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
B. 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C. 自古以来,渌湘人才辈出,杨德志的故乡就是南洲镇人。
D. 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2、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置身于貂蝉湖公园,攀登在贵清山台阶,畅游在渭河源景区,一切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这篇文章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D.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在这次战役中的确不负众望。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授予 实验 特地 显微镜
B. 测量 支配 细至 一帆风顺
C. 检讨 遵照 缅怀 齐家治国
D. 突破 关键 栽种 袖手旁观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驰骋/聘请 打擂/自吹自擂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B.蛮横/横祸 巷道/街头巷尾 拾级而上/拾金不昧
C.霎时/刹那 模具/装模作样 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D.旷野/粗犷 呼吁/气喘吁吁 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页侧注释“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牛困人饥日已高”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过程,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文书”是行政机构间往来的公文,“敕”是皇帝的命令,小太监手里有“文书”和“敕”,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2】简要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6、古诗文默写。
(1)关关睢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他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松林跟前,他在岔路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而它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地方,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的绞架下被绞死的。他在原来竖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随后就走下陡坡,到了烈士的公墓那里。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用枞树枝编成的花圈把那一列坟墓装饰了起来,给这小小的墓地上了一圈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在陡坡。上面高耸。绿茵似的嫩草铺遍了峡谷的斜坡。
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阴郁,又冷清,只有松树林轻轻地低语和复苏的大地,上散发出来的春天新鲜的气味……就在这地方,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生于贫贱、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力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该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在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1)上面文段出版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段中的他指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抗击疫情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引发全球关注。作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的最初宿主,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蝙蝠因其超强的病毒携带能力被再次推到公众面前。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建立的全球蝙蝠病毒数据库显示,在全球69个国家,科学家已在近200 种蝙蝠身上发現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包括从蝙蝠身上最近新发现的200多种冠状病毒。蝙蝠无疑是最大的病毒库之一。
为什么蝙蝠会成为天然的超级病毒库?科学家推测蝙蝠种类多,喜欢群居,寿命长,而且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活动范围广,易于传播病毒。更关键的是大多数病毒并不能对蝙蝠造成致命损伤,甚至不会引发轻度症状,而这些病毒一旦感染动物或人类,则会引发致命性人畜共患病。而蝙蝠对大多数病毒易感又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可能与它们飞行能力以及特殊的免疫系统有关。
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类似“发烧”,可抑制病毒的复制。
同时,蝙蝠进化出了一些特殊的免疫机制,表现出较强的免疫耐受力。2018年5月,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细胞》杂志上报道称,他们在对一种埃及蝙蝠基因组测序后发现,这些蝙蝠免疫系统中先天性免疫反应被削弱,只会对入侵病毒采取较为温和的免疫反应,从而不会表现出强烈的免疫病理,并推测蝙蝠体内存在抑制性免疫反应,导致对病毒耐受力增强,可能是蝙蝠的主要抗病毒防御策略。加强蝙蝠携带和传播病毒的机制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蝙蝠病毒引发的人畜共患病至关重要。不过,目前关于蝙蝠对病毒耐受力的机理并没有形成定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验证。
当然,蝙蝠具有超强携带病毒能力,只是物种进化的自然选择结果,并非蝙蝠的过错。蝙蝠一般也不会直接将病毒传播给人类,而是先传播一些与之接触的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竹鼠等,通过这些病毒的中间宿主,最终才会传播到人类身上。2002 年的 SARS 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可能给我们的一个教训,就是不要去打扰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更不要把这些野生动物当成盘中餐,这或许是未来防止新的疫情发生最为有效的办法。
(选自《蝙蝠,地球上的超级病毒库》,有删改)
材料二:
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新型冠状病毒进化来源,该病毒基因序列与2002 年流行的 SARS 冠状病毒和2012 年流行的 MERS 冠状病毒存在较大差异,相似性分别只有约70%和约40%,而且病毒传播所依赖的S蛋白变异较大,但是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结构与人细胞上的关键受体非常匹配,显示其具有较强的对人感染能力;另外,新型冠状病毒与来源于蝙蝠的其他冠状病毒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研究人员推测蝙蝠也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节选自《腾讯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发展,公众对身边野生动物的担忧和关注度也不断升温。
近日,上海市绿化市容热线闵行平台就接到了市民这样一个电话:“哎呀,我家里出现了蝙蝠,怎么办呀?会不会传染病毒呀?”接到电话后,闵行区野保站联合镇野保部门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置。从新闻里得知,这个春节,上海市野保部门很忙碌。仅仅在正月初十这天里,闵行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就出动了6次,都是上门驱赶居民在家庭周边见到的越冬蝙蝠。
看到蝙蝠就一味地恐慌,在目前的疫情阴云下,这或许是很多人共同的担忧。在王放看来,“实际上蝙蝠和蝙蝠之间的形态、习性差异简直天上地下,是否携带病毒、携带什么种类的病毒也天差地别。”
上海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给出建议:“蝙蝠正处在冬眠期,不去惊扰是最好的。”
(节选自《中国环境新闻》)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蝙幅是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最初宿主。
B.全球69个国家,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
C.目前关于蝙蝠对病毒耐受力的机理并没有形成定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验证。
D.新型冠状病毒与来源于蝙蝠的其他冠状病毒相似,蝙蝠也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2】结合材料相关内容,说说蝙蝠为何拥有强大的病毒传播能力?大多数病毒为何不能对蝙蝠造成致命损伤,甚至不会引发轻度症状?
【3】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针对材料三中上海市民的担忧,请你结合选文相关内容给予解答,并对“驱赶越冬蝙蝠”的行为加以评价。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
——意大利·查尔卡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
——《当代青年谈人生》
你欣赏上面的哪句话?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