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蒹葭》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无限惆怅。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杜甫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寄托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D.韩愈的《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C.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潮汐(xī) 彗星 海洋深渊(yuān) 藏污纳垢
B.劫难(jié) 和霭 天衣无缝(féng) 不屑置辩
C.褶皱(zhě ) 骨骼 地壳运动(ké ) 自出心裁
D.追溯(suò ) 岛屿 两栖动物(qī) 草长鹰飞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藤野先生》选自《呐喊》,主要讲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
C.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5、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送别的地点、环境,虽未见“送别”二字,却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B.颈联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面对此景,诗人的离别之情、思乡之意更浓。
C.尾联没有直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内心感受,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更增无限深情。
D.这首送别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感人肺腑。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中“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B.颔联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
C.颈联不仅写景,而且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无限关切之意。
D.尾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体现了他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5)李白的《送友人》中有山有水,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西游记》中很多妖怪与神仙有关,以下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灵感大王——观音菩萨 B.黄眉老怪——文殊菩萨
C.独角兕大王——太上老君 D.玉兔精——嫦娥
(2)阅读下面《海底两万里》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A 并不答话,他对我做个手势,要我跟他到客厅中去。 B 号潜入海水下几米深,嵌板打开了我急急走到玻璃隔板面前观看,只见珊瑚礁石的基地盖满了菌生植物、管状植物、翡翠海草、石竹小草,在它下面,在成千成万物十分可爱的鱼类(鲍鱼、雕纹鱼、卿筒鱼、裂骨鱼、金鱼)中间,我认出了打捞机无法打捞的一些残废物品,如铁马磴、锚、炮、炮弹、绞盘架、船头废料等等,全是遇难船只留下的东西,现在都披上活生生的花朵了。
文段中A处应填 ,B处应填 。
8、阅读课文“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到“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回答下面的问题。
【1】【1】选段中的“你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我们”是指____________。将“你们”与“我们”对举,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2】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摘出原句)
【3】【3】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摘出原句)
【4】【4】选段中的“黑暗”和“光明”分别指什么?
【5】【5】如果请你在演讲比赛中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你认为应该表现出这篇演讲词的什么特色?
9、自然的山水有情,鬼斧神工令人神往;人工的建筑有意,巧夺天工令人叹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路走来,快意人生。
请拿起手中的笔,综合运用写景、记事、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