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他生活在战火频繁的东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C.《恐龙无处不有》与《被压扁的沙子》选自英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作品《新疆域》。这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D.《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朝的魏学洢。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褶皱(zhě) 翌日(yù) 龟裂(ɡuī) 挑拨离间(jiān)
B. 归省(shěnɡ) 锵然(qiānɡ) 雾霭(ǎi) 暴风骤雨(chòu)
C. 斡旋(wò) 拾级(shí) 蛮横(hénɡ) 怒不可遏(è)
D. 羁绊(jī) 巉峻(chán) 撺掇(duo) 霓裳羽衣(ní)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翌日(yì) 悬殊(shū) 苍劲(jìng) 名副其实(fù)
B.汩汩(gǔ) 诬蔑(miè) 穹顶(qióng) 戛然而止(jiá)
C.颠簸(bǒ) 告诫(jiài) 拙劣(zhuō) 不修边幅(fú)
D.打嗝(gé) 蛮横(hèng) 盘旋(xuán) 目眩神迷(xuàn)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未来简史》是由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科技理论类著作。尤瓦尔·赫拉利也是《人类简史》《今日简史》的作者。
B. 《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C.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D. 《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晚期的诗歌,是古代诗歌的开端,绝大部分作者已无从考证。
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采 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采薇》选自《__________》,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体裁)。
【2】两首诗的结尾句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6、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同情的眼神
①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⑤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⑥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1】第④段中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
【2】第⑤段中老人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是可信的,因为什么?
【3】分析第⑤段“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回答下面的问题。
(1)“美好的品德”是指什么?
(2)“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什么?
【4】第②段中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为什么特别强调“看着那人的眼睛”?
9、作文。
生活百态,青春懵懂.有时,我们“寻他千百度”,却茫然一片;而以后,一个不经意的“回首”,却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不禁感慨:原来……
“原来”,是一种顿悟,是一种发现,是一种成长……
请以“原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外,体裁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