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其作者是抗金名将
A.宗泽 B.岳飞 C.吴阶 D.韩世忠
2、标志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澶渊之盟”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贞观之治”
3、下表中明朝初年到明朝末年人口数发生变化。以下属于引发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时期 | 时间 | 人口数 |
明朝初年 | 1368 年 | 约五千六百万 |
明朝末年 | 1602年 | 约一亿 |
A.出现了一批棉纺织业的基地 B.明朝改革地方到中央的官制
C.引进马铃薯等美洲高产作物 D.周边国家人口大量涌入中国
4、下列三字经与阿骨打的历史活动相吻合的一项是( )
A.着黄袍,当皇帝
B.统契丹,建辽国
C.称大夏,霸西北
D.抗辽权,建大金
5、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用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50多年的混战,开启了一个新的年代。和此事有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6、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他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在各州设置通判 D.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7、“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唐代诗人周匡物的《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
A.行省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度
D.中央集权制
8、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个王朝的行政区域,据图可知该王朝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为巩固统治,北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官员的运用上其特点是
A.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B.解除禁军将领的领兵权
C.大幅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D.重文轻武
10、《大唐西域记》记载葱岭的环境时说:“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这一记载有利于我们
A.感悟玄奘西行的精神内涵
B.感受鉴真东渡的艰难险阻
C.说明鉴真东渡是出生入死
D.知道政府支持玄奘西行
1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如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某原始人头像,对该原始人类描述正确的是
A.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B.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
C.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D.会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
12、“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历史上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选拔人才的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3、明朝时期,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其中按察使司负责的是
A.地方的民政 B.地方的财政
C.地方的军务 D.地方的司法
14、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的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 )
A. 宋太祖 B. 元世祖 C. 明太祖 D. 明成祖
15、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官僚、贵族的行列……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材料反映了科举制的施行( )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D.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6、《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下列关于对其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A.《兰亭集序》是顾恺之的代表作
B.《兰亭集序》作者被誉为“书圣”
C.《兰亭集序》创作于西晋时期
D.《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
17、唐朝时,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创制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是( )
A. 曲辕犁 B. 翻车 C. 筒车 D. 耧车
18、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唐三彩、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隋朝 B. 唐朝 C. 汉朝 D. 南北朝
19、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汉朝
20、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抗元英雄:
A.岳飞
B.文天祥
C.郑成功
D.李自成
21、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中国人的骄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四大发明 | 造纸术 | 印刷术 | 火药 | ⑤ |
发明 | 西汉发明,东汉 改进 | 唐代《金刚经》是①印刷品,北宋②发明③印刷术 | 唐代发明,唐末用于④,宋代更广泛 | 宋代制成并用于 ⑥ |
影响 | 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 | 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 对欧洲社会产生震动 | 为环球航行和⑦提供了重要条件 |
22、唐太宗将______________嫁给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的友好。
23、________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是________。
24、饮茶在_______时期开始风靡全国;元朝时最著名的戏剧的代表作是______。
25、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
①背景:北周末年,外戚______掌握大权。
②时间:_____年
③都城:____
(2)隋朝统一
①时间:____ 年
②结果: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
③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顺应了____。
(3)隋朝的巩固
①措施:____,编订户籍,统一____和____制度;加强____,提高____。
②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____的王朝。
26、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爆发了由________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致命的打击;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__”的口号。1644年,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27、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是________ ______。
28、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他就是明太祖。
29、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________(写清X年X月X日)地点________。
30、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________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771年,________率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1、文化璀璨
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这一时期,文化继续发展,学术巨匠辈出,统文化呈现辉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连线内容。
32、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隋灭陈统一南北的时间——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3)宋代从越南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4)宋代出现的纸币——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材料二 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结合材料二,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所叙述的这种变化是从何时开始、何时最后完成的?
(4)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对我们现代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