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桂林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历史的演进一如浪潮,总有新生的力量站到风口浪尖,擎起前进的大旗。

    B.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却根本无人问津

    C.我们来到湖畔,只见草长莺飞,繁花似锦,风光真是美极啦!

    D.有网友爆料称,在大湖溪有一条污染程度让人叹为观止的河流。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创作的诗歌《回延安),全诗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小石潭记》,是唐代柳宗元被贬谪到湖南永州时所作,“永州八记”中的一个名篇。柳宗元探访山川河流,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此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

    C.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空间顺序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而逻辑顺序则常用于介绍事理。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用的就是“比”的手法。

  •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辈(háng   枯燥   风雪途(zǎi   不修边辐

    B. chěng   缅怀   挑拨离jiàn)    漫不经心

    C. 默(jiān   帷幕     强词夺理(qiáng   轻歌慢舞

    D. 然(   喧腾    怒不可è)     振耳欲聋

  • 4、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A. “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 “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 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仅仅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 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理解性默写。

    (1)在《小石潭记》中,谭中鱼可谓十分可爱,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2)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让你身处困境也不感到孤独。你可以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这种感情。

    (3)如今,各地新建的一片片居民小区,成为中国城乡一道道亮丽景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的“_____________”愿望得以实现。

    (4)陶渊明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对老人孩子生活状态用了一个短语进行评价是:________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诗人渴望出仕却又无人引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6)韩愈《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明确揭示“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7)《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与世隔绝、不知世外朝代更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君子好述”,古老的恋歌,唱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水击三千里,_____”,庄子奇妙的想象有着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桥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小说的主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五、阅读《雪白》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了……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纬、流动的水……

    1本文开头写到“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愈来愈多了。比如雪”,根据全文内容,请分条概述作者感念雪的原因。

    2本文以“雪”为线索,由雪及人,由雪及事,由雪及现实,请概括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

    3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这句话的含意。

    4使作者“感到了不安”的东西有哪些?请作简要阐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尝过酸甜苦辣,我们领略了山肴野蔌的芬芳;走过春夏秋冬,我们体会了树木花草的芬芳;读过诗词歌赋,我们欣赏了美文佳作的芬芳;辨过是非曲直,我们感悟了立德树人的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要抄袭他人的文章。5、书写要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