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俨然(yǎn) 溯洄(shù) 器皿(mǐn) 豁然开朗(huò)
B.垂髫(tiáo) 佁然(yǐ) 箬篷(ruò) 袒胸露乳(tǎn)
C.窈窕(tiǎo) 阡陌(xiān) 参差(cī) 辗转反侧(zhǎn)
D.俶尔(chù) 好逑(qiú) 篆章(zhuàn) 落英缤纷(bīng)
2、下列选项中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韶关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韶关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项是( )。
A. 在幕景不停变换,彩灯交相照射之下,音乐时而高亢,时而婉约,那高难度的动作,不仅令人眼花缭乱,更让观众翘(qiào)首而望、屏(bǐng)息敛声、惊心动魄。
B. 正值北风凛(lǐng)冽之时, 梅树婷婷玉立、蓬蓬(péng)勃勃,开满了密密层层的花朵,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点儿空隙,竟是这样饱满,这般豪放和烂漫,带着狂野和自信。
C. 孤山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好鸟相鸣,嘤嘤(yìng)成韵。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暇迩,如唐朝诗人白居易便有“孤山寺北贾(jiǎ)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的佳句。
D. 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学泰斗形象颔(hàn)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huáng)诚恐的地步。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孤雁
(作者: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于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初贬黄州时。苏轼在黄州贬所居住达四年多。《孤雁》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漏断”的意思是_________
【2】上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渲染了怎样的环境?
【3】两首作品都写到了“孤鸿影”,请分析表现手法和情感。
6、古诗文默写
(1)关关睢鸠,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饮酒》中描写诗人不受尘俗烦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今天,我们都应有忧患意识,就像孟子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
(5)《卖炭翁》中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走近名著。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边的问题。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1)该选段表现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林冲杀死陆谦是因为___________。
(2)该选段鲜明地表现了《水浒传》怎样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怕它孤寂
张丽钧
①他是个有意思的老人。他“赤裸着脊背”扶犁耕田,供他使唤的那头老牛疲惫不堪,消极的态度让他有点不满。他于是吆喝起来:“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旁边的人听了纳闷——一头牛竟然有这么多名字?便拿这问题问老人。
②老人说,这牛就一个名字,叫福贵。——可是不对呀,刚才老人分明一连说了5个名字呀!老人神秘地向疑惑者招手,想悄悄告诉他个中原委;但却欲言又止,因为他看到“福贵”正抬头看着他。他于是训斥那牛道:“你别偷听,把头低下。”那牛便乖乖地低下了头。
③这时候,福贵老人才压低声音告诉那人:“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
④这本是一头待宰的老牛。在新丰牛市场,面对一个霍霍地磨着牛刀的赤膊男人,它趴在地上,流了一滩眼泪。福贵不忍心看它哭,便顶着一群人的哄笑,用攒了大半辈子的钱买下了这头不中用的老牛,并和它共用了“福贵”这个名字。福贵老人把福贵老牛当成“伴儿”来对待,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像拉着个孩子。他憨痴地随口叫出离世家人的名字,让老牛觉得,在不远处还有五头干劲冲天的牛正在和自己比赛呢。
⑤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也写过一个人与牛的故事,跟余华笔下的故事真可谓相映成趣——安恩是个老妇人。一天,她牵着她的奶牛来到了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交易场上那么杂乱喧闹,安恩却多么“安闲”啊!她晒着太阳,旁若无人地织着毛袜。那依偎在她身边、用头温柔地蹭着她肘部的,可是一头惹眼的“好奶牛”,它健壮结实,皮毛干净,“浑圆的乳房胀得鼓鼓的,软绵绵、毛茸茸地垂在肚皮底下”。
⑥商人来询价了,她说这牛不卖;屠夫来询价了,她又说这牛不卖。人们有些蒙了,又问了她些“这牛已经有主了吗?”或者“这牛是你自己的吗?”之类的话,安恩一一作了回答,而她的回答令大家更加气恼——既然这头牛属于你而又不曾卖出,那你为什么高低不肯卖呢?你带它来这里,究竟是为了出出风头呢还是想拿大伙儿开涮呢?
⑦安恩老太太听了,神色慌乱起来,不得不向大家道出了实情:“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倒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居然是,她怕她的奶牛太孤寂,带它来集市看一看同类,聊以解忧!
⑧应该说,福贵和安恩,给过我太多的精神抚慰。我天生心软,是个“畏惧无畏”的人。年幼时读古书,不明白古人为何会将残鸷之人(心狠手辣的人)唤作“忍人”;后来慢慢懂了,原来,忍就是不动性、不动情、不动心,血液可以结成冰,肉身可以凝为铁。忍得下心,就下的去手——无视屠刀下生命的哀哭,无视樊笼里生命的哀号。“忍人”会说:动物嘛,生来就低人一等,生来就该果人腹、代人劳、分人苦、逗人欢、医人疾,动物需要个什么尊严呀!
⑨其实,福贵的牛,宰了也就宰了,安恩的牛,卖了也就卖了,它们是断不会抗议的,也不会变个鬼、托个梦来找那辜负了它们的人纠缠不休;但是,“不忍”的人,会在心里跟自己纠缠不休的。我喜欢这两个疼牛的老人,喜欢他们站在牛的立场上去想牛。他们乐于揣摩牛的心思,怕它消沉,怕它孤寂,怕它忧伤,于是,他们就激励牛、取悦牛,跟牛唠嗑、带牛散心,把这个世界的温暖传递到牛身上。
(选自《淳语文》第20期)
【1】结合①-③段的内容,说说旁人觉得“他是个有意思的老人”中“有意思”的含义。
【2】仔细阅读第④段,说说福贵是一个怎样的人?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怕它孤寂”的两件事。
【4】第⑧段作者写“忍人”的意图是什么?
9、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每天都去河边钓鱼,但每次都把鱼放了,邻居问他为什么,老人笑了,说:“为了钓,而不是为了鱼!”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在乎的是充满想象、希望与美丽,甚至有着许多荆棘、坎坷与变数的“过程”,我们在乎的就是在过程中体验到的美感。
请以“过程之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