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邵阳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朱元璋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应天府。“应天府”是今天的

    A.杭州 B.南京 C.北京 D.开封

  •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杜甫诗中所描写的盛世局面出现在(   )

    A. 唐太宗时期 B. 唐高宗时期

    C. 武则天时期 D. 唐玄宗时期

  • 3、朝廷开设科目,士人自由报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重要依据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 4、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汉朝

  • 5、下列哪位皇帝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理念?(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宋太祖

  • 6、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该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       ②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以洛阳为中心                 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7、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氏族首领由她们中年高望重者担任。这是对下列哪一时期的情景的描述?

    A. 原始群

    B. 父系氏族

    C. 母系氏族

    D. 原始社会

  • 8、宋金的分界线(  )

    A.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B.长江至大散关一线

    C.珠江至大散关一线

    D.黄河上游至大散关一线

  • 9、“……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如燃放,焰绝,然后子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步。”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 )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 10、宋朝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其中的“苏湖”是指:

    A.江苏、湖南

    B.江苏、湖北

    C.苏州、湖南

    D.苏州、湖州

  • 11、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经典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符合题目要求的诗人是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苏轼

  • 12、湖北省作为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来源于元朝的什么制度?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 13、“南市沽浊(南市打上一壶酒)……轮囷犀浦芋(犀浦芋头来二斤),磊落新都菜(再买新都鲜蔬菜)……”从宋代陆游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商业贸易的繁荣 D.对外交往的频繁

  • 14、其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后期作品书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你判断这位词人应是( )

    A.关汉卿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 15、2019年3月28日,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

    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

    C.元朝时设立宣政院 D.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

  • 16、杜甫的诗“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未达,况乃未休兵”的是(        

    A.秦朝暴政

    B.赤壁之战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 17、《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天竺、寻求佛教经书的高僧( )

    A. 鉴真   B. 法显

    C. 玄奘   D. 阿倍仲麻吕

  • 18、宋代金属冶炼业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下列哪一金属的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

    A.铜

    B.铁

    C.黄金

    D.锡

  • 19、“开元盛世”是我国封建社会盛世之一,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 唐高宗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 20、明朝中后期,在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   到东南沿海抗倭( )

    A. 岳飞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文天祥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由于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首领拥戴为________。唐朝先后设置________________,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 22、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 23、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 2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学发展更显风骚。

    (1)唐朝诗人_____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2)南宋词人_____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的地位。

    (3)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最著名的悲剧代表作是_____。

    (4)清代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写的《红楼梦》。

  • 25、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著名的诗人李白享有_________的美誉;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_____”之称。

  • 26、京剧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最开始被称为________

  • 27、明朝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 28、宋代海外贸易: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______、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加以管理。

  • 29、清朝对外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 30、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________,历史上称为南宋。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陆羽 “诗圣”《茶经》

    杜甫 “诗仙”《玄秘塔碑》

    李白 “画圣”“三吏”“三别”

    吴道子 “笔谏” 《蜀道难》

    柳公权 “茶神” 《送子天王图》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1)________年,隋朝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陈,重新统一全国。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____________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__________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君主专制加强)

    材料一  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除削弱相权外,宋朝的哪项政策能够“为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朱元璋为了实现“皇帝集权、官员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清朝军机处设立于哪个皇帝执政时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抗击外来侵略)

    材料二  在戚继光以前,在军队中受到重视的是个人的武艺,能把武器挥舞如飞的士兵是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好汉。等到他们被有组织的倭寇屡屡击溃以后,当局者才觉悟到一次战斗的成败并非完全决定于个人武艺。戚继光在训练这支新军的时候,除了要求士兵娴熟技术以外,就充分注意到了小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每一个步兵班同时配置长兵器和短兵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据材料二分析,戚继光在训练新军时的首要原则是什么?戚继光的军队抗击了哪个国家的侵略者?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话出自哪位历史人物?“贵国”指哪个国家?材料二、三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之处?

    (治理边疆地区)

    材料四  郑氏投降后,在处理台湾的善后事宜时,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弃其地”的荒谬主张,施琅则坚决反对。他认为,“台湾土地千余里,人民数十万”,“土地肥饶,出产五谷,沃野千里”。同时,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康熙帝采纳了施琅的正确意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行政机构……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台湾的开发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4)据材料四,概括施琅坚持治理台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在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意义。

    材料五 

    金奔巴瓶   新疆“将军府”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在西藏和新疆分别设置什么官职进行治理?其治理措施有什么积极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