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儋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其作者是抗金名将

    A.宗泽 B.岳飞 C.吴阶 D.韩世忠

  • 2、标志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澶渊之盟”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贞观之治”

  • 3、下表中明朝初年到明朝末年人口数发生变化。以下属于引发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时期

    时间

    人口数

    明朝初年

    1368 年  

    约五千六百万

    明朝末年

    1602年

    约一亿

     

     

    A.出现了一批棉纺织业的基地 B.明朝改革地方到中央的官制

    C.引进马铃薯等美洲高产作物 D.周边国家人口大量涌入中国

  • 4、下列三字经与阿骨打的历史活动相吻合的一项是(  

    A.着黄袍,当皇帝

    B.统契丹,建辽国

    C.称大夏,霸西北

    D.抗辽权,建大金

  • 5、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用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50多年的混战,开启了一个新的年代。和此事有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 6、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他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在各州设置通判 D.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 7、“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唐代诗人周匡物的《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A.行省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度

    D.中央集权制

  • 8、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个王朝的行政区域,据图可知该王朝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9、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为巩固统治,北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官员的运用上其特点是

    A.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B.解除禁军将领的领兵权

    C.大幅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D.重文轻武

  • 10、《大唐西域记》记载葱岭的环境时说:“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这一记载有利于我们

    A.感悟玄奘西行的精神内涵

    B.感受鉴真东渡的艰难险阻

    C.说明鉴真东渡是出生入死

    D.知道政府支持玄奘西行

  • 1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如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某原始人头像,对该原始人类描述正确的是

    A.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B.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

    C.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D.会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

  • 12、“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历史上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选拔人才的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13、明朝时期,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其中按察使司负责的是

    A.地方的民政 B.地方的财政

    C.地方的军务 D.地方的司法

  • 14、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的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  )

    A. 宋太祖   B. 元世祖   C. 明太祖   D. 明成祖

  • 15、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官僚、贵族的行列……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材料反映了科举制的施行(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D.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16、《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下列关于对其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A.《兰亭集序》是顾恺之的代表作

    B.《兰亭集序》作者被誉为“书圣”

    C.《兰亭集序》创作于西晋时期

    D.《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

  • 17、唐朝时,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创制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是(  )

    A. 曲辕犁   B. 翻车   C. 筒车   D. 耧车

  • 18、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唐三彩、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隋朝   B. 唐朝   C. 汉朝   D. 南北朝

  • 19、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汉朝

  • 20、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抗元英雄:

    A.岳飞

    B.文天祥

    C.郑成功

    D.李自成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中国人的骄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四大发明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发明

    西汉发明,东汉

     改进          

    唐代《金刚经》是①印刷品,北宋②发明③印刷术

    唐代发明,唐末用于④,宋代更广泛

    宋代制成并用于

    影响

    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

    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对欧洲社会产生震动

    为环球航行和⑦提供了重要条件

     

     

  • 22、唐太宗将______________嫁给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的友好。

  • 23、________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是________

  • 24、饮茶在_______时期开始风靡全国;元朝时最著名的戏剧的代表作是______

  • 25、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

    ①背景:北周末年,外戚______掌握大权。

    ②时间:_____

    ③都城:____

    (2)隋朝统一

    ①时间:____

    ②结果: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

    ③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顺应了____

    (3)隋朝的巩固

    ①措施:____,编订户籍,统一________制度;加强____,提高____

    ②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____的王朝。

  • 26、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爆发了由________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致命的打击;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__”的口号。1644年,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 27、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是________  ______

     

  • 28、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他就是明太祖。

  • 29、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________(写清X年X月X日)地点________

     

  • 30、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________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771年,________率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文化璀璨

    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这一时期,文化继续发展,学术巨匠辈出,统文化呈现辉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连线内容。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隋灭陈统一南北的时间——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3)宋代从越南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4)宋代出现的纸币——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材料二 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结合材料二,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所叙述的这种变化是从何时开始、何时最后完成的?

    (4)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对我们现代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