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说法未正确的一项是()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两篇短文均将难懂的科学知识说得通俗易懂,原因是多用解释说明,还擅于用假设来引导读者去理解。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的晚年,依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面对校园欺凌,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
D.互文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它能起到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练的表达效果。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C.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5、诗歌鉴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6、古诗文默写。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关雎》)
(3)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5)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6)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式微》)
7、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雷教给儿子傅聪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B.傅雷通过书信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C.傅雷以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的经历激励儿子不要受世俗音乐的影响,应专注于纯粹的艺术。
D.傅雷在信中也常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对待成功和失败。
(2)在1954 年10月2日的信中,傅雷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忆冼星海(节选)
①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还是小规模的,然而参加合唱人数已有三百左右;朋友告诉我,曾经有过五百人以上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恕我记不得他的姓名),是星海先生担任鲁艺音乐系的短短时期内训练出来的得意弟子;朋友又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这次的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这是小规模”,而且由他的高足代任指挥,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不,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这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对于音乐,我是十足的门外汉,我不能有条有理告诉你:“黄河大合唱”的好处在哪里。可是它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鄙吝全消,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②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凑巧他也是广东人)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们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的。
③我见过马达刻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很小,当然,面部不可能如其真人,而且木刻家的用意大概也不在“写真”,而在表达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我对于这一幅木刻也颇爱好,虽然它还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这才得了部分的满足。
④从星海的生活经验,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之所以能有这样大的气魄。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的锅炉间的火伕、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不,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又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是很熟悉的了。
⑤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⑥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呢,在西安已住了几个月,即将经过新疆而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心里这样说,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得生疏。和友人初次见面,我总是拙于言词,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而在那时,我又忙于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的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xuān也忘记了。然而星海却滔滔不绝说起来了。他说在我还没到西安的时候就知道我要来了;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问起了新疆的情形,接着就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我对于音乐的常识太差,静聆他的议论(这是一边讲述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计划,一边又批评自己和人家的作品,表示他将来致力的方向),实在不能赞一词。岂但不能赞一词而已,他的话我记也记不全呢。可是,他那种气魄,却又一次使我兴奋鼓舞,和上回听到《黄河大合唱》一样。拿破仑说他的字典上没有“难”这一字,我以为冼星海的字典上也没有这一个字。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这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
⑦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并且因为他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勇于经验生活的各种方面,勤于收集各地民歌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已收到了他夫人托人带给他的一包陕北民歌的材料,可是他觉得还很不够,还有一部分材料(他自己收集的)却不知弄到何处去了。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
⑧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
⑨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根据第⑥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寒xuān(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 “我”对冼星海的认识 |
听到《黄河大合唱》后 | (1) |
(2) | 执笔沉思,作曲专注的人 |
读了洗星海自传后 | (3) |
(4) | 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人 |
【3】第①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第⑥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吃了一惊”是因为冼星海突然来访,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B.“觉得很熟识”是因为见面前我已从多方面对冼星海进行了解。
C.“他的话我记也记不全”衬托出冼星海话匣子一开就滔滔不绝。
D.“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表明我对冼星海的能力和才华很肯定。
【5】作者知道冼星海已经死了,为什么结尾却说“他永远活着”?
9、按要求写作。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他们做着平凡的事,过着平凡的日子。也许我们和他们的交集,仅限于几句寒暄,几件小事,或见过几次面。但是,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记,以至于每每想起他们,我们心中都会泛起涟漪……
请以“记忆中的你,让我 ”为题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④选材经典,语言连贯,表达得体。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点、校名。⑥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