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人物的词风与苏轼最相似的是
A. 李清照
B. 辛弃疾
C. 关汉卿
D. 马致远
2、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段材料是说李白的诗具有( )
A. 浪漫主义精神 B. 现实主义精神
C. 悲观主义精神 D. 英雄主义精神
3、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是
A. 《窦娥冤》
B. 《资治通鉴》
C. 《史记》
D. 《念奴娇·赤壁怀古》
4、六次东渡,最后双目失明,到达日本去传播佛经的唐朝高僧是
A. 鉴真 B. 玄奘 C. 晁衡 D. 郑和
5、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其中28是指
A.1842年—1870年
B.1911年—1939年
C.1919年—1947年
D.1921年—1949年
6、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这一制度创立的标志是( )设立进士科。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7、“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A.戒奢从简,虚心纳谏 B.增设殿试
C.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D.重视地方吏治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的词句,描写了南宋抗金的情景。建立金政权的少数民族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突厥族
9、根据图中文物,可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
元代火铳
A.唐朝已经发明火药
B.宋代没有管形武器
C.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D.该武器由竹筒制成
10、2016年,下图坐像与唐招提寺内的自己会面后,赶往京都壬生寺举行安放仪式。新坐像东渡的意义在于( )
①为了让新旧坐像会面②缅怀大师事迹,学习大师精神③传承中日两国的友谊④延续中日文化交流与互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当时农业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B.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 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D. 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12、2016年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艺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13、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因其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导致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A.制造文字狱 B.实行八股取士 C.设立军机处 D.设置厂卫制度
14、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能够反映出我国古代( )
朝代 | 北方户数 | 南方户数 |
汉(公元2年) | 965万 | 111万 |
唐(公元742年) | 493万 | 257万 |
宋(公元1080年) | 459万 | 830万 |
A.民族之间的交融
B.技术的不断进步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政治制度的演变
15、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发明并推广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杯酒释兵权”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北宋( )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17、在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考古现场,考古队执行领队张志清指着这1.3万平方米的发掘现场说:“发掘表明,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印证了太仓港在元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码头’的事实。”上述材料印证了元朝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 D.军事实力强大
18、下图为金朝海陵王完颜亮的行书作品《题临安山水》,大意为:万里江山应该是统一的,江南怎么能有别的朝廷。我要带领百万雄兵到西湖,骑马踏上吴山第一峰。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
A.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金与南宋对峙
C.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D.行书较为盛行
19、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②设置通判
③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④设置转运使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20、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它是指( )
A.丞相制 B.三省六部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度
21、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的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____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集市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
④两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到长江流域,_____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⑤宋代重视海外贸易:设置___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广泛。
22、明朝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________。
23、既有南曲的轻柔婉转,又有北曲的激昂声腔的戏曲是________。
24、新罗仿唐采用___________选拔官吏;朝鲜的___________也传入中国。
25、根据下列所给出的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古典名著名称。
(1)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三顾茅庐——
(2)农民起义、宋江、梁山泊——
(3)神话小说、唐僧取经、孙悟空——
(4)四大家族、贾宝玉、林黛玉一一
26、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______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7、元末明初,作家______的一部小说作品中,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28、宋代我国海外贸易繁盛,在当时既拥有领先世界的造船业,又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的两座城市分别是_____和_____。
29、司马光的________和司马迁的________被称为"史学双壁"。
30、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____。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____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31、连线题:
1.金 A.忽必烈 a.党项
2.辽 B.元昊 b.蒙古
3.西夏 C.阿保机 c.女真
4.元 D.阿骨打 d.契丹
32、举出清朝前期疆域东南西北四至。
33、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知识的一项基本技能。张伟同学学完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时期——明清时期的历史后,设计了下列知识结构示意图。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关问题。
(1)请将上述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⑥_________⑦_________⑧_________ ⑨_________⑩_________
(2)结合上述知识结构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指出从明朝到清朝在对外交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②简要概括明清时期的总体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