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你认为这个现象应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材料中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交流
C.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D.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3、如下图是某位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段历史时整理的部分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忽必烈灭宋 B. 文天祥抗元 C. 戚继光抗倭 D. 雅克萨之战
4、主题为“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高级别视频会议于2020年6月18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5、下列历史人物与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A.唐高祖——励精图治,创“开元盛世”
B.鉴真——盲目航东海,唐风洋溢奈良城
C.武则天——文治武功,建立李唐基业
D.元昊——起兵抗辽,建立金政权
6、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 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 郑和下西洋
D. 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7、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中的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那么,以你的判断该电视剧是以下列哪一形势作为历史背景的
A.辽、北宋、西夏
B.辽、南宋、西夏
C.金、北宋、西夏
D.金、南宋、西夏
8、《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和《“文字狱”》等书籍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A.清朝的君主专制 B.清朝的文化专制
C.清朝的民族关系 D.清朝的对外关系
9、在郾城大败金军的南宋抗金英雄是
A.寇准 B.文天祥 C.岳飞 D.戚继光
10、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明朝建立于( )
A.13世纪60年代
B.13世纪80年代
C.14世纪60年代
D.14世纪80年代
11、“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宋词的作者率部抗击
A.辽军
B.金军
C.西夏军
D.元军
1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成就辉煌。下列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
A.《水浒传》——汤显祖 B.《天工开物》——李时珍
C.《本草纲目》——宋应星 D.《农政全书》——徐光启
13、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辉煌时期。“宋瓷”不管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中国瓷”的巅峰地位。下列瓷器种类不是兴起于宋代的是
A. 汝窑瓷
B. 唐三彩
C. 哥窑瓷
D. 钧窑瓷
14、1368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进入山西,占领了太原。第二年,在山西设行中书省,这是山西建省的开端。行省制度始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15、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通过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故事,展开了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在这部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 )
A. 传阅印刷的《史记》 B. 挂年画,贴“桃符”
C. 到紫禁城面见皇帝 D. 诵读苏东坡的词作
16、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是
A.秦始皇 B.隋炀帝 C.汉武帝 D.隋文帝
17、读下图,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
A.A B.B C.C D.D
18、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方,清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开国大典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战役
D. 南京解放
19、下列组合中,搭配错误的是( )
A.北宋﹣﹣汉族
B.辽﹣﹣契丹族
C.西夏﹣﹣党项族
D.金﹣﹣突厥族
20、“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是大家熟悉的典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赵匡胤
B.元昊
C.耶律阿保机
D.完颜阿骨打
21、观察如图政权并立形势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A B C
(2)A和B之间订立了一个盟约,使他们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这个盟约是
2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1624年),_____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_____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_____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台湾府的设置: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_____,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_____。
(3)台湾建省:______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23、_____三朝最残酷,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量冤案。叫做“______”。
24、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______,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
25、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皇帝是________。
26、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_____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27、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帝王
(1)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人民称为“天可汗”。—— 。
(2)他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把都城从应天迁到北京,并派遣郑和下西洋。—— 。
(3)他建立元朝,结束了辽宋夏金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
(4)他在位期间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设置台湾府,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
28、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29、顺治帝赐予西藏宗教首领达赖五世以“_________”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__________的册封。
30、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1、连线题
32、她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她密切了汉藏交往的基础,使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3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材料二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新全球史》
材料三 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人民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
——《明清城镇经济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一所述的“天下大捻”?
(2)请你举出两个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这句话的?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