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自古就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措施判断被管辖的地区是
A. 台湾
B. 西藏
C. 新疆
D. 东北
2、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3、在某节历史课上,老师在讲述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时,使用到如下图片,中间的方块代表着明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向右的a代表着思想前进的推动力,向左的b代表着思想进步的阻力,其中b最有可能是
A.海外贸易的衰落
B.八股取士
C.社会矛盾加剧
D.大兴文字狱
4、下图对应的朝代是( )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 郑和
B. 郑成功
C. 文天祥
D. 岳飞
6、“明月有时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 设立特务机构
B. 沿用廷杖制度
C. 实行八股取士
D. 制造文字狱
7、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致力革除武将专权的积弊。他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 分封诸子为王
C. 赋予禁军将领发兵之权
D. 发动陈桥驿兵变
8、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隋文帝使南北重新统一
B. 隋炀帝励精图治
C. 隋炀帝是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9、元朝时,东西方文明交流更加密切,外来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下列机构受伊斯兰教地区文明的影响而出现的是
A. 回回司天监
B. 驿站
C. 宣政院
D. 市舶司
10、唐朝出现的下列社会现象中,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南北商船云集洛阳 B. 外商云集于长安
C. 农民用曲辕犁耕作 D. 文成公主入吐蕃
1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享有“诗仙”美誉的是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苏轼
12、“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中国古代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赞词。这里的“强胡”指
A.荷兰殖民者
B.英国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西班牙殖民者
13、清代乾隆以后,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有
①官员贪风日盛
②贫富分化严重
③外来物种引入
④财政危机加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17世纪,培根在《新工具》一书写道:“……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再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这三种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 )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持续八年的动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这个动乱是指
A.五胡乱华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开元盛世
16、明朝末年,统治愈加腐朽,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最先爆发于( )
A. 陕西北部 B. 河南中部
C. 四川地区 D. 东北地区
17、七年级(2)班小刚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8、“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先生这首诗称赞的民族英雄是( )
A.康熙帝
B.郑成功
C.岳飞
D.曹雪芹
19、下列政权中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是
①隋朝
②唐朝
③元朝
④明朝
A. 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0、《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诗中所说的“平陈业”是谁的功绩?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陈后主
21、元末明初,描写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小说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2、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被北方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2)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3)元朝时形成的新的少数民族是:
(4)北宋时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是:
(5)隋唐时期的社会特点是:
24、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_____);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定都于(_____)。
25、隋炀帝时,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清朝的________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得发展和进步。
26、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 ,南越_____”,超越汉朝和______。
27、根据提示信息,写出下列事件所发生的朝代。
(1)黄巢起义——
(2)与辽签订“澶渊之盟”——
(3)郑和下西洋——
(4)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8、元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29、_______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西夏也遭受很大损失。后来,双方订立和约。
30、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__________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1、连线题
32、请你例举我国科技成就的表现(最少写出四项),并选择一项说说它的影响。
3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影响来看,两者可媲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赢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力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方面下重手。
——摘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树根),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之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汾》
材料三:北魂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 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为了解决三个“低下”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为解决生产力低下,采取了: 。
为解决行政效率低下,采取了: 。
为解决军队战斗力低下,采取了: 。
(2)根据材料二判断,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的改革成功处理好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请简述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