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暗杀革命人士来维持独裁统治,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令人发指。
B. 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C. 这件事我做得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D. 反动派想通过谣言来挑拨离间、蛊惑人心。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严竣 枯燥 人情世故 委屈求全
B.幅射 喧嚷 周而复始 前扑后继
C.震撼 迁徙 共商国事 草长莺飞
D.翩然 陨石 甘拜下风 迫不及待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王义之、杜甫。
B.词的流派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有李煜、李清照、辛弃疾等。
C.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
D.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平声,下联末尾字用仄声。
4、选出填入空白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________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________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________派军队侵占台湾,________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等谬论,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予以坚决反对。
A. 尽管 可是 只是 才 B. 如果 那么 不仅 而且
C. 尽管 但是 不仅 而且 D. 如果 那么 只有 才
5、诗人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6、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 ,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凄凄,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3求之不得,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 。(《关雎》))
(4)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船头坐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佛印居右(魏学洢《核舟记》)
7、名著阅读。(任选一题)
(1)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也就是说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下面的人物中选一个,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①孙悟空②猪八戒
(2)经典名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从下面的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名著简要分析他们是如何对自由、成功、胜利不懈追求的。
①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江姐(《红岩》)
8、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社戏》)
【1】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2)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2】作者设置“偷豆”这一情节的用意何在?
9、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