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观点或事件与下图发展理念(从左到右)对应正确的是( )
①实施“互联网十”行动计划
②五年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
③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
④打好“蓝天保卫战”
⑤2019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A.②③①④⑤
B.①④⑤②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③④⑤②
2、剑桥大学第346任校长杜思齐说过:“教育应该允许学生们尽可能广地与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国家的人交往,接触不同的世界观和想法将迫使学生们进一步思考。”这告诉我们
A.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
B.把出国留学当作自己的唯一目标
C.要与外国人的世界观保持一致
D.良好的教育都是在强迫下进行的
3、2019年12月10日,第二届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启动,澳门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这( )
A.表明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B.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光明未来
C.得益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D.说明我国科技水平已经领先世界
4、在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很广泛。下列措施有利于人权保护的是
①国家规划将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由九年提高到十二年
②实施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
③浙江实施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
④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中国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共建“一带一路”的市场很大,足以容得下各国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把“一带一路”蛋糕做得更大,使全世界人民共同受益。这说明我们
A.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B.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C.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D.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6、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表现在( )
①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国家仍然难以摆脱贫困
②由此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
③局部战争冲突从未间断
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7、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这是因为( )
①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②法治是判断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尺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④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坪塘花溪新苑社区委员会把居民对楼院管理的意见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收集上来,根据居民们的意见,随后又通过微信群把最终方案发布下去。做到协商有序化,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见建议。该社区的工作( )
A.扩大了居民自主管理的权利,提高了工作效率
B.充分尊重了居民意见,贯彻了民主集中制
C.体现了社区居民在国家事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
D.有力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
9、曾经去过欧洲旅游的一位中国游客说:“在西方国家,他们有给‘小费’的习惯。刚去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后来才慢慢知道。曾经 就有不少人因为没给‘小费’被当地人认为很小气,甚至发生争吵。”对此,我们应
A.认识到世界不同民族因文化不同而无法沟通
B.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中去探索多彩的世界
C.以排斥的心态去面对其他种族、国家的文化
D.放弃自己的文化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10、“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数据来源于2019年9月27日中国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
主要代表成果 | 主要方面 |
政策沟通 | 与136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共签署195份合作文件 |
设施交通 | 开通中老、中泰、匈塞、雅万等国际区际、洲际铁路 |
贸易畅通 | 设立了18个自由贸易区;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交易近65万亿美元 |
资金融通 | 对外直接授资超90亿美元 |
民心相通 | 与113个国家峰结不同护照下的互免签证协定、实施100个工程 |
有同学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的工作,与青少年无关。”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评析该同学观点。
11、维护和平是实现发展的必要前提。
12、背景材料:2017年11月2日,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法院认为,被告人朱某伙同另外四名被告人无故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二人轻微伤,辱骂他人情节恶劣,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严重影响公民的正常生活,破坏了社会秩序,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且系共同犯罪,依法应予惩处。
对此事件,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小红说:“面对校园暴力,学生无能为力,只能依靠法院的司法保护。”
同学小兵说:“以后谁再骂我谁就是犯罪,我直接去人民法院起诉。”
请你对小红和小兵的观点进行辨析。
13、材料一:压力是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状况,它能催人奋进,也能使人颓废。
材料二:孩子面对父母的谆谆教诲、殷切期望,面对自己写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资料,想着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两眼直冒金星。(见下图漫画)
请你参与下列讨论,来帮助迷茫的同龄人走出困境。
(1)材料及漫画反映的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什么 压力?
(2)应怎样认识这种压力?
(3)我们应该如何缓解压力,把压力转变为动力?
14、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亿,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5%。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少数民族发展问题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明确提出了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重大部署、重大要求,擘画“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轨道上扬鞭奋蹄、稳步疾行,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斗志昂扬的发展追逐赛。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15、材料一:手机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传统交往带来挑战。佳节团聚,长辈们忙前忙后、张罗饭菜,儿孙们却不理不睬,对父母的辛勤劳作熟视无睹,热衷于与同学们网上聊天,成了“低头族”。这种场景,令人叹息。
材料二:“老师,对不起,昨日我值日,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一块玻璃,这是我赔的钱。”老师对小欣说:“前天,你新买的一条裙子被别的同学弄破了。你都没计较,一块玻璃怎么计较起来了?”“那不一样。”看着小欣离去的背影,老师在心里默默地感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出现的场景令人叹息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小欣和老师的对话,你认为老师会感概些什么?
16、 情境一: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同学们,狮子之所以成为草原之王,不是因为没有缺点,而是因为有突出的优点。
(1)这启发我们做更好的自己应该:
情境二: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哥德巴赫猜想”的意义与价值,激起了陈景润的求知欲,才使他数十年如一日攀登数学高峰,取得巨大成就。
(2)这启发我们学会学习需要:
情境三:在体育课上,老师强调了男子1千米、女子800米锻炼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也倡导“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阅读经典名著,点亮生活,滋养生命。
(3)材料是如何体现我们守护生命的。
17、 材料:2019年3月15日,经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两次审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的外资立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決通过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
(1)《外商投资法》公开征求意见,表明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是什么?其具体要求有哪些?
(2)“公开征求意见”符合建设法治中国的哪一目标?
(3)厉行法治不仅要科学立法,还应做到什么?
(4)外商投资立法有助于全面依法治国,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