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B.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让华宁县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C.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D.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下面的情境中,应对最得体的一项是( )
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小明打电话找你出去玩,你回答他:
A.“聚会就是找死,访友就是害人,你就是故意想害死我吧?”
B.“防疫期间你务必待在家,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C.“今天到处乱跑,明年坟头长草,我们还是老实居家隔离吧!”
D.“特殊时期不宜出门,待春来疫散,我们再一起去看花海吧!”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
B.南吉市中心城区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
C.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D.学期结束前的法制报告会非常好,它对防止青少年犯罪起了重要的作用。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地一项是
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 看到满山遍野的油桐花盛开,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C. 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D. 骄傲随无知而增长,越是知识浅薄的人,越是目空一切。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②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⑥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己亥杂诗》中龚自珍借花自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
(1)以上片段选自前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_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结合原著中与“他”相关的一个情节,有理有据地劝慰“他”摆脱悲观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喀喇昆仑腹地攀冰记
汗斯
①经过数日徒步,探险队伍终于到达了迦舒布鲁姆大本营。“迦舒布鲁姆”在当地语中意为“闪光的墙",这恰好描绘了终年积雪的迦舒布鲁姆峰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的壮观景象。扎营之后,我在帐篷里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攀冰装备,想着明天就能在这原始秘境里攀冰,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②次日,天未亮,吴昕在帐篷外叫大家起床。在队员们收拾装备之余,我和几名领队为了给大家探路,便先行出发,朝边舒布鲁姆冰塔林前进。迎着日出,阳光慢慢洒向远处的迦舒布鲁姆峰,山顶犹如铺上了一层金箔,煞是壮观。翻过碎石坡后,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冰塔晶莹剔透,散发着幽蓝神秘的光芒,形千姿百态,或如让风前行的帆船,或如跃水而出的鱼鳍……大家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我们踩在乱石和冰川上前进,脚下发出“吱吱”的摩擦声。由于此处山高、河谷宽,人用肉眼衡量一个物体的远近高低往往会出现偏差,比如,远望冰壁看似矮小,走近后才发现,那片冰壁如屏障般难以逾越。好多路段我们都需要借助绳降,然后用冰镐凿出冰洞,把绳子串起来攀冰,攀一块冰壁通常要折腾不少时间。此时,对讲机里传来大本营的消息,告知队员们已经出发了,于是我开始从冰面往下降。为了顺利地下降到冰壁底,我还不得不留一个冰锥在上面。收拾好装备和背包后,我们回到最初选择的一些冰壁,开始为队员们做探冰准备。攀水之余,我想起了去年冬天在川西双桥沟做攀冰训练时的情况。那时冰壁有限,一块好的冰壁往往有许多人攀登,而要抢占好的冰壁,需要很早就从村子出发,并且,每当太阳照射时,瀑布冰川就开始融化,人在低处攀爬,上边在滴水,攀冰环境非常不理想。而现在身处迦舒布鲁姆峰脚下,这片河谷里的冰壁数不胜数、形状大小不一,洁白坚硬、晶莹透亮,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环境不同、难度不一的冰壁进行攀登。除此之外,神秘的冰洞、危险的暗河都能满足队员们的探险之心。在这片自然雕刻的冰川胜地,仿佛闭上眼都能闻到自由攀冰的味道。
③队伍在迦舒布鲁姆冰川进行了两天的攀冰活动,收获颇丰。最后离开的那天下午,大家非常疲惫,各自收拾行李和装备,早早回到帐篷休息。这时,吴听来到我身边,问我想不想再进冰塔林,把前日遗留的冰锥取回来。我身体有些不适,本想拒绝,但脑海中却浮现出幽蓝神秘的冰塔林,那摄人心魄的诱惑让我无法拒绝,于是我起身收拾攀冰装备,和吴昕一起再次进入冰塔林。
④当我俩到达冰塔林,发现眼前的景象与两天前大不相同:冰川发生了许多变化,两天前我曾攀爬的处平整冰面,如今大部分已融化,整个冰角翘了起来。寻寻觅觅之后,终于发现了遗留的冰锥,我借助冰镐和绳降,小心翼翼地攀爬上冰壁,拿到了冰锥。攀冰时,我明显感觉这次体验不同于两日前,冰壁因阳光照射已有些湿滑,若没有准确地定位好踩点,极易发生滑坠事故,好在有吴昕的指挥和帮助,我心里踏实了许多。取回冰锥,我俩还有些不愿往回走,于是又商量着挑战新的冰壁,在冰塔林攀爬了很久,直至黄昏,才开始往回走。
⑤在迦舒布鲁姆大本营的最后一晚,大家似乎都没有睡意。晚饭后,我们生起篝火,围坐一团,彼此交流梦想与故事,无关职业,无关年龄,我们更像是一群懵懂的大自然的孩子,憧憬着不一样的远方。我想,这就是徒步和攀冰的魅力所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作者记叙了在冰塔林前后两次攀冰的过程,其感受有何不同?
【3】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妙处.
这些冰塔晶莹剔透,散发着幽蓝神秘的光芒,形状千姿百态,或如迎风前行的帆船,或如跃水而出的鱼鳍……
【4】第②段插入“作者去年冬天在川西双桥沟做攀冰训练时的情况”有么作用?
【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探险攀冰队员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9、在教室里,我们听一位位老师授课,学习知识,收获道理。是否有一些课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沉淀在你的记忆里。请以“真喜欢这样的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可用A老师、B同学来称呼。②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