峡相连。
23、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利用其有利地理位置发展了 型经济。
24、大兴安岭以西的地形区是_________;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分布在_______山脉的两侧。
25、以长江为轴线的_______地带与贯穿南北的_______经济带,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了一个形如英文字母“H”的经济格局。
26、西北地区以________ 为主要自然特征.青藏地区以“________”和“________ ”为主要自然特征.
27、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已探明有储量丰富的______资源,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工程的 起点就在这里,终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为_____。
28、______省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是我国海岸地形最丰富、奇特的地区。
29、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是_________、_______。
30、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其城市职能为全国的 和 中心。
31、【地理探究】
主题干燥的内蒙古和湿热的成渝地区
资料一四子王旗是我国神舟飞船着陆的首选地,该地属于沙质草原,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湖泊稀少,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燥少雨,空气的能见度高,有利于搜救人员对航天员的快速救援。
资料二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等温线分布呈同心圆状,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盆地底部耕地连片,是中国最大的水稻、油菜籽产区。
资料三重庆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形成了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中国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成都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65所。
资料四图1和图2
思考完成:
(1)写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____(平原);②________(自贡著名的矿产);③________(佛教名胜古迹)。
(2)写出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总趋势。分析四子王旗成为我国神舟飞船着陆首选地的原因。
(3)分析四川盆地等温线分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原因。写出成渝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原因。
(4)写出重庆的大宗汽车运往上海费用最低的运输方式。写出成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亚洲北部约达北纬81º,南部达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
材料2:左图为A国略图。右图为中国和A国1951年~2015年人口数量变化图。
(1)A国的国名是__________。亚洲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六个地区。按照亚洲地理方位,A国位于__________地区。
(2)A国北部山地隆起是因为__________板块向北推移,同亚欧板块相撞而成。
(3)在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时,逆风飞行最安全。据此判断孟买修建飞机场起降跑道一般应为_________走向。
(4)21世纪以来,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中国。(选填“高于”或“低于”)
(5)人口数量对中国和A国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不定项选择)
A、教育水平提高 B、少数民族数量增多
C、就业压力增大 D、城市交通拥堵加剧
33、回答下题。
(1)写出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地区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①、④两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河流)线。该线大致和1月份________等温线一致。
(3)图中③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_________级阶梯,海拔高,气温_____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位于图中__________ (①、②、③、④)地区。
34、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B ________(山脉),D __________(地形区)。
(2)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 _______ 带;从干湿地区看属于_______ 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 _______ 阶梯。
(3)④城市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_ ,①城市所在的省的简称___________ 。
(4)黄土高原地表最突出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_,它是由于严重的 ___________造成的。
35、回答下面问题。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南方地区位于________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________、________。
(3)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目前,北京正在朝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4)________是台湾特有的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