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话实在离谱,令我们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B.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交友的典范。
C.相声名家赵佩茹不耻下问向徒弟李伯祥学习《拉洋片》,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待艺术。
D.在旧社会,残酷的剥削和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使劳动人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2、请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随着中国游客的到来,使微信支付实现泰国全覆盖,形成了规模效应。
修改:将“使”去掉。
B.重视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加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修改:将“把握”改为“掌握”。
C.“人车争路”之所以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症结就在于不少人长期以来在潜意识里形成的“以车为尊”的路权观念造成的。
修改:将“造成的”去掉。
D.“一带一路”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成果,实现了从创新实践到理论设想的重大跨越。
修改:将“创新实践”和“理论设想”调换位置。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呈现/逞能 剑鞘/春寒料峭 泱泱大国/怏怏不乐
B.提供/供认 削球/削足适履 曲高和寡/曲终人散
C.通缉/编辑 妖娆/骁勇善战 奴颜婢膝/稗官野史
D.切磋/切实 学识/博闻强识 半夜三更/少不更事
4、下列选项中,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缄默 狩猎 枯躁 雾霭 迁徙
B.偏僻 震憾 沟壑 锵然 褶皱
C.束缚 战栗 恬静 山麓 怠慢
D.神龛 褪色 农彦 怅惘 砂砾
5、春 日 (宋)吕祖谦
短短菰蒲①绿未齐,汀洲②水暖雁行低。
柳阴小艇无人管,自送流花下别溪。
(注释)①菰蒲:茭白,菖蒲。②汀洲:水中小洲。
【1】诗歌一、二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季节的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式微》)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蒹葭》)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则右刻“山高月小,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魏学洢《核舟记》)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人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选文(1):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选文(2):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1)中的(A)与(B)分别指保尔与他哥哥阿尔焦姆。
B. 选文(1)中写的是“他”加入骑兵,积极参加战斗的故事。
C. 选文(2)中母亲所邮寄的包裹是“他”创作的小说《暴风雨》。
D.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这本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壶口瀑布
梁衡
⑴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⑵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⑶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⑷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⑸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⑹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下面对文章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⑴段交待壶口的位置,开篇即扣题;“我曾两次到过那里”总领下文。
B.第⑵段引用临出发有人告诫的话,第⑶引当地人的话,是对雨季壶口的侧面描写,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C.第一次去壶口是略写,第二次去壶口是详写。
D.本文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了黄河博大宽厚的伟大的性格,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
【2】从内容、写法、效果、情感等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3】结合内容,从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赏析选文写法。
9、小作文
动物学家观察发现,老鹰在树梢和悬崖上筑巢时,先衔一些荆棘放在底层,再叼一些尖锐的石子铺在荆棘上,最后才衔枯草、羽毛或兽皮放在小石子上面,做成一个孵蛋的巢,雏鹰渐渐长大,这时老鹰开始搅动窝巢,让巢里的枯草、羽毛掉落,露出尖锐的石子和荆棘,小鹰被扎得疼痛难忍,喳喳直叫,只好忍着痛,扇动着尚显稚嫩的双翅,离巢飞去。
动物学家的发现,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的认为老鹰简直像个教育家,太懂得如何关爱自己的孩子了,也有人认为老鹰这样早早的把孩子赶出窝巢,危险太多,不利于孩子成长,请你针对老鹰的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