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村里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位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技亦灵怪矣哉!
(译:技艺也真是灵活奇怪啊!)
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限险又向右近曲。)
2、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因为还没到壮年,故称弱冠;十三四岁的女子像豆蔻花儿,故称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
B.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表现重阳习俗的诗句“遍插茱萸少一人”。
C.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了“干支纪法”。如“甲午战争”“晋太元中”“辛亥革命”都涉及到了干支纪年法。
D.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每个季节的第一个节气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污蔑 告诫 相辅相承 挑拨离间
B.震撼 斡旋 戛然而止 风云变幻
C.萦绕 决择 不知所措 人情世故
D.羁绊 湎怀 轻歌曼舞 不修边幅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一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人生态度。
【2】假如你要跟好友分别,你会用下面的哪句诗表达心情?请简要说明理由。
(1)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古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3)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7、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读书时说:“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恒心,还需注重效率和质量,要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本,结合书中内容,联系学习或生活,谈谈你通过阅读解决了怎样的实际问题。(100字左右)
《傅雷家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8、拓展阅读
向上的风
郑彦英
①连绵的灰色戈壁滩,蜿蜒的黄色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色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色梭梭草,颜色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色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③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有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不禁感叹。
④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色就把人锁住了,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
⑤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
⑥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儿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难能可贵。
⑦我不禁问女娃:“跟你妈卖瓜呢?”女娃点点头。“咋不上学呢?”女娃一笑,没看我,还是擦着桌子,说:“暑假呢。”
⑧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甚至还说到意义。
⑨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月牙泉。
⑩一汪泉水,清澈如仙女的清泪,周围任何一座沙山倾泻下小小一角,都会把月牙泉埋掉,但是棱角分明、曲线妩媚的沙山就立在那里,千百年来,月牙泉却安然无恙。
⑪风忽然来了,裹着黄沙,打着脸和眼。眼当然紧紧闭住了,心里却在想,不说沙山下来,就这风裹的沙子往月牙泉里一落,不到十天半月,月牙泉不被沙子填满才怪。
⑫脸上没有沙子打了,便睁开眼,却发现那阵裹沙子打我的风是一个庞大的风团,灰苍苍的风团已经吹到沙山底部,然后昂着头,竟然直直地朝上吹去。一个人的帽子被风卷了起来,帽子和沙子被风裹着,很快就到了山顶,转眼之间,就翻过山去了。
⑬我不禁感叹:“月牙泉的风有灵性,沿着沙山往上走。”
⑭同行的朋友认真地说:“不是什么灵性,月牙泉周围的山势,决定了不管多大的风,一旦进入月牙泉区域,必然往山上走,不但能带走风里的沙子,甚至能裹挟沙山上的黄沙。”
⑮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对奇特的现象,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的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
⑯这种反省持续到回去的路上,不禁想到了瓜棚下的母女。她们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让戈壁滩不再枯燥的微笑,也许就如这向上的风,是本性,所以才那么平实真切。
⑰风,向上的风,正因为很难遇到,所以让我难以忘怀。
【1】说说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⑧段中写道:“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请结合文章第②-⑦段,概括让“我们”产生特殊感觉的原因。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15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17段的理解。
9、题目: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
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要求:(1)题目自拟,写说明文。(2)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