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广泛地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C. 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另一档文化节目《见字如面》再次掀起文化热潮。
D. 韩国企业“乐天”为“萨德”提供用地,中国民众自发地对“乐天”采取抵制。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 故/外户/而不闭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伐薪烧炭/南山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沁园春雪》)
B.我平生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这两句话常常让我强聒不舍。(《敬业与乐业》)
C.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D.当安塞腰鼓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安塞腰鼓》)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群游客在见到了“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美景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B.想当年离开家乡时,父母曾耳提面命,教会我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C.面对那些扑朔迷离的案情,神探福尔摩斯总能抽丝剥茧,揭开真相,其过人的智慧令人叹服。
D.小明的叔叔热爱阅读,喜爱艺术,闲暇之余写写文章,偶有发表,真是附庸风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全诗语言朴实、准确,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
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C.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6、默写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体现了卖炭翁卖炭路途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壕吏》中,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名人传》的作者是谁?文中所写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成为伟人,其共同原因是什么?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文字选自名著①《__________》,说这段话的人是主人公②__________,他在③_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④__________精神,钢铁般的意志,⑤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随春天的脚步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故乡——那就是华南地区。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每一年春天都要来一次从南到北的长途旅行呢!在我们追随春天的脚步展开旅程之前,先来明确一下春天的标准是什么。
②节气“立春”并不是表示春天的到来。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根据当时黄河中下游一带气候确定的。现在气候早就变化了,况且中国那么大,华南的一些地区根本不下雪。所以二十四节气并不统一,“立春”节气不是春天到达的时间。
③春天的科学标准是:每五天的平均气温,又叫候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春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每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就是冬天,高于22℃的就是夏天了。
④每年二月下旬,春天便迈开脚步,从其故乡华南地区出发北上了,3月5日左右到达长沙,15日前后到达武汉、南昌和杭州,25日前后到达郑州和济南,4月初来到石家庄、德州和天津,4月10日左右,就抵达北京了。前后共走了40多天,1700多千米的路程,真可谓风雨无阻、日夜袭程!
⑤春天稍作停留便接着向北旅行,4月25日左右到达沈阳,5月10日前后到达哈尔滨。这段路是上坡路,所以走得慢一些。要是遇上了寒流,春天的行程表也会有一些调整。
⑥春的旅程有两个秘密。第一是上山的速度很慢,一些高山从没有春天在那里驻足过,而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有人想不通:热空气上升,高空离太阳又近,为什么气温反而低呢??这是因为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的。太阳光照射大地,先把地面烤热,再由地面去加热空气,因此气温的变化,取决于距离地面(热源)的高低。一般在对流层,每上升100米,气温要降低0.6℃,越高气温越低。
⑦和春天有关的另一个秘密是,它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不过一旦到达,就会在那里流连忘返。那是因为海水的温度变化比较慢,加上海风吹来吹去的影响,气温变化要缓慢一些,因此春天到达时间会晚一些,但是驻足时间会比较长。这就是一些高山和海滨往往是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依次是:春天的标准、春天的秘密。
【2】文中第③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采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开篇引用的语句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篇名《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如今,才知道 ”为题,叙写自己的真实的生活故事,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2)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字数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