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对修辞的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A.那边山顶乌云密布,看样子老天好像就要发怒了。(没有修辞)
B.狂风中那棵孱弱的小树像个酒醉的人。(比喻)
C.无论新冠病毒多么狡猾,都会被科学家制服的。(拟人)
D.旅游的时候,我们可带走美好的记忆,但不要带走那里的滴水片石。(借代)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社戏》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反映童年生活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C.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曾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刘禹锡被后世之人合称为“刘柳”。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民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并不完全否认他的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B. 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
C. 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
D.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论证。
4、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知所措,等到出了交通事故才后悔不已。
B.如果台湾当局阳奉阴违,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彻底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C.现在的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被地震毁坏得行将就木的四川灾区很快重建了家园。
5、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B.诗歌语言精练传神,如“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C.诗歌写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D.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4)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请把李白的《送友人》默写完整。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两部课外阅读名著,相信你一定读过这两部作品,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著名钢琴大师(_________)和英语特级教师(_________)。
(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一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原苏联_____,主人公是_____,他在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4)这部小说回答了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______。
8、阅读吴伯萧的《灯笼》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一跳又一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老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儿,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1】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下面语句含义的理解。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2)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3】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4】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火!”结合文章,分析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着。
雨过天晴、花落花开、冬去春来……是自然发展中的变化。
沧海桑田、由穷变富、旧貌新颜……是社会发展中的变化
反败为胜、化悲为喜、失而复得……是人生成长中的变化。
请以“变化”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和见闻,可以阐述观点和见解,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