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经去过欧洲旅游的一位中国游客说:“在西方国家,他们有给‘小费’的习惯。刚去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后来才慢慢知道。曾经 就有不少人因为没给‘小费’被当地人认为很小气,甚至发生争吵。”对此,我们应
A.认识到世界不同民族因文化不同而无法沟通
B.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中去探索多彩的世界
C.以排斥的心态去面对其他种族、国家的文化
D.放弃自己的文化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2、中国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共建“一带一路”的市场很大,足以容得下各国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把“一带一路”蛋糕做得更大,使全世界人民共同受益。这说明我们
A.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B.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C.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D.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3、在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很广泛。下列措施有利于人权保护的是
①国家规划将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由九年提高到十二年
②实施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
③浙江实施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
④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19年12月10日,第二届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启动,澳门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这( )
A.表明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B.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光明未来
C.得益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D.说明我国科技水平已经领先世界
5、坪塘花溪新苑社区委员会把居民对楼院管理的意见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收集上来,根据居民们的意见,随后又通过微信群把最终方案发布下去。做到协商有序化,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见建议。该社区的工作( )
A.扩大了居民自主管理的权利,提高了工作效率
B.充分尊重了居民意见,贯彻了民主集中制
C.体现了社区居民在国家事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
D.有力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
6、以下观点或事件与下图发展理念(从左到右)对应正确的是( )
①实施“互联网十”行动计划
②五年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
③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
④打好“蓝天保卫战”
⑤2019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A.②③①④⑤
B.①④⑤②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③④⑤②
7、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表现在( )
①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国家仍然难以摆脱贫困
②由此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
③局部战争冲突从未间断
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8、剑桥大学第346任校长杜思齐说过:“教育应该允许学生们尽可能广地与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国家的人交往,接触不同的世界观和想法将迫使学生们进一步思考。”这告诉我们
A.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
B.把出国留学当作自己的唯一目标
C.要与外国人的世界观保持一致
D.良好的教育都是在强迫下进行的
9、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这是因为( )
①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②法治是判断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尺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④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2020年4月,“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在全国各地开展。行动期间,公安交管部门将加强执法管理,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行为,助推养成安全习惯。
11、人的高尚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判断:
理由:
12、在生活中,每个人在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上有着自己的不同认识。有的同学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不一定要依赖集体,只要加强自我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你怎么看待这些同学的观点。
13、 材料一:小岗“包干到户”、深圳“先行探路”、浦东“开发开放”、雄安“未来之城”……一个个“地标”,串联起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辉煌灿烂的40多年,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奇迹”的最好窗口。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的魄力和担当,更再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材料二:“今天,中国人民充满高度自信,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这个梦绝不是‘霸权梦’。我们没有准备去取代谁,只不过是让中国恢复就有的尊严和地位。”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鲜明阐述了中国梦的性质内涵,向世界庄严宣示了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
(1)辉煌灿烂的40多年,“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关键抉择是什么?
(2)习主席向世界庄严宣示了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3)今天,中国人民充满高度自信,自信中国人的表现有哪些?
14、材料一: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7月1日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2016年4月7日,鹰潭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新批准任命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莉安向宪法宣誓就职。
材料二: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两轮审议,立法法最终于2015年3月15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以“赞成2761票,反对81票,弃权33票。”获得了全国人大的通过。立法法的修改通过使我国的立法工作更规范,更符合法律要求。
(1)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很多,为什么选择向宪法宣誓?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炼出哪些思想品德方面的信息?
15、从有到优从大变强 提升中国经济“含金量”
2017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精神的关键词之一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天的中国是制造大国、贸易大国、出口大国。然而,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特征仍然明显。比如我国许多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会议指出,要实现经济由大变强,提升发展“含金量”,应树立以下理念:创新驱动,快速使我国的科技创新从过去的“跟跑”,到实现与发达国家的“并跑”、 “领跑”的转变;品牌中国,各行各业都要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锻造“中国品牌”“中国质量”;实体为本,金融行业要引导更多资金投入先进制造业、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现代农业等实体经济中;开放发展,要求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们就一定能赢得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
阅读材料,运用国情国策知识回答问题:
(1)“从有到优从大变强 提升中国经济含金量”中的“含金量”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说一说提升经济“含金量”,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谈谈“从有到优从大变强提升中国经济含金量”有何重要意义?
16、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是维吾尔族人的著名谚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指?
(2)作为公民,中学生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应有怎样的担当?
17、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对获得诺贝尔奖发表感言时提到:“青蒿素是传统中医给世界的礼物。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我要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我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中医和中国科学家,领取诺贝尔奖。”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获奖感言的理解(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