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军机处强化了皇权 B.地方的权力被分割
C.内阁掌握军政大权 D.六部分工日益细化
2、极大地破坏了唐朝的社会经济,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李渊起兵
C.贞观之治 D.修建隋朝大运河
3、“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 )
A.岳飞 B.宋高宗 C.文天祥 D.秦桧
4、从荷兰殖民者统治下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康熙帝 D.左宗棠
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主席在此诗词中涉及到的古代开国帝王有( )
A. 秦皇 汉武 B. 唐宋 宋祖 C. 秦皇 宋祖 D. 汉武 唐宋
6、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该展厅展示的主题为
A. 宋代民族融合
B. 民族政权并立
C. 宋代国家统一
D. 宋代商业繁荣
7、中国历代王朝更替中,下列哪一个不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
A.秦
B.西晋
C.隋
D.北宋
8、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为了抵抗外敌侵扰
②都是闻名于世的伟大工程
③起止点不同
④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时期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某班前去参观“中国历代文物精品展”。如果按照朝代顺序,他们依次进入的场馆应是( )
①明清馆
②隋唐五代馆
③辽宋夏金馆
④元朝馆
A. ④②③①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①
10、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尽管她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最主要的原因是她( )
A. 创立殿试制度 B. 重用有才之人 C. 打击大族势力 D. 促进社会发展
11、16世纪开始,侵占中国澳门的西方殖民者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2、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A. 瓦厂
B. 瓦子
C. 早市
D. 榷场
1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明末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 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
B | 明朝修筑的紫禁城(故宫) |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
C | 明代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 |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D |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 直接导致中国社会全面落伍于世界 |
A.A
B.B
C.C
D.D
14、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 澎湖巡检司
B. 中书省
C. 安西都护府
D. 北庭都护府
15、清代乾隆以后,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有
①官员贪风日盛
②贫富分化严重
③外来物种引入
④财政危机加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通过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故事,展开了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在这部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 )
A. 传阅印刷的《史记》 B. 挂年画,贴“桃符”
C. 到紫禁城面见皇帝 D. 诵读苏东坡的词作
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讽刺的是当时政权的统治者偏安江南,醉生梦死,不思进取的情景。这一政权是
A.北宋 B.南宋 C.辽国 D.元朝
1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 )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过程
B.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C. 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地改革过程
D. 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
19、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安史之乱 B. 文成公主入藏 C. 武则天改国号为周 D. 黄巢起义
20、某班同学准备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办一期历史板报。他们应该收集哪些历史人物的资料( )
①岳飞 ②文天祥 ③郑成功 ④戚继光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1、六次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22、 根据历史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设计并主持建造赵州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明活字印刷术__________________
(3)主持编写《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著有《梦溪笔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______,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了______ 和中书省,提升______职权,还分散兵权。
24、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是________的诞生。
25、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包括_______、杂剧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6、科举考试的变化
(1)命题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卷格式: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_____”。
(3)特点:内容空疏,形式________,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4)历史影响:应试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________”“________”,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27、《__________》有“东方医学宝典”美誉,作者李时珍。《____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
28、唐时,称印度为___________,玄奘西游写成《___________》。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古代民族首领
(1)统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
(2)创制了西夏文字的大夏皇帝
(3)建立女真政权,颁行女真文字
(4)统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
30、隋朝建立于__________年;北宋灭亡于__________年。
3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将下列朝代与其发生的民族、边疆事件对应连线:
唐朝 岳飞抗金
宋朝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 设置台湾府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清朝时期设置的机构名称。
(1)清朝设立的__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
(2)1684年,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
(3)清朝在新疆设置了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 | 隋建立之初 | 隋文帝末年 |
人口 | 3300多万人 | 4600多万人 |
垦田 | 1900多万顷 | 5500多万顷 |
粮仓 | 长安太仓 |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什么?
(3)上述材料和问题对今天社会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