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邵阳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鱼(níng)   于南冥()

    B.其名为(kūn) (tiao)鱼

    C.扶摇而上(tuán梁(háo)

    D.其正色()   安知鱼乐()

  • 2、加点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落(duò   旋( 怠(xiè 戛然而止

    B.劣(zhuō miè   默(xiān   草长鹰飞

    C.望(liào 幕(wéi   纷至踏来

    D.绊( 诚(qián 怠(xiè 川流不息

  • 3、下列句子表达无误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倡议顺大势、得民心,促使一大批合作项日落地生根。

    B.在学习中,我们应培养自已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科普帮帮忙》旨在以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大众科学地生活为目标。

    D.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在台上那群演绎苗旋芦笙舞的小伙子身上。

  •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是否具有节俭创新意识,是民族兴旺的决定性因素。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展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杜甫一生颠沛流离,而今茅屋又遭风雨袭击,但他却写下了“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诗句,这是为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课文原句填空。

    (1)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傅雷的“教子之道”被奉为教育典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与人生的教科书”,“保尔精神”被视为学习楷模。请任选一部作品,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傅雷的“教子之道”或者“保尔精神”的理解。

    (2)某校要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展一次“云阅读·伴成长”的线上读书交流活动,主题是“榜样的力量”,请你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和人物品质对这一主题进行诠释。

    ①苏菲   ②孙少平   ③列夫·托尔斯泰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道德圈

    熊培云

    ①《乱世佳人》中有些细节让人过目难忘。当郝思嘉驾着马车穿越战火,历经困苦周折回到自己的陶乐庄园时,她看到的却只有荒废的田野和几近一无所有的家园。随后,她从地里爬起来,手握泥土对天发誓:“上帝啊,你为我见证,做我的见证人!他们不会击败我,我一定要撑住这个家。而且,等一切都过去之后,我绝不再挨饿,我的家人也绝不再挨饿!即使我说谎、偷东西、欺骗、杀人,上帝啊,你是我的见证人,我绝不要挨饿!”

    ②感性层面,这段独白让我看到一个自强不屈的灵魂;理性层面,这是人类道德圈的缩小。有些小说和电影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它们揭露了人性中的阴暗。世人爱谈道德,但道德往往是最靠不住的。这不仅体现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观,而且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道德半径。郝思嘉在特定情境下,将人类的道德圈进一步地缩小(人类道德圈缩至最小甚至归零,恐怕就是食肉寝皮了);而如果她摆脱了困境,也可能会赈济邻里甚至与她毫无瓜葛的人,那时候她的道德圈便又变大了。

    ③1756年,在英国与法国的战争中带领民兵为英国效力时,华盛顿在给丁维迪州长的信里曾这样写道:“为了免除人民的痛苦,即使把我作为牺牲品去满足杀人成性的敌人,我也心甘情愿。”然而,同样是这个“悲天悯人”的军人,印第安人在他眼里却只是一群野蛮的动物。当印第安人与英国人站在一起时,华盛顿和杰弗逊就忘记了启蒙运动。华盛顿指使他的将军向易洛魁人进攻,并“踏平所有居住地,一直到该地不仅是被占领而且是被摧毁”。而在另一次进攻前,他又强调,“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1783年,华盛顿把印第安人与狼相提并论,“二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在国内,也是主张“天赋人权说”的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然而在印第安人战争期间,杰弗逊反复强调的却是彻底摧毁有敌意的部落,他们“凶残的野蛮行为就是根除他们的理由”。

    ④最早提出“道德圈”的是19世纪的历史学家威廉莱基。莱基认为,道德圈一开始很小,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张:“人类最初降临于世的时候,他们的仁慈善心与自私本性比较起来,力量简直微不足道;而道德的作用就是逆转这一局面仁慈善心曾经只限于家人,后来圈子逐渐扩张,首先扩张到一个阶级,然后扩张到一个国家,再后来扩张到国家联盟,之后扩张到全人类。最后,就连我们对动物的态度也受其影响。”

    ⑤历史是时间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整体性的道德观念在提升,这得益于物质的丰富、知识的普及、能力的提高以及人际交往的增加。在此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至少在表面上已渐渐为主流群体所接受。

    ⑥达尔文赞同威廉莱基的看法,在《人类的由来》中,他谈到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慢慢有了超越人本身的同情心,它越来越细腻、柔和,拓展到一切有知觉的生物。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起初只是少数几个人尊重而实行这个美德,但通过教诲和示范的作用,很快就传播到年轻的一代,并最终成为公众信念的一个组成部分”。

    ⑦人类道德圈的建立,和宗教有很深的关系。不过,不同的宗教,其道德圈并不相同。有的急于寻找异教徒,并将他们推上地狱的火刑柱;有的则将慈悲推及众生,“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⑧我年少时喜欢读一些佛学类的书,知道有个叫晱子的菩萨。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是:“走路不敢太重,怕踩得地疼。”晱子的道德圈大到无我的地步。这难免给人一种荒谬感,就像在说:“走太快了也不行啊,会撞伤空气!”然而我能理解晱子的悲悯。我虽然没有敬过外在的神,但总相信人有内在的神性。晱子的这番话,是人性中诗性的流露,只是对人类似乎没有什么用。

    ⑨道德圈可分为两种,包括纯精神层面的和行动层面的,其所对应的是理想道德半径与现实道德半径。所谓伪善,有时是因为人在现实中可以走完的道德半径,赶不上他理想中的道德半径。两个圆圈的疏离与晃荡,难免让人视之为忽悠。这实际上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心半径大而力半径小。

    ⑩人们常说:“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人类的困境是,在道德圈不断扩大的同时,破坏半径也在扩大,核武器的出现,意味着地球上的这个年轻物种具有了将其世世代代所积累的道德资源清零的能力。

    [注释]:1607~1776年英国在北美13个殖民地,它们也就是美国建国之初的13个州,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

    1下列观点与文本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的美好灵魂,其道德圈有时也会缩小。

    B.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道德半径。

    C.道德的作用就是增强人们内心仁慈善心的力量。

    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已成为主流群体的道德圈。

    2第③段,作者引用华盛顿和杰弗逊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的道德圈可能兼有“悲天悯人”与“残暴如狼”。

    B.相信“天赋人权”的道德圈,也有可能缩小到灭绝人性。

    C.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之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圈。

    D.同一个人,对待不同的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圈。

    3下列对于道德圈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认为道德圈超越人本身的同情心,才能拓展到一切生物。

    B.宗教不同,道德圈也不同;但宗教道德圈对人类没有什么作用。

    C.理想道德半径大、现实道德半径小,有可能是伪善产生的原因。

    D.人类的困境是,在道德圈不断扩大的同时,破坏半径也在扩大。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位作家曾说:“不管生活多么繁忙,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相信你也有各种各样的喜悦,这喜悦使生活多了趣味,让心灵得以舒展,为人生增添亮色。”

    请根据你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