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哪个时期最后完成
A.唐
B.北宋
C.南宋
D.元
2、发现青蒿素的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屠呦呦
3、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清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禁止对外贸易
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
C.鄙薄科技技术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使用了( )
A.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B. 新的造纸技术
C. 高超的雕版印刷技术 D. 书籍装帧技术
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A.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 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6、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在唐朝的是
A.唐太宗向魏征征询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李白使用“交子”支付酒店老板的酒钱
D.江南地区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7、清朝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叛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它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从宫城(紫禁城)到外城都以这条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材料中的“它”是
A. 唐都长安
B. 北宋东京
C. 元朝大都
D. 明北京城
9、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0、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A. 取代北周
B. 灭掉陈朝
C. 取代后周
D. 玄武门之变
11、很多医院门口都有李时珍的塑像,主要因为他写了一本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书籍,此书是
A.《天工开物》
B.《资治通鉴》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2、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13、下列历史人物与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A.唐高祖——励精图治,创“开元盛世”
B.鉴真——盲目航东海,唐风洋溢奈良城
C.武则天——文治武功,建立李唐基业
D.元昊——起兵抗辽,建立金政权
1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是抗金英雄岳飞墓边所题的对联。其中的“佞臣”是指下面选项中的( )
A.秦桧 B.宋徽宗 C.宋高宗 D.宋钦宗
15、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共同点是( )
A.都是神话小说
B.都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没落
C.都是明朝章回体小说
D.都反映了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
16、毛泽东曾说:“唐明皇(唐玄宗)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他“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的后期出现了( )
①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② 安史之乱,导致国家开始衰落③导致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7、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
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
④在商业活动中出现了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8、有位历史学家对隋炀帝进行了客观评价,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
A.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B.创立了科举制度
C.实行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D.灭掉南方的陈,重新统一南北
19、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二府三司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20、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哪个朝代( )
A.隋朝
B.元朝
C.宋朝
D.唐朝
21、填空题: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
22、宋代我国海外贸易繁盛,在当时既拥有领先世界的造船业,又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的两座城市分别是_____和_____。
23、康熙时,设立_____,选择亲信文臣入值,协助皇帝拟谕旨,发布政令,加强皇权;雍正时期,______的设立,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24、________年,________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5、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且他的统治有“开元盛世”之称的是___________。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__________。
26、南宋时期,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地区。这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27、清代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___的________。
28、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____,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29、党项族:原属________族的一支。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仿效________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30、元朝时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
31、将下列剧作家及其作品连线。
A、汤显祖 ①《桃花扇》
B、洪 昇 ②《牡丹亭》
C、孔尚任 ③《长生殿》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建立隋朝_____
(2)建立唐朝____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_____
(4)建立北宋_____
33、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古代的中外交流”主题探究活动。请你探究以下问题。
(开放包容的大唐)
材料一:唐朝对外国的态度是开放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和留学生、外国人到长安任官和居住……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1)材料一中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哪个国家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发展贸易的宋元)
材料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1,请你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比较图2与图1,谈谈元朝对外交通、贸易的特点。
(闭关锁国的清朝)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这一政策使中国远离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潮流,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列强的炮火轰开。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国运的盛衰与所采取的不同对外政策之间有什么关系?~学年度第二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