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一种方法,其依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下列事件中,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
A.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 B.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
C.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6点朝上 D.若是实数,则
3、如图,在中,
,
,
垂直平分
,交
于点
若
,则
等于( )
A. B.
C.
D.
4、若关于x的方程有解,则必须满足条件( )
A. a≠b ,c≠d B. a≠b ,c≠-d C. a≠-b , c≠d D. a≠-b , c≠-d
5、若分式的值为零,则( )
A. x=3 B. x=-2 C. x=2 D. x=-3
6、去年某果园随机从甲、乙、丙、丁四个品种的苹果树上各采摘了棵,四个品种的苹果树产量的平均数
(单位:千克)及方差
(单位:千克2)如表所示:
| 甲 | 乙 | 丙 | 丁 |
今年准备从四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苹果树进行种植,应选的品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C.有两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8、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
A.a6÷a3=a2 B.(a3)2=a5 C.2a+3a3=5a4 D.3ab﹣2ba=ab
9、从一个十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十边形分割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B.
C.
D.
10、如图,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是0,点B表示的数是3,CB⊥AB于点B,且BC=2,以点A为圆心,AC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D,则点D表示的数为( )
A.
B.
C.
D.2
11、若点(2,m﹣3)在第四象限,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2、如图所示,在中,
,D是AC边上一点,
,
,则BC的长为________.
13、小玲在一次班会中参加知识抢答活动,现有语文题道,数学题
道,综合题
道,她从中随机抽取
道,抽中数学题的概率是_________.
14、将一批100个数据分成5组,列出分布表,其中第一组与第五组的频率之和是,第二与第四组的频率之和是
,那么第三组的频数是___.
15、已知一次函数,那么
的值随
的增大而________.
16、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所示,若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7、如图,一架10米长的梯子斜靠在墙上,刚好梯顶抵达8米高的路灯.当电工师傅沿梯上去修路灯时,梯子下滑到了B′处,下滑后,两次梯脚间的距离为2米,则梯顶离路灯____米.
18、体育张教师为了解本校八年级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达标情况,随机抽取了20名女生进行仰卧起坐测试.如图是根据测试结果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果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0次,那么仰卧起坐次数为40次的女生人数至少有__________人.
19、已知直线y=(2-3m)x经过点A(x1,y1)、B(x2,y2),当x1<x2时,有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20、某数学学习小组发现:通过连多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多边形内角和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问题.如果从某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钱共有3条,那么该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度.
21、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是每位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老师把甲、乙两组各有10名学生,进行电脑汉字输入速度比赛,各组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个数统计如下表:
输入汉字(个)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甲组人数(人) | 1 | 0 | 1 | 5 | 2 | 1 |
乙组人数(人) | 0 | 1 | 4 | 1 | 2 | 2 |
(1)请你填写下表中甲班同学的相关数据.
组 | 众数 | 中位数 | 平均数( | 方差( |
甲组 |
|
|
|
|
乙组 | 134 | 134.5 | 135 | 1.8 |
(2)若每分钟输入汉字个数136及以上为优秀,则从优秀人数的角度评价甲、乙两组哪个成绩更好一些?
(3)请你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从不同角度评价甲、乙两组学生的比赛成绩(至少从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22、解不等式(组)
(1)(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并求此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23、计算:
(1)+
-
(2)
24、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4x-1≥5x-2
(2)
25、如图,直线AB:y=-x-b分别与x、y轴交于A(6,0)、B两点,过点B的直线交x轴负半轴于点C,且OB:OC=3:1.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如图,P为A点右侧x轴上的一动点,以P为直角顶点,BP为腰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BPQ,连接QA并延长交y轴于点K,当P点运动时,K点的位置是否发现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坐标;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